1922年11月10日,当爱因斯坦还在前往东方国度的旅程中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很早之前他就被公认为他那个年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是委员会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决定授予他这个奖项。成立此奖项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规定这个奖项应该颁给对人类大有用处的最新物理学发现。没有人可以肯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发现”。起初,它并没有宣称新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基于很多事实的原理,相比之前的推断,更简单而已。在爱因斯坦的理论成为众矢之的,且与政治矛盾联系在一起后,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这件事要谨慎对待,暂时不能授予爱因斯坦此奖项。在1945年原子弹爆炸后,皇家科学院明显地意识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对人类的重大作用,很快把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铀裂变的发现者奥托·哈恩。
然而,至1922年末,瑞典皇家科学院想了一个机智的权宜之计,这样不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名义也可以授予其此奖项。它以爱因斯坦“量子论”研究为由颁发此奖项(见第三章和第四章)。量子论并不像相对论那样引起激烈的争议。但是在量子论中“事实被发现”,即论断来源于可从少量结论中推断而来的观察现象。相对论的推理时间更长些。然而,这细微的区别让皇家科学家可以从光电学和光化学定律角度说它是一个“被发现的事实”,而不是相对理论。通过这种方式,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功地避免了有关相对论争议的任何看法。颁奖词很笼统:“这个奖项授予爱因斯坦,感谢他在光电定律和理论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贡献。”
爱因斯坦的反对者一得知此消息,就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地声称这整件事情都有点古怪。他们声称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不足以配得上此奖项。1923年早期,老对手莱纳德致信给瑞士皇家科学院,信中他把整个事件冠名为皇家学院试图“在不损害自己名声的前提下重建爱因斯坦已丧失的威望”。
1923年7月,爱因斯坦接受这个奖项并在哥特堡的斯堪的纳维亚科学家会议上做了演讲,当时瑞典国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德国,爱因斯坦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会伴随各种声音。有些是热情,有些是怀疑和憎恨。随后在9月15日《德意志汇报》(针对受过良好教育和富有的民族主义团体的报纸)上报道的文章让公众情绪高涨,在部分人中甚至是愤恨和恼怒。
从莫斯科我们了解到爱因斯坦教授将会在9月底到达。他会在这里做有关相对论的演讲。俄罗斯的科学家对此次演讲有着极大兴趣和期待。1920年,爱因斯坦的著作由飞机带到俄罗斯,立即被翻译成俄语译本,并出现在布尔什维克国家出版社第一批著作中。
必须牢牢谨记的是在德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被看作是“物理学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很多人认为爱因斯坦与拉特瑙都参与了一个犹太人的阴谋,最后拉特瑙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那时,与苏联的联盟并不被德国民族主义看作是服务于德国国家利益外交政策中一个极其精明的举动,而是被看作是对德国人的背叛。因此,很多人把爱因斯坦的旅行报道看作是他参与一个布尔什维克党对抗德国阴谋的迹象,并就此传出各种谣言。
10月6日,民族党的《柏林日报》报道:“爱因斯坦教授已经动身前往莫斯科……在莫斯科,人们已经做好准备给这位著名的德国科学家一个盛大欢迎式。”
10月27日,民族主义报纸《柏林证券报》报道:“苏联新闻称爱因斯坦将于10月28日抵达彼特堡,会针对受过训练的科学工作团体做一个有关相对论的演讲。”
11月2日,《基勒日报》报道:“爱因斯坦将会在彼特堡待三天。”
11月中旬,公众认为爱因斯坦已经从俄罗斯回到德国时,他收到了很多威胁信件,信中民族主义狂热分子威胁爱因斯坦,如果他继续与布尔什维克勾结会和拉特瑙一样被“枪决”。然而,在所有这些事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之后还是他生命中的其他时间任何时候,爱因斯坦从来没有去过俄罗斯。他的法国和英国之旅经常被误解,也给他在德国带来了很多不愉快。很明显,一旦他成为充满仇恨的煽动者的目标时,就无法避免这些不受欢迎的旅程。
1923年末爱因斯坦结束了世界之旅。这次旅行中他不仅是一名促进国际间相互理解的使者,也是一名对宇宙本质一般问题有着普遍兴趣的代表人物。1925年,他访问了南美,这次旅行之后,爱因斯坦接下来的几年一直待在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