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祖父苏序,字仲先。
苏轼出生时,祖父已经六十来岁。
苏序个性鲜明而豪爽,具有一种不易撼动的坚强性格。
苏序二十二岁时父亲过世,当时西川大旱,官府赋敛急迫,农民被逼失业。苏序父亡时正好遇上青城王小波妻弟李顺率义军攻城。
然而苏序毫不惊慌,依然“执礼尽哀如平日”,镇静与值守胜于常人。
苏序虽然身在乡间,也不喜欢读书,但却是个大善人。
他有一些田产,种有粟米。
收割之后,全部换成稻谷用大仓库储藏起来,约有三四千石。
众人感到奇怪,但苏序不动声色。
后遇大灾荒年,苏序搬出所有储存的谷物,先给家人和族人,再给他妻子的娘家,然后分给佃户和村里的穷人。
大家因此平安度过饥荒。
这时真相大白,苏序选择储存稻谷而非粟米,因为谷子可以保存多年,粟米却易受潮腐坏。
苏序长相英伟,生活则不拘小节。
他不喜繁琐,干脆将家事全部交给几个儿子管理,自己则到处结交朋友,且无论贵贱都恭敬相待。
苏序特别喜欢喝酒,常常与村中汉子一起豪饮,醉而高歌。
一次苏序正喝得酣畅,有消息传来,他的大儿子,也即苏洵的哥哥苏涣考中了进士。
苏轼的舅舅也同科考中。
这样天大的喜事,当然要好好庆贺。
舅舅家相当富有,相关事宜早就准备妥当。
但苏序并不着急,因苏涣早就写信给他,告知一切用具将备齐送来。
送告示、官帽、官袍、手笏、太师椅和茶壶的人的确来了,然而那时苏序酒意正浓,手中还拿着块大牛肉。
苏序虽然醉了,心里明白,知道应该进城。
于是这位醉汉骑上驴子,将儿子送来的东西胡乱放在包裹里,因为醉意朦胧,将那块牛肉也一起塞了进去。
他的行迹如此,自然令亲家感到丢脸,但是真正有见识的人,反而欣赏他的洒脱。
苏序的个性不止如此,他对于一切虚妄骗人的东西也十分憎恶,不惜坦陈并摧毁。
那时眉州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个称为茅将军的,不知何故很得眉州人信仰。当地人盖了大庙常常敬拜,据说相当灵验。
苏序有天喝醉了。
看起来是醉后忘形,实际应该是蓄谋已久,总之苏序趁着酒兴带着二十来个村仆进了茅将军庙。
众人将神像稀里哗啦砸了,并扔到溪中。
又呼啦啦干脆拆了庙宇。
传说此事之后三年,也就是苏涣中进士那年,苏序到剑门去迎接高中的儿子,路过七家岭又看到一个茅将军的大庙。
苏序兴起又想拆庙。
纠缠不过,一个庙吏急忙跑来,问得拆庙之人正是苏序,竟然说出一番奇特的话来。
庙吏说,昨晚做了一个梦。
梦里这座庙供奉的茅将军对着他大哭。
茅将军边哭边说,明日苏七君要来,请务必哀求他放过这座庙,让我受点香火。
也许是传说,也许是这庙吏的机智,也许苏序毕竟善良,在众人好说歹说之下,苏序终于罢休。
苏序如此洒脱不羁,耳濡目染,子孙不可能不受影响。
在严肃刻板的苏洵身上,除了强烈的个性相似之外,其他方面并不像他的父亲。
而在孙子苏轼身上,则可见出太多祖父的影子。
苏序十分喜欢这个孙子。
大约在十一岁时,苏轼得了一把刀。据称不知是何方神圣所赠。
这是一把神奇的刀,具有驱除鼠子的功效。
平常苏轼将这把刀放在匣子里。
当家中鼠子猖獗之时,苏轼便经过虔敬的焚香程序,再将这刀放于干净的几案之上,而室内的鼠子便皆逃窜不见。
苏轼称这把刀为“却鼠刀”,并专门为此写了一篇《却鼠刀铭》。
这篇铭文很得苏序的赞赏。
他将铭文装裱起来,挂在自己的房间墙上。
未来将有目共睹,祖父“敝衣恶食处不耻”式的洒脱、热情、勇敢、嫉恶如仇、决断和达观的天性,苏轼全部都继承了。
由于其更加高明的天分,在苏轼非凡的一生中,这些良好的性情得到了更为美好而诗意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