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部偏东的开封市(人口45万)一条没有铺柏油的住宅区小街南传经路上,和平经济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准备营业。北京决定允许开办私营企业之后,在最近几个月,涌现了大批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家仅有9名员工的公司并不想赢利,甚至不寻求顾客。经过官方的同意,这家公司正在起草建立一座博物馆的计划。这座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几乎被遗忘的一段历史——也是这个国家今天最独特的少数民族:犹太人。“我觉得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公司的创办人,62岁的赵平禹(音)说,“当我见到外国来的犹太人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与他们有一种亲缘关系。”
今天,开封的犹太人只有数百名,但是过去曾经有上千人。他们大部分是商人,唐朝(618-907)时从波斯和印度来到这里。元朝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时候,他听说北京、杭州和泉州有犹太人。那时的其他记录还提到广州和昆明有犹太人。尽管14、15世纪时,少数其他城市建立了犹太人社区,但是,曾作为宋朝都城的开封的犹太人社区是最大的。开封的犹太人由7个家族组成,他们的名字都是皇帝钦赐的。他们念诵规定的日常和安息日祷辞,严格地庆祝宗教节日,遵循饮食禁忌,创办希伯来语学校,实行割礼。这一切都是在与犹太人世界的其他部分长达几个世纪的几乎完全隔离中进行的。
1642年,黄河泛滥,冲毁了他们面向西冲着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堂,自那以后,开封犹太人的命运急转直下。教堂后来又重建了,但是,19世纪50年代时,又被洪水冲毁。到那时,开封的犹太人社区同化程度已经很深——中国尽管历史上一贯排外,但是对反犹太主义却知之甚少——社区的成员已经在减少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通婚,成员进入学者——官员阶层以及缺少拉比。一些犹太人转而信仰同属于一神教而且禁食猪肉的伊斯兰教。因此,犹太人有时又被称为“蓝帽回回”(以区别于传统的戴着白帽的穆斯林)。重建教堂缺乏资金,最终教堂的木头和石头被卖掉换成了食物。在当年的地点上,现在有一栋3层楼的红砖建筑,里面安着一座医院的锅炉。19世纪末,新教教徒和罗马天主教教徒拯救了教堂的经卷和祷告书。这些圣物现在被保管在以色列、加拿大和美国的图书馆里面。
到20世纪初,开封的犹太人社区只保留了两项传统的犹太教习俗:不食猪肉和在吃羊肉时,剔除筋腱。后一习俗起源于约伯和天使摔跤的故事(《创世纪》32:24-32)。因为这一习俗,中国剩余的犹太人又被称为“挑筋教”的信徒。1966—1976年的“**”给犹太人又带来新的威胁。赵平禹此前已经开始为研究中国的犹太人收集材料,在他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期间,红卫兵毁坏了或是偷走了他的材料。尽管赵平禹下定决心建造一座犹太人博物馆,他对《圣经》几乎完全不了解,而且从来没有见过大烛台。但是,他记得父亲和祖父讨论过犹太人的节日,以及不加盐和发酵粉烤制面包的习俗。“他们想庆祝逾越节,”他回忆道,“因此,当中国人庆祝阴历新年时,他们就把羊血涂在门上。”曾经矗立在那座犹太人教堂里的显著位置,为了纪念中国犹太人社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两根石柱,现在就存放在开封一座现有的博物馆破旧的仓库里,处于一种半受保护的状态之中。它们周围是落满灰尘的菩萨和古董。“每年的旅游季节,总有两三群美国犹太人大会的会员来这儿参观这些石柱。”一名管理人员说。赵平禹计划为自己的博物馆制造这些石柱的复制品,他希望这项工程能最终导致一座新教堂的建立。开封市市长已经原则上同意了这些计划,尽管资金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赵平禹预计所有资金将只能来自海外,但是他还没有开始募集资金。他和开封另外一名杰出的犹太人,62岁的石中玉(音)都很急切地宣传他们先祖的风俗和信仰。但是,眼下他们的活动还只是局限于纯粹的历史事件。
李荣新是元朝时开封7大家族之一很少的一个直系后代。20世纪20年代时,他上过一所犹太学校。1949年共产党执政之前,他去了上海的一座犹太教堂。“我还是犹太人,”现年75岁的李荣新说,“我想去犹太教堂,我想更多地了解犹太教。”李荣新唯一的宗教禁忌是不吃猪肉,他感到同开封的其他犹太人隔离开了。他们意识到彼此的身份,但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血统。“对于那些分散在中国的犹太人来说,”李荣新说,“称自己为汉族人要比其他少数民族引起的麻烦要少。”
尽管开封的犹太人社区没有公开的宗教信仰,剩余的风俗也非常少,但是,中国政府已经将犹太人视为一个正式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居民身份证上注明了“犹太人”。按照规定,这一称号所带来的优待之一是不受中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管制。另外,他们可能很快就能重建他们的教堂,所有这些都给了开封的犹太人新的希望:他们多年的衰落最终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