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贝雷帽很别致地斜戴在一名妇女的头上,与之相搭配的红色上衣非常合体,简直都让人有点烦恼。至少按照通常的评论和销售尺度来衡量,这一组合是这个季节最热门的服装。这不是在巴黎、米兰或纽约。在北京,30多年来流行的服装一直是口袋很多的中山装,这种服装设计时是不分男女的,有时候要区分穿着这种衣服的人是男是女都很困难。斜戴着帽子?梳辫子?女性魅力?来华参观的外国人被告知,这些对于一个正在进行革命的10亿人的民族来说显得太轻佻了。
现在一切似乎都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在3月1日在北京展览中心开幕的“夏秋服装销售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过这次展览的名字却是具有欺骗性的。这不仅是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规模最大、组织最好的一次时装展,同时还表明政府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大转弯,这一转变显然很得民心。在展览会上几乎看不到一件中山装,取而代之的是大约200种供男女老少穿着的新款式。对于穿惯了中山装的中国人来说,这些款式的颜色是前所未有的。对那些厌倦了中国旧式服装的旁观者来说,他们在乎的不是这些制成品,而是它们丰富的种类。
北京市居民显然同意这一观点,大批居民奔向展览中心。展览中心的大厅只能容纳1300人,每天都有5万名迟到者被拒之门外。黄牛党将5分钱的门票卖到了2.4元,从中小赚了一笔。
在巨大的展览中心里面,参观者看不到西方式的模特在T形台上走步。事实上,只有大厅的一个环形台上有几个僵硬的、摆在商店橱窗里的服装模特。主要吸引人的还是北京地区的服装生产厂家展览他们生产的服装的63个摊位。每天的销售额平均为73000元。许多前来参加展览会的人花掉了半个月的工资。23岁的武芸(音)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她说她和25岁的男友郸铁江(音)在去参加展览那天每人花了22元。武芸说,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找到所有他们想要的衣服。“所有最好的款式立刻就卖完了。”
参加展览的厂商也这样认为。事实上,这次展览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的供求规律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就像其他地方的优秀零售商一样,中国的服装经销商正在想办法缓解局势。张祝显(音)是北京市一家服装企业的干部,这次展览会上获得了令人吃惊的成功的红色贝雷帽和红色上衣就是由这家企业生产的。他说:“第一天,人们蜂拥而至,前来购买衣服。工厂不得不加班加点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富有深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这次展览会上的主要评论者还是政府官员,他们允许举办这次展览是有很严肃的原因的。原因之一是想通过让日渐富裕的中国城市居民购买这样的服装来鼓舞民心。另一个原因是通过刺激购买来发展纺织业和农业。显然,北京的这次展览在这些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外贸部部长陈慕华从女性角度提出了严肃批评。“颜色一定要再亮一些,再华丽一些。”她说。她还补充了一点每个女人都应当知道的东西:这次展览会没有将衣服和鞋子、手提包搭配起来,内衣也展出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