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结缘(1 / 1)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 1371 字 14天前

赵本山所演乡土小品和电视剧的风靡,使得不少南方人误以为,东北的女人,大概都像赵本山的搭档高秀敏那一帮子,人高马大,似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男盗贼们见了也要望风而逃的样子。沈阳女作家马秋芬写了部《老沈阳——盛京流云》大散文,笔力有些雄健,南京城里一位资深编辑见了她便一脸的惊愕说,沈阳怎么也有江南女子?!他若见了马秋芬最近著文推荐的一位茶女作家王琼,怕是再大的脸也盛不下那些惊愕了。不信就到王琼女士一手经营的和静园茶楼看看,再读读她新近创作的茶散文集《白云流霞》。

说到王琼,我不禁想起杭州女作家王旭峰来。就像南京那位资深编辑想象马秋芬似的,我原以为,精通茶艺,又写出百多万字的茶人三部曲小说,尤其又生活在杭州的王女士,该是婀娜苗条柔声细气林黛玉一般。不想,她风风火火爽爽快快,见面不久就自称是“父亲的女儿子”,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江南。究其因得知,她从小在军营长大,是军营文化将这江南女子塑造成父亲“女儿子”的,若不是大学毕业后多年受茶文化重塑,怕就是个父亲的“男儿子”了呢!可见茶这东西好厉害,不管南北的人,只要被它缠住,谁都会发生变化,往雅处变,往静处变,往内秀处变……想想武化的努尔哈赤的子孙们,一喝上茶,也变得文质彬彬起来,文化了多少啊!从小在沈阳长大的王琼就是想用茶文化为粗旷的家乡增添几分内秀,才于1996年亲手办起不仅在沈阳一枝独秀,在全东北也是第一家高级茶艺馆,并亲自从茶艺员做起,经营了多年之后还一往情深地经营着,把个灵魂附着在茶上,日日茶蝶般在茶林中舞,夜夜茶鱼般在茶湖中游,影响一天比一天大,现在沈阳已有了六七十家茶艺馆了。王琼和她的和静园茶楼已受到世界一百八十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国茶艺界有关人士称她为东北第一茶人,她因此成为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劳动部制定茶艺师评定标准她是茶艺馆界唯一的代表。

北方至今不长茶树,故少有茶馆与茶女。是改革开放的大风,吹开了王琼心田早就栽下的茶之花。她在大学学的是中医,对中草药有较深的理解和偏爱。为了使那些高贵的茶和高雅的人有个髙档的结缘处,王琼没有去从医,原于1996年在自己的故乡——大清帝闰定都北京前的国都沈阳,创办了全东北第一家高级专业茶艺馆——和静园茶楼。我想,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人的工作选择是大大地自由了。王琼的与茶结缘,除了有一点儿市场的原因,更主要的应该是她与茶极相通的性情和气质。茶与别的中草药比,还有文化方面的精神作用,所以她便有些鲁迅弃医从文的意思而弃医从茶了,这等于是她和茶双向选择而结缘。如果她心性中没有那份执着的柔韧,没有那份恰到好处的淡泊宁静,没有那份既出世又不甘消极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她就绝不会与茶结缘了。当时,茶艺业在沈阳几乎是空白,不存在和谁强烈竞争的问题,做好了做大了,只会对大家有益,不会挤了谁损了谁,完全是一种从我开始,引茶北上,自我完善的有所作为。茶教人不委靡,教人有上进心而不出风头,教人掌握分寸、适度、恰到好处,总之茶所做的都是属于建设性的补益工作。与同为兴奋剂的酒比,则酒破坏性较大,教人激烈、偏狭、说大话又自食其言,许多无德的事都是酒后做出的。当然酒也有优点,比如可以给英雄壮胆等等,这里不去说它了。但是王琼压根就没有想当英雄的念头,她只是想,中国的女子,不仅应继承传统美德,还应以出世的精神做点儿入世的事,还是与茶结缘好。所以当初她只接触了几天酒店业便洗手了。

王琼一经自愿与茶结缘,便开始了更加雅化的生活。她取中国古代茶道精神的积极因素,选“和静园”三字为茶艺馆名,意在为人们营造一个求和求静的精神家园。这家园不是逃避的场所,而是竞争时代受累遭挫的人们一处和静的港湾,在这里歇息一下,再以出世的精神去人世,精神状态就大不一样了。于是,她就得为了这和静之园奔波于南国的茶山雾水,宿时雾中听草,行时天上观云,以至最爱写作文的女儿也只能一次次在电话里把得意之笔念给她听,她也只能在电话里把从茶的清苦中品出的无限甘甜传达给女儿。

许多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就无形中把草木定为了无情物。可是,被称作香草和嘉木的茶,简直被王琼听出了千万种风情,茶成了她眼中最为有情之物。于是有了她编辑的《和静园茶人语录》,有了她主办的《和静园茶人报》,有了她主办的电台《和静园茶人时间》,有了她筹办的沈阳首届茶艺大赛,有了她主讲的大学茶艺课……同时辽宁文坛也有了她创作的茶散文集《白云流霞》。

可以说,她为粗犷的沈阳增添了一抹高雅、一缕婉约、一丝温柔,而这些属于江南的文化气韵,正丝丝缕缕地在她和同道们的不懈劳作中渐渐弥漫开来,润泽着庞大而粗犷的沈阳。中央电视台因之将王琼和她那书画满目丝弦悦耳的茶楼作为沈阳新的文化亮点,向海外加以介绍。王琼成了沈阳的一棵茶树,她的和静园成了东北的一亩茶林,引得不少没到过沈阳又正在犹豫何时到沈阳看看的文人雅士们提前奔向了沈阳。台湾散文大家林清玄,曾带着自己的赠书到过和静园,品茶赏艺,题诗谈文……她的和静园已成了物欲横流中太累的人们歇息片刻进行灵魂洗浴的一方晴朗天地。

古时茶人多为重出世而轻入世精神的清谈家,但王琼好茶却不尚清谈,品茶味尚茶道经营茶艺并茶化着自己的同时,又把体悟写成一篇篇美文,这都颇费心血。她的文章都是躲在旅馆的清灯下旅途的嘈杂中写就的,所以才能半分钟健美操没练却文文静静地苗条着,一脸的宽容,一腔的善良,一手的灵巧,一身的冰清玉洁。志同道合的丈夫感谢她,学绩优异的女儿热爱她,手下一群花仙子般的茶艺女子崇拜她。她读诗她们也读诗,她写作她们也写作,和静园的男女员T:们读过她写的每一篇散文,她也读过员工们写的每一篇诗章,凡遇好一点的,她都推荐给《和静园茶人报》刊登。她是和静园茶人报的主笔,她的每篇文章都是该报读者最多的优质稿,一篇篇茶人报的优质稿便结集而成了一本优美的茶散文书,取名曰《白云流霞》,共收有茶散文29篇,茶文化图片21幅。光是一篇篇文章的题目就叫人赏心悦目:《雾里听草》《幽品山韵》《壶中寻曲》《芳名聚仙》《八月桂花拦路香》《时间的茶》《善良使人性平等》……再看看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字词吧:日、月、溪水、白云、精神、心境、天空、绿、悟、舞、道、生命、雪、善良、平等、味、敬、静、净……任这些字词怎样组合,也生不出卑琐与龌龊来。读罢确如品饮芳茗,篇篇清凉美妙,似觉往灵魂中沁润着防范感冒的药剂,欣欣慰慰的。她就常常是通过写散文来询问自己,离茶多远了?她也是通过日日夜夜茶之湖里洗浴而清洁着自己精神的。茶圣陆羽在天之灵欣慰吧,沈阳出了个优秀的女茶人王琼,她的茶散文集《白云流霞》可以作证,她已离茶越来越近,有望成为一株不朽的茶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