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一陵——永陵(1 / 1)

从新宾县街西行二十余里,就会看见在翻腾的苏子河畔,有座陵墓坐落在启运山脚下,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清朝先祖之墓——永陵。这里是努尔哈赤远祖孟特木(孟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之祖)、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他的伯父礼敦巴图鲁、叔父塔察篇古的陵墓。

这里的启运山千沟万壑,峻岭盘叠,玉带似的苏子河逶迤环卫。永陵素有清朝关外三陵之首之称。其建筑规模虽远不如沈阳的福陵(东陵,努尔哈赤之墓)和昭陵(北陵,皇太极之墓),但布局大体相似。因其位于“龙兴之地”,所以清廷历代王室都很重视它。据史书记载,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历代皇帝都曾多次东巡前来专行祭谒之礼。这里终年香火不断、钟鼓不绝。当年陵园前后左右建有堆房八座,由八旗兵丁常年驻守,真可谓显赫一时。

永陵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诏封为永陵。其建筑占地约一万一千平方米,整个陵园由富前、方城、宝城、省牲所等四个部分组成。建筑群既有满族风格,又明显受汉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

距启运山南约二里,正对永陵大门前,矗立一对高大石碑。上面用满、汉、蒙、回、藏等五种文字刻写的“诸王以下官员等至此下马”字样,这就是所谓下马碑。由此往北行,是一条宽四丈的黄沙大路,旧称“神道”,.直通向陵园正红门,又称前宫门。这是一座明暗三间硬山式琉璃瓦顶的建筑,装有六扇朱漆木栅栏门,显示了满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入正红门,进入前院正中,由东至西并列四座单檐歇山式琉璃瓦及碑楼。碑楼额坊与檐椽,通体彩绘,图案严整,色调肃穆。碑楼呈正方形,南北相对各有一门,门上有石雕二龙戏珠。碑楼建置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上面饰琉璃瓦,正脊间饰有六龙戏珠。垂脊和戗(qiang)脊上塑有异兽,个个造型生动逼真,神态各异。六扇木制的朱红门板,严密扃(jiong)锁着进入方城的通道。板上布有81枚鎏金铜钉,与高悬在门楣上方的鎏金殿额上下辉映,分外夺目。门两翼正中,筑有青砖瓦脊照壁,砖雕的五彩云龙盘旋中央.作腾云戏珠的姿态,十分动人。

方城内正殿为启运殿。启运殿既是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又是整个陵园建筑的中心。雍容庄重的构筑布局在这里荟萃一堂。这些建筑都雕刻精工,光彩照人。门前有五级踏蹬,迎门望去,面南坐北并列功德碑楼四座,碑楼上雕龙娇娆,气势巍峨壮观。四座碑楼内,按中长次幼左大右小的排列次序,分别安置着清代肇祖、兴祖、景祖、显祖及他们皇后的功德碑。

这四位先祖生前虽未做过皇帝,后来却被清王朝追封为先祖皇帝。这些均是为了“言念皇图绩”、“告我后人知”,而由御笔亲撰的碑文。同时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从顺治十二年起历时7年才相继落成。它们均坐落在赑屃之上,雍容端正,十分气派。赑屃,传说是像龟的动物,它力大无比,相传是龙的第九个儿子。

这四座石碑每座都有几吨重。在300年前,交通工具十分落后,既没有汽车运载,马车又拉不动的情况下,当时是用什么运输工具将它们运载而来的呢?

传说,民工们为此费煞了心机。冬天,在滴水成冰的时候,将石碑和赑屃浇上水,让其结成冰砣,然后放到木排上用杠子撬。每撬一下,木排上的冰砣就前进一步,就这样步步滚动而行。不难设想,当时为了将这些石碑从几千里外的北京房山县运到崇山峻岭间的新宾县,得动用多少手持撬杠的民工?他们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丘陵谷地、峭壁山崖间呼天号地,连声呐喊,那气势该是怎样的雄伟和壮观?穿林丛,过沼泽,爬冰岭,越壕堑,沿途将洒下多少血泪?那悲壮的情景又将是怎样激动人心?其实,这座座功德碑上,哪一座不沾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

方城后便是宝城,俗称月牙城。城宽22.4米,纵深8.7米,呈八角马蹄形。城内借山势分为上、下两平台。上层葬福满、觉昌安、塔克世三帝及三后遗骸,下层葬武功郡王礼敦和恪恭贝勒塔察二人遗骸,孟特木的衣冠冢则安置于福满墓的东北角。当年,在此墓前曾长过榆树一株,枝繁叶茂,婷婷如盖,为墓碑增添了几分生气。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前来谒陵祭祀时,曾封此为“神树”。不料,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时,这株“神树”竞被大风所摧倒。此事曾引起清王室的一阵恐慌。后来虽曾多方培土修整,老树也一度复苏,但随着岁月流驶,这株“神树”也和清王室一样,由兴旺而走向了覆灭。

清王朝衰败后,永陵也历经了不少的劫难。日、俄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政府,都曾在这里进行过大肆地洗劫。当年的许多文物珍宝均被掠夺一空。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进行修缮。196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在这里创建了清代文物和新宾县出土文物陈列室。向国内外来访者开放之后,更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近年来,这里已被修复得面貌一新。它不仅可供多方人士前来观瞻,也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