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飞天记 刘庆贵 2928 字 9天前

当我坐在电脑屏幕前,敲下本书第六稿最后一个字符时,我长长地舒了口气。15年前许下的诺言,今天终于兑现了。

2004年,我“异想天开”地立下了“把一辈子当成两辈子过”的誓言,即当军人这辈子已经过去,拟再当一辈子作家,并许下了创作“航天发射三部曲”的诺言。

为什么会冒出如此奇异的想法呢?这还得从2001年退休说起。退休时刻,回首往事,个人从事导弹卫星和飞船发射的历史已经过去。我当时乐观地估算,若按国人平均寿命,我至少还有20年寿命,总不能就此了了草草、浑浑噩噩地混过此生吧,何不利用余生再做上一件事呢?

首先想到的是摄影。因为摄影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为此,首先买来摄影书籍,像过去抠导弹卫星测试发射似的,学习照相机的结构原理,钻研光圈、聚焦、景深、速度的含义,弄清取景、用光、远近等摄影基本知识。接着购来一辆即将淘汰的桑塔纳,和妻子李品香一起开着东风场区的第一辆私家车,悠然自得地游**于场区各点号和额旗,拍场区点号,觅历史踪迹,摄沙漠胡杨,照弱水红柳。后来又驾车游走于敦煌、阳关、玉门关、“魔鬼城”、嘉峪关、酒泉、张掖一带,把河西走廊的风景名胜尽收底片。后来桑塔纳换成速腾,两人跑得更远了,南到西双版纳,北到满洲里,东到长白山天池,西到青海湖,既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亦拜访了几十年未见的战友。几年下来,竟然拍得厚厚的十几本影集。可以说,之所以能从航天发射的繁忙状态较快地转换成悠闲的退休状态,完全得益于夫妻自驾旅游加摄影。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自己向往的。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踏上了写作之路。那一年金秋时节,基地委派我接待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张健同志率领的“东部作家西部行”作家代表团,我十分荣幸地见到了范小青、陈德宏、陈清棣、李兰妮、卢得志、纪宇、董宏猷、赵剑云等全国20多位知名作家。我带领他们参观了载人航天发射场、“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基地历史展览馆以及东风水库等景点,边参观边讲解,回答他们所有感兴趣的问题。参观期间,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陈德宏悄悄对我说:“刘司令(他把我的副字省略了),你的介绍太精彩了。能把这些作家的心抓住很不简单呀!前面我们也参观过不少地方,大家都是爱听不听的样子,唯独你讲的,一个个都洗耳恭听,几个作家还做了笔记。你把那么高深的航天高科技给我们这些外行说得清清楚楚,了不得。建议你改行当作家,把基地的历史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写出来。怎么样?”因为我和他熟悉,便笑着对他说:“陈主席,你别拿我开玩笑了。我是工科的,怎么能当得了作家!”他说:“作家不一定非得文科不可,鲁迅原来就是学医的。我看你的文笔不错,我们《飞天》杂志把你的《来自航天城的内部报告》发表后,接到读者来电,说你那篇文章写得好,既有权威性,又有文学性。我对他们说,作者是发射基地的司令,与发射现场零距离,与英雄人物零距离,与航天专家零距离,与中央领导零距离,当然写得好了。我看你既有生活的积淀,又有文字的功底,现在也有时间,你就写吧,没问题!”范小青、李兰妮、赵剑云等作家也在一旁鼓励我:“你很会讲故事,你讲的东风人无私奉献的故事,我们听了都很感动。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神舟’飞船的发射,你写成书出版,肯定受欢迎。”

就是有了那次作家们的鼓励,我才走上写作之路。后经陈德宏和马青山两位老师介绍,我于2005年11月7日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今天利用出版第三部长篇小说之际,再次感谢陈老师和马老师将我引入到作家行列。

第一部长篇小说于2004年11月11日动笔,七易其稿,于2009年1月25日(牛年除夕)脱稿。作家出版社将该书作为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的作品,于当年6月出版发行。

初战告捷,基地侯贺华政委打电话向我祝贺说:“你的书写得好,我看完后很受感动。最近我下部队,看到大家都在捧着《冲天记》阅读。你的书成为基地官兵继承东风传统发扬东风精神的教材了,继续努力!”搜索救生大队还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冲天记》读书会,官兵们挑选书中四段精彩的章节朗诵表演,博得了阵阵鼓掌和赞扬。

2009年4月1日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巡天记》。这是反映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基地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因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基地受到严重干扰破坏,运动的锋芒直指基地司令员李福泽等几位开国将军。那段动乱期间,基地领导白天要到发射场指挥卫星测试发射任务,晚上要弯腰低头接受批斗。综观东风基地发射卫星的全部历史,总的发射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而少有的几次失败均发生在那段期间,可见“批林批孔”对基地的杀伤力有多大。然而,即使是在那样的艰难时期,基地还是紧紧地把握大局,完成了“东方红”卫星、“实践一号”卫星、“长空一号”卫星和“尖兵一号”卫星的发射任务,1975年一举成功发射了三颗卫星,成就了被张爱萍将军赋诗赞美为“三星高照贺新春”的景象。我那段时间一直在发射中队工作,亲历了几颗卫星的发射过程。经过三年的伏案敲击键盘,于2012年8月第五稿修改完毕,2013年6月《巡天记》再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基地接受了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论证和建设任务,1998年进行载人飞船合练,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接着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作者有幸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论证、发射场建设及飞船的早期发射,退休后仍在场区见证了后续飞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如此惊天动地震军威震国威的飞船发射场面,时时刻刻激发着我创作第三部长篇小说《飞天记》的欲望,并成为创作的强大动力。《飞天记》自2013年9月开始创作,经过五年半的努力,前后进行六次较大的修改,今年3月终于脱稿了。

万事开头难,必须善于学习。对于我这样一位学工科的人来说,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谈何容易。刚写出《冲天记》开头几章时,李品香说我写得像技术总结。怎么才能写得像小说呢?我请教了甘肃作家赵剑云,她给我耐心地讲解了如何编织引人入胜的故事,如何才能使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特别告诫我要多读范本,看名家怎么构思,怎么设计人物对话。山西作家葛水平教我如何写好小说的开头,如何描写细节。作家出版社总编侯秀芬也以其丰富的文学素养为我传授创作窍门,并送曹文轩著的《小说门》让我研读。与此同时我又把美国约翰·盖利肖的《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再次细细钻研。读完这两本书,我才逐渐掌握写小说的基本技巧。此后,我利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专门读书,把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刘心武的《钟鼓楼》、阿来的《尘埃落定》、刘玉民的《**之秋》、张平的《抉择》等十来部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研读一遍。顺便一提,此后每年我都要阅读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重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金瓶梅》,读了徐光耀、范小青、李兰妮、陈德宏、葛水平、赵剑云、余光慧、田中禾、杨方、和晓梅、康桥、东君、周习、辛晓玲等作家赠与我的作品。对曾经在基地工作和生活过的梁东元、于庆田、崔吉俊、李培才、于立和、王艳梅、张立新、徐晓延、战雅慧、赵雁等人的作品,凡是能收集到的,我都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了《第20试验训练基地》史书上记载的孙继先、粟在山、李福泽、张贻祥、刘绍先、李元正、李凤洲等老首长写的回忆录,以及周燕、东宁的《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此外基地老战友杨志飞、车骥、史良、罗有卓等人写的回忆录,我都认真拜读。从这些老首长老战友的亲身回忆中,既读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从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据说,唐代大诗人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作写完后,会拿去念给普通老百姓听。连如此伟大的诗圣诗魔都能虚怀若谷地听取老百姓意见,我这个初学者更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了。2008年初,《冲天记》第三稿写完,洋洋洒洒60余万字。我沾沾自喜地欣赏着自己的成果,认为可以出手了,就打印若干份,送给基地领导审阅征求意见。基地原副政委董仁海同志阅后登门与我长谈半天,讲述了他初到基地时的精彩故事,启发我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对小说中司令员孙泽祥的名字提出质疑。他说基地前三任司令员分别为孙继先、李福泽、张贻祥,你各用了一个字,这样容易引起误会,建议我另起名字。我苦思冥想起了好几个名字都不中意,最后还是张丽杰给司令员起名叫齐啸天。时任基地政委的刘克仁同志看完稿子后,给我写了两页10条意见,专门和我谈了两个多小时,叫我放开写,对苏联援助的问题要实事求是,把基地第一代人的创业精神写透,最后归纳成“取舍,升华,展开”六字箴言送给我。我还把稿子送给几位作家朋友审改。葛水平看后说写得不错,情节生动,还开玩笑说她快成我的粉丝了,接着给我指出几个问题,告诉我不必太实,可以虚一些。李兰妮看后鼓励我说,写出来就是胜利,让我压缩篇幅。如何压缩篇幅呢?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刘宏伟给我介绍了两条办法,一是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二是砍掉次要的故事情节。她进一步解释说,一部长篇小说,除了有一条主线之外,还会有多条支线,就像一棵树似的,既有主干,也有若干支干。删改如同剪树,不能光砍掉小枝,应该去掉一些大枝。听她一席话,我犹如醍醐灌顶,第四稿修改时我就删掉了两条支线,一下子压缩了20多万字。附带说明,后来我把删掉的内容重组后写成了中篇小说。

在创作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张丽杰同志对我的帮助。张丽杰是东风电视台的记者和编辑,文科毕业,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当我请她审稿时,她欣然答应。在修改第四稿时,她从头到尾一页页、一字字地审阅,指出哪些章节哪些段落哪些人物需要修改。待我修改完后,她再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有的段落甚至自己动手重写。后来,她还和我一起跑出版社,撰写内容提要,校对书稿,亲自挑选图片并写文字说明。张丽杰同志为了《冲天记》的出版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出去联系出版事宜还主动掏钱请客吃饭。至今想起她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仍让我十分感动和怀念。《巡天记》创作时,张丽杰仍然十分关心,再次帮助审稿。对她的无私帮助,我总感到无以回报,只能在有生之年,再创作出一些讴歌基地官兵无私奉献的作品,以不辜负张丽杰及战友们的期望。

在创作三部长篇小说中,要说对我帮助最大的非我爱人李品香莫属,她扮演了第一读者和第一审稿人的角色。李品香原在基地档案资料室工作,熟悉基地历史,帮我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给我提出了十分难得的尖锐的修改意见,帮我改正错别字,帮我纠正了一些可能引起争论或者可能造成失泄密的情节。她审阅《巡天记》后对第八章不满意,竟然替我重新构思重写,把伊品梅回到丈夫老家生孩子的故事写得十分精彩。一位老首长读后,认为把基地女同志的艰辛和奉献描写得十分具体、十分逼真、十分生动。这也难怪,因为她就有相同的经历和体验。我们俩经常为某一情节或某个人物设置而争论不休。为了《巡天记》中一个人物的结局,我俩争论了半年之久。原稿写此人受伤,她的意见是此人该死,最后还是我妥协了。创作《飞天记》中,凡是认为写得不精彩的地方她都重写,并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设计了不少引人入胜的情节,比如宾戈明和韩薇笑的一见钟情,苏壁月和韦保家确定恋爱关系时的场景,卜溪望和冯奕兰在夫妻树下的秀恩爱,韦甲佳得到一个会笑的洋娃娃时的童趣,和碧玉春节在东风广场放声高唱《纳西情歌》的场面,等等,都是出自她之手。小说开头如何写得引人入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四易其稿,均不满意。现在付印的文稿开头就是她的创意。本书最后的定稿,先由她审阅,最后再由我审定。如此鲜有的流水作业写法,夫妻俩密切配合一起搞创作,本身就可以大书特书一番。

对于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作者来说,创作难,出版更不容易,但奇怪得很,每一次出书都遇到贵人相助。第一本科普作品《载人飞船探秘》的成书真是应了“无巧不成书”这句话。1999年11月19日下午,“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我陪同时任北京市长刘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总装备部副政委朱增泉等几位贵宾参观昂首待飞的运载火箭和飞船。贵宾们听完我的介绍后,赞扬我能用半个多小时把复杂的测试发射过程深入浅出而又不失准确地作了说明,很了不起。赵主任说,要是此时有一本介绍载人飞船的科普书籍,肯定很受欢迎。基地政治部主任于庆田说,刘副司令写有一本《载人飞船基础》,作为教材正在基地使用。赵主任一听高兴地对我说,把书拿来,我找出版社出版。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赵主任回京后立即安排,并为该书作序。11月22日,作家出版社编辑杨葵同志同我联系,确定了出版事宜,不到一个月时间,《载人飞船探秘》就公开出版发行了。该书出版后,不少与飞船试验有关的单位争相购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将该书翻译成蒙文供内部出版使用。

《冲天记》写完后,我向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陈清棣主任请教出版事宜,经他推荐,我和作家出版社侯秀芬总编取得了联系。侯总编听了我的诉求后,认为这是重大题材,让我将书稿立即寄给她。该社张水舟副总编对书稿审阅后,很快给出反馈意见。经责任编辑胡小萌同志细心周密编排,很快就出版了。当年八一建军节,侯总编代表作家出版社将《冲天记》赠送给基地搜索救生大队,谱写了一曲拥军爱民的优美插曲。第二部《巡天记》脱稿后,还是在侯总编和张副总编的关怀下,经过责任编辑贺平同志的精心编辑,也顺利出版了。

这次《飞天记》的出版也有一段小插曲。脱稿后联系过一个出版社,他们提出要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否则免谈。正当我为此发愁时,突然接到基地作家张立新同志的电话,说浙江人民出版社同意为我出版。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老战友戈银蜀通过好友葛青,最终找到了对人热情、办事认真的张立新。张立新让我把稿子发给她,随后由她转给了浙江人民出版社。该社主编极为重视,很快就指定责任编辑完成了编审程序。借本书出版之际,作者衷心感谢张立新、戈银蜀、葛青的热心帮助,亦由衷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虞文军主编和郦鸣枫责编的全力支持。

至此,作者创作航天发射三部曲的诺言终于全部实现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此生足矣!

以上文字,算是对创作出版三部长篇小说的小结。

2019年5月29日 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戈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