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A?OL
5.75亿使用者
西班牙语有4.25亿母语使用者,还有1.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来使用。它是20个国家的(主要)官方语言:一个欧洲国家、两个加勒比岛国、7个北美和中美国家、9个南美国家、一个非洲国家。西班牙语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语言,近4000万美国人在家里将其作为主要语言使用,它还在波多黎各自由邦享有共同官方语言的地位。在欧洲,法国和瑞士都有众多讲西班牙语的少数族裔。
3 西班牙语
生存还是毁灭(?Ser or estar?),这是个问题
从英语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西班牙语大概是本书介绍的语言里他们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我得提醒一句,其实也没那么容易。他们仍然有很多单词要学习,很多语法需要掌握,还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口音。
我自己就是用了很多年的努力和练习才征服西班牙语,尽管这场战役打得相对成功,但它至今仍有尚未平息的最后抵抗。其中之一藏在虚拟语气的密林深处,这个红色区域名义上由我控制,但各种各样的句子陷阱和地雷常常当着我的面炸开花。西班牙语的虚拟语气密林面积很大,又位于中央地带,没法把它当成禁行区,只能小心翼翼地沿着做好标记的道路前进。英语的虚拟语气树林只保留了极小部分(“if I were you”,如果我是你;“we demanded that he be silent”,要是他出声,我们就完了),跟如今西班牙语里的茂盛丛林比起来,实在只是小菜一碟。
六个is,一个was
让我们从一个简短的故事开始:There is a supermarket(有一家超市)。A supermarket is a shop(超市就是商店)。John is at the supermarket(约翰在这家超市)。He is buying egg(他在买鸡蛋)。This supermarket is big(这家超市很大)。The supermarket is open(这家超市开门了)。The supermarket was built last year(这家超市是去年修好的)。
这算不上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但它相当巧妙地说明了英语动词to be的多功能性,在这个故事里,它体现为六个is和一个was。如果我们抠字眼的话(这里恰恰就是要这么做),这7个短句代表了to be不少于7种的变化(即便如此,也没有穷尽这个动词的潜力)。让我们依次来看一看。
There is a supermarket:这里is的意思是“存在”“有”。
A supermarket is a shop:它“可以定义为”商店;它“属于”
商店的“范畴”。
John is at the supermarket:他“发现自己在”或“位置在”那里。
He is buying chocolate:这里,动词to be帮忙构成主要动词“to buy”的进行时。因此,这里的to be叫作助动词(auxiliary verb,它因袭了拉丁语里的“帮助”, AUXILIUM)。
The supermarket is big:它“有着”大的“恒久特质”。
The supermarket is open:它“有着”开门的“暂时特质”。
The supermarket was built last year:它“被”修建好了,修建好它的是无名人士。这里,to be同样是助动词,但这一次是为了构成被动语态。
在你看来,这些句子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none of these sentences will seem remarkable to you,也可以说成“they will not seem to be remarkable”,它们看起来并不值得注意——这个例子说明,英语有时可以省略“to be”,而又不丧失时态)。毕竟,我们考察的是一个极为常见的动词:如果我们把它所有的形式都包含在内,从were到being,从’m到’re,它是英语里使用频率第二高的单词,仅次于the。放眼世界各地的语言,这种情况并不普遍,很多语言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西班牙语就是其中之一。在西班牙语里,我们刚才识别出的to be所扮演的7种不同角色,将分散到4种“解决方案”(借用一个市场营销术语)当中。其中两种解决方案甚至不涉及任何类似to be的动词。第一句话“There is a supermarket”,翻译成西班牙语是“HAY UN SUPERMERCADO”。若按照字面意思一一对应,最接近的英语句子是“It has a supermarket”。如果你熟悉法语或德语,你会记得这些语言是怎么表达“there is”的:IL Y A UN SUPERMARCHé(直译为“It there has a supermarket”)或ES GIBT EINEN SUPERMARKET(“It gives a supermarket”)。在这些例子里,supermarket都是动词的宾语,而在英语里,它是……什么呢?答案取决于你的语法教材是怎么说的,但反正它不是宾语。然而,如今许多西班牙语使用者并不认为HAY之后的名词是它的宾语,而是把它当成主语处理。故此,在说到不止一样东西时(尤其是在过去时),他们通常会使用动词的复数形式HABíAN MUCHOS SUPERMERCADOS(“There were many supermarkets”),而不是规定的单数形式HABíA。很多人都会对这种用法大皱眉头,但使用它的人更多。这很像在英语里,人们说less people而不是fewer people,但fewer people才是正规用法。
西班牙语也有自己的学术院,46名院士每人占有一个指定了大小写字母的席位。是所有字母里最有西班牙语特色的。
针对上面7个例句中的最后一句,也即带有被动语态的那一句,西班牙语有两种选择。有一种完全反映了英语的结构(EL SUPERMERCADO FUE CONSTRUIDO, FUE的意思是“was”),但它并不太常见。更常见的做法是用建筑自己来指代。没错,虽然在英语里听起来奇怪,但在西班牙语里就是这么说的:使用反身代词——EL SUPERMERCADO SE CONSTRUYó。说西班牙语的人和使用其他任何语言的人同样清楚地知道,修建墙壁、封闭屋顶、安装管道等都需要真正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说那东西“修了自己”。
有一点或许值得一提,在西班牙语中,这些反身代词要比英语中对应的语法结构更低调。英语的反身代词大多是双音节,比如myself、themselves,给人的印象有点傲慢。但在西班牙语里不是这样,反身代词只有一个音节(跟较古老的英语里一样,当时还没有叠加self)。它们是被动语态的一种常见替代用法,听上去并不像按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那么刺耳。
短暂地结婚,永远的冠军
这样,我们还剩下5种其他类型的句子,西班牙语在其中用自己的两个词来代替to be:SER和ESTAR。恼人的地方是,尽管母语人士毫无疑问地知道该选择哪一个,但由于规则太过复杂,第二语言使用者完全掌握这门手艺的可能性其实不大。
谜题里最简单的部分是翻译进行时态,比如“he’s buying eggs”(他在买鸡蛋)。西班牙语和其他一些罗曼语有着相同的结构,经常使用。这里,我们想要用的西班牙语动词是ESTAR:JUAN ESTá COMPRANDO HUEVOS。在这一语境下,跟它孪生的SER没有意义。
于是我们还剩下另外4种意思:“存在的暂时特质”“位置在”“可以定义为”和“存在的恒久特质”。而这些也是西班牙语能让你泪流满面的地方。
老师会告诉你,它们的分工如下:ESTAR负责前两种意思,SER负责后两种。这为我们带来如下正确的句子:
a. The supermarket is open:
EL SUPERMERCADO ESTá ABIERTO(超市开门了)。它今天晚些时候会关门,故此“开门”是暂时特质,用的动词是ESTAR,并变形为ESTá。
b. John is at the supermarket:
JUAN ESTá EN EL SUPERMERCADO(约翰在超市)。他发现自己在那儿,这是他的位置,故此用ESTAR。
c. A supermarket is a shop:
UN SUPERMERCADO ES UNA TIENDA(超市就是商店)。
这里用的是SER的变形ES。用SER是因为超市的固有性质是商店。
d. The supermarket is big:
EL SUPERMERCADO ES GRANDE(这家超市很大)。超市很大,不受它自己的控制——它就是这样子,这是它的性质,是它永恒的特质(除非,在建筑商的少许帮助下,它“让自己”变小),
所以使用SER。
到目前为止,这种分工还是行得通的。没错,大多数句子都遵循这些规则:“Mary is happy”(玛丽很快乐)(a型)和“She is at the office”(b型)都用的是ESTER的变形,而“Mary is my sister”(c型)和“She is intelligent”(d型)用的是SER。挺合理的,因为众所周知,快乐是转瞬即逝的,办公室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而智力和家人则是永久性的。
但怪事也就这样开始了。由于厨房在(ESTAR)房子里面,照理说,聚会也在(ESTAR)房子里才对。可惜,事件“在”哪儿
“发生”还有一条规则,它要求用SER。
同样令人困惑的是婚姻领域里动词的选择。西班牙语中有John is (SER) Mary’s husband(约翰是玛丽的丈夫),这里选用的动词暗示持久性,而John is (ESTAR) married to Mary(约翰与玛丽结婚)听起来却显得像是离婚律师总在你身边蹲着似的。原因在于,SER跟名词的连用是强制性的,不仅仅在“是某人的兄弟”或“成为某人丈夫”当中,还包括“成为首相”或“当上冠军”这些短暂的荣耀。更叫人吃惊的是,如果John is said to be ABURRIDO,用
“SER”表示他“无聊”,用ESTAR表示他“烦了”。
双语美国。美国说西班牙语的人口已经超过5000万,按塞万提斯学院估计,到2050年,美国说西班牙语的总人口将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
不仅如此。如果SER指的是永久,ESRAR指暂时,你会认为今天是(ESRAR)星期一,现在是(ESRAR)10点20分。非也:这两种情况的动词都应该选择SER。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条,一个隐藏在西班牙语核心的事关生死的令人瞠目的意外:在你死后,You are (ESTáS) dead。听起来就像是,死也不是不可挽回的,只不过——怎么了?也许是等着最后的审判?说西班牙语和天主教徒之间有着很强的统计相关性,所以好像说得过去。然而,选择ESTER而非SER的真正原因在语法上。“dead”的西班牙语MUERTO,从技术上说是动词MORIR(“to die”)的过去分词,它表示动词的结果,可以把它想成是“having died”(已经死了)。虽然死亡不可逆转,但按当地法律的规定(更确切地说,按西班牙语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要用ESTAR。语法胜过了性质。
这种伏特加——好
SER与ESTAR的这一整套规则,不光叫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困惑不已,对像我这样整个青年时代没去从事健康户外体育活动而是在房间里修读拉丁语的人来说,也是个意外。从很多方面看,拉丁语是一栋比它的后代远为复杂的语言大厦,但在这个具体的问题上,它反倒更简单,它只有一个动词ESSE指代“to be”,涵盖了我们前文讨论的所有4种意思。ESSE传到当代西班牙语的直系单词是SER,也就是说,原本用SER也就足够了。但它邪恶的孪生兄弟ESTAR同样是拉丁语的合法后裔,它的词源可追溯到动词STARE,意思是“to stand”(站)。[1]
一个表示“站立”的单词后来怎么演变出了“存在”之意呢?容易极了。想想英语的一些习惯说法,比如I stand corrected(我错了;纠正一下)、we stand in awe(我们肃然起敬)和as it now stands(就目前的情况看),这里stand更多地代表一种存在状态,而不是直立的体态。如果这样的表达使用得越来越频繁(she stands accused, he stands convicted……),那么,“to stand”就不光可以在相近的结构中,甚至可以在不那么类似的结构里取“to be”而代之了。I stand perplexed或者I stand invited真的有那么奇怪吗?最终,to be和to stand之间的区别,可能会缩小到纯技术层面,并成为语法的一部分。这种过程叫作“语法化”(grammaticalisation),它没有出现在英语里的to stand上,但在若干种罗曼语里都发生过。葡萄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使用SER和ESTAR的方式,跟西班牙语基本相同(尽管不完全相同);在意大利语中,ESSERE和STARE的规则不同,但同样出现了语法化。[2]
掌握SER和ESTAR的诀窍对我们来说可能很难,但进行这样的区分并非罕见做法。从全球语言的角度看,区分being的两种或多种形式,是常态而非例外。回到我们“to be”的4种意思上来(a,短暂的性质;b,位置;c,定义;d,恒久的性质),我们看到语言会用不同的方式将它们划到一起。比如,斯瓦希里语用过一种形式指代b,另一种形式指代a、c和d。泰米尔语有一种形式指代b和c,另一种形式指代a,还有一种形式指代d。越南语把a和d划到一起,b和c各有单独的形式。一句话,各有各的方式。
有些语言还引入了其他一些细微之处。例如,日语使用两个不同的动词来指代b:一个用于没有生命的东西,一个用于有生命的东西。仔细想想,这跟使用不同的代词来指代东西(it)和生物(he和she)似乎也没太大不同。此外,我们在“第13名 日语”一章中看到,日语鼓励女性在某些结构中省略动词“to be”,而男性则应该保留。
俄语和英语一样,以同样的方式表达“to be”的4种意思。然而,它的使用方式跟英语相当不同。俄语里的确有这个单词BYT’(是be的亲戚,现在时YEST’ IS跟is相关),但在现在时里大多是省略的。在口头语言里,它毫无痕迹;在书面写作中,它可以用破折号代替。
很多语言都会在我们要使用“to be”的某些句子类型里省略动词,但不使用“to be”通常没问题。越南语的很多地方都叫我发狂,但NHà CAO(按字面意思是“house tall”,如果是英语,应该说成是“the house is tall”)这样的用法不在此列。说到底,哪怕在英语里,“to be”的地位也有些不稳定了。对“to seem”一类的动词,我们可以加上“to be”,也可以不加:it seems (to be) optional(它似乎是可选的)。“the sooner you do it, the better”和“the sooner you do it, the better it will be”(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越早动手越好”)又真的有什么区别吗?问题就在于,“to be”的使用频率极高,含义又十分浅薄,如果一种语言真的想要去掉任意一个动词,“to be”大概会是普通民众的选择。
宿醉待售
英语中第二最常用的动词是to have,仅次于to be。虽然我们立刻想到的意思是“拥有”,但它的含义范围其实同样宽泛:you have a hangover(可译作“你还宿醉未醒”,但按字面意思直译是
“你‘有了’宿醉”——嗯,这里的“有”被解释为“拥有”是说得过去的), because you have drunk too much(可译为“因为你喝得太多了”,此处的have表示完成时,你做过并且仍然能感觉到), so too bad you have to work now(直译为“这真是糟糕,因为你现在不得不工作了”, have to的意思是“必须”)。
这里,西班牙语有两个不同的动词,TENER和HABER,加上一个特殊形式,HAY。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跟SER和ESTAR的迷宫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原因如下:
首先,这两个动词和特殊形式的角色分配非常清楚。TENER有两个角色:拥有和义务(此时跟que连用)。“have a hangover”(宿醉)是TENER (UNA) RESACA,而TENER QUE TRABAJAR的意思是“to have to work”(必须工作)。HABER也有两个角色,一个要求苛刻,一个比较轻松容易。和英语里的“to have”[3]一样,它构成所有动词的完成时态:HABER TOMADO(DEMASIADO)的意思是“to have drunk(too much)”(喝得太多)。使用介词de,它可以表示义务:HABER DE TRABAJAR的意思是“to have to work”。但在现代西班牙语里,它比TENER QUE少见得多。最后,还有特殊形式HAY,从词源学角度来说,它是HA(HABER的一种形式)和AHí(“那儿”的意思)的复合形式。与QUE结合使用,它表达客观上的必要性:HAY QUE PENSARLO BIEN的意思类似“我们应该”或“人必须仔细思考此事”(很像是法语里的“IL FAUT”)。我们前面见过HAY,因为没有QUE的话,它的意思是“there is”或“there are”(有)。我应该补充一点,TENER和HABER的词形变化非常不规律,同是虚拟语气丛林里的危险区域。不过,选对动词轻而易举。
至于语法,英语和西班牙语在have和HABER(或TENER)作助动词的用法上惊人地相似,既可表示“义务”,又负责构成完成时态。使用意思是“to have”(拥有)的动词来表达义务的做法,在各种语言里并不常见;在日耳曼语族和罗曼语族里,把它作为构成完成时态的唯一辅助手段并不十分普遍,在其他地方也很罕见。但即便是在它们表示“拥有”这一基本角色上,其相似之处也比我们想的更加惊人。在英语和西班牙语里,使用have或HABER的所有格句式表现出相同的结构:a possessor possesses a possession(物主拥有物品)。你兴许会问,从逻辑上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自然的呢?呃,从统计数字来看,世界上只有少数语言有着同样的结构(其中包括葡萄牙语、法语和德语,还有波斯语)。我把英语的这种做法称为1型,在所有语言里大约占25%。2型(占25%)建立在同时性的基础上,很难用英语表达。最接近的描述大概是“The possessor is with the possession”(物主跟物品在一起)。这一类型在非洲语言里很常见,包括斯瓦希里语。3型(占20%)可以翻译成“(regarding) the possessor, there exists the possession”〔(就)物主而言,存在物品〕。这一类型常见于东南亚和中国各地的语言中。表面上看,它跟英语的1型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先是物主,接着是动词,最后是物品。实际上,我在学习越南语的时候,最初背下了单词Có的意思是“to have”(拥有)。然而,这对同一个单词的其他许多用法不管用。把它想成“to be (the case), to exist”〔是(这样),存在〕有助于把所有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对属于这一型里的所有语言,这一点都是成立的:执行动词的意思不是“有”,而是类似“存在”的东西。故此,我们认为的客体(物品)其实是主体,我们能视为主体(物主)的部分,有着可称为“主题”的功能,通常在英语里表达为“regarding”或“as for”(就……,至于说……)。故此,越南语的T?I Có M?T CHI?C ?I?N THO?I M?I翻译成“I have a new telephone”无疑是正确的,但它的字面意思是“as for me, there exists a new telephone”(按字面意思可直译为:“对我来说,存在了一部新电话”)。
4型(占20%)将拥有表示为“the possession is at/on/with the possessor”(物品属于物主)。我们在本书中可发现许多种彼此不相关的语言属于这种类型,如泰米尔语、印地-乌尔都语、日语、阿拉伯语、韩语和俄语,以及芬兰语、匈牙利语和凯尔特语。
5型是最小的一类(占10%),用法是“the possessor’s possession exists”(物主的物品存在)。在本书中的代表语言是土耳其语和孟加拉语。
西班牙语的问号,出现在句子的开头和结尾。?的确,为什么不呢?
这就是世界上所有语言表达“拥有”的5种方式——只不过通常并不译成“拥有”。在英语和西班牙语里,我们都养成了“有辆车”“有妈妈”“有宿醉”“有聚会”和“有些时间”的习惯——这些例子,其实都是同一种语言现象的不同例子。如果你试着买卖这些“物品”,你会发现它们存在实践、道德和商业上的区别。其他语言的占有欲就没那么强烈。他们更喜欢说“the head splits me”(我头疼欲裂)、“we’re partying”(我们在聚会)、“there is time I can spend”(直译为“我有时间可用”),而不是用“have”来表示。
许多语言会区分所谓的“可让渡的”和“不可让渡的”物品,并要求使用两种不同的动词或其他机制来表达。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同的语言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里,人可以使用动词“MOTSU”(持つ)来表示你真正拥有的东西,如一张渔网或者金钱。这是1型用法,按字面意思是“持有”“携带”。另一选项是4型结构:“物品属于物主。”虽然这可以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具体物品,但在说到亲属、投诉、医疗状况、时间和其他无法带到市场上的东西时,它是唯一选择。泰米尔语也有这种区别,但跟日语不同。某个拥有金钱的人可能是个富有的人,这时,泰米尔语会说,money“to the person”。但如果他只是现在恰好带着钱,那就是cash“on the person”。两种不同的语格后缀,区分了“永久拥有”和“暂时拥有”。当然,金钱绝非不可让渡,但如果你永久性地拥有大量金钱,总比你口袋里恰好有些现成的钞票要来得长久些。
这样的区别很陌生吗?当然陌生。但不合逻辑吗?不见得。难学吗?你可以试试看。从英语使用者的角度看,西班牙语更容易掌握,这就是原因之一。
?Que tenga un buen da!
祝你今天过得愉快!
[1] 准确地说,SER是两个拉丁语动词的混血后代,即ESSE,后来的ESSERE(也即“to be”),还有SEDERE,意思是“to sit”(sit也是sedere的同源词)。不定式SER和其他一些形式来自SEDERE,而ES、FUI和其他许多形式来自ESSE(RE)。——作者注
[2] 法语将这两个动词合二为一,êTRE和类似于éTAIT的结构形式来自ESTAR,而SUIS、EST、FUT、SERA和其他所有结构形式则来自ESSE。——作者注
[3] 表面上看,have和HABER会是同源词,但它们不是。英语的have跟西班牙语动词CABER(“to fit, to enter”适合,进入)是同源词。西班牙语的HABER跟法语的**OIR、意大利语的**ERE一样,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印欧语系词根,但除了从拉丁语里借用来的habit(习惯)和prohibit(禁止),它在英语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