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方圆有度,交际有术(3)
因此,在倾听的时候,不要先在自己面前竖上一个栅栏,或摆一个过滤网,如果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是只听到你想听的,就永远也无法了解说话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抵触与防卫,是倾听的最大障碍。倾听是需要放松的,心灵的放松是不设防的。自信、放松、倒空自己,然后让声音自然地流进平静的心灵当中。
如果我们用心倾听,生理、心理、精神三个层面都会高度集中。这样,我们不仅能听到他人话语中的全部信息,也能“听到”这些信息在自己心中引起的反应——这才是倾听的最佳状态。
6.致力消除环境或行为造成的干扰
优秀的倾听者会尽量主动控制环境,例如将比较重要的谈话,安排在一个远离电话、吵杂声或公文堆积如山的地方。挑选一个让对方可以轻松说话的地方,如果对方是你的部属,尽量避免在你的办公室谈。
我们可以这样做:倾听前,先将你的思绪安定下来;将手边的工作放置一旁,用心想想谈话的目的;将容易使你分心的东西移开;不要在笔记本上乱画。
7.适时提出问题,帮助说话者清楚表达
我们可以用语言来鼓舞说话者,例如“嗯”、“真有趣”、“真的吗”、“有意思”等,表示你在仔细倾听,或在适当时机提出问题,帮助彼此理清观点。提问的语气要不急不徐,尽量用开放式的问题,将对方的感觉引出来。例如:“我注意到你相当生气,是什么原因呢?”或“过去我碰到这种情形,会觉得很沮丧,不知你怎么处理这样的状况?”
我们应该注意,问问题时,多问那些你该知道而对方却没提及的问题。不会倾听的人,通常以为没被提到的事就表示没问题;而懂得倾听的人,虽然有可能听到自己不喜欢的消息,却能发觉事情的真相。
8.善于体会弦外之音
中国人说话比较含蓄,不会讲得那么直白、浅露——所谓“行不露足,踱不过寸,笑不露齿,手不上胸”。为中国人要表达什么意图时,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迂回委婉地表达出来。因为历史久了,几千年累积下来的规矩自然就多了。
这样,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就特别需要细心领悟与钻研揣摩。听不出他人“弦外之音”的人,往往被称作“没眼力见儿”,会被视为缺乏生活阅历、不懂人情世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夫妻之间,妻子礼拜天要去逛商场买东西,她会这样跟丈夫说:“你礼拜天有事吗?我想去商场买些东西。”这时做丈夫的就要理解妻子的用意,她想让你陪她一起去。你若把她的话扔在一边,哼哈一声仍接着做自己的事,整个家庭气氛就可能会变得很紧张。
与领导谈话更要注意,领导的语言是最具揣摩性的。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就出了不少业绩,以后有什么打算呐?”看似轻松的一句话却暗含深意,这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你回答的时候,就不能太随意了,不然就可能自毁前程。
我们都有耳朵,在生理上都是有听觉的,但实际上,听懂对方所表达的真实意思,是门大学问。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根本听不到别人在跟他说什么,因为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自我”太满时,外界的信息是很难进入大脑的。
倾听,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是企业的中高层经理、职场人士或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尤其要注重倾听技巧的修炼,这样你对自己的工作更能游刃有余,收获更多宝贵的经验,从而更加稳妥地迈向成功。
4.因为懂得,所以沉默
1912年5月,跟现在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一文不名的鲁迅来到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第一个晚上,几十只臭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他只好挪到屋子里的大方桌上睡觉。
刚刚从日本留学回来,学了一身本领的鲁迅看着这些精力旺盛的虫子,并不感到怎样的悲哀,毕竟,它们还是充满生机的啊。突然之间,他有了一种呐喊的冲动:我也应该像这些虫子一样,让愚昧、昏沉的国民从沉睡中醒来!
但他不知道,自己并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在诺大的北京城中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而城里的人却无任何反应,没有人鼓掌表示赞同,也没有人扔鸡蛋以示反对。他佛如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有点无可措手了。
原来大家都睡着了,只有他一个人在黑夜当中瞪着眼睛,看着茫茫的虚空。他似乎感到了那么一丝悲哀,甚而,有点寂寞了。
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阮籍、嵇康撑起的魏晋,在他们的嬉笑怒骂、张狂沉默里,他似乎理解了黑暗中人性的挣扎,理解了自己,也理解了身处的这个时代。
于是,他摸着堆满案头的古碑抄本,竟有些释然了: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虽这样安慰自己,但寂寞这条大毒蛇仍缠着他的灵魂不放。悠悠天地、漫漫长空,他想到当年登上幽州台高歌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看着击节吟啸的古人,他似乎又看到了模糊的希望,为了使这微弱的灯火不至渐渐黯淡下去,他开始了沉默中的呐喊——无论有没有人听到。
多年后的一天,王小波在沉默中写下了那篇《沉默的大多数》,为了使人们不再沉默。不多久,他却在一个悄无声息的夜晚彻底沉默了;没有话语权的大多数不说什么,继续他们的沉默。
之后,有人在岩壁上刻下这样一些类似诗歌的句子:
为期待而绝望
为绝望而期待
绝望是最完美的期待
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
期待不一定开始
绝望也未必结束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绝望与期待中的沉默,似乎让人感到了大地的震颤,一股股翻滚的岩浆正在向上奔突、涌动。
经由胡言、谎言、闲言、名言、圣言,人们总是回到沉默中去。沉默,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言的力量。山是沉默的,海是沉默的,只有我们——人类——喜欢在沉默中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其实我们一无所知。
沉默来源于内心深处,是没有痕迹的锤炼与富有。沉默也许逼迫自己的灵魂走向更加深刻的孤独,但是,它也能够像做心脏手术一样,让我们一窥自己的灵魂深处。对于一个想获得独立人格的人来说,沉默,是意识觉醒的过程。
我们的语言由沉默中来,最终又回到沉默中去。所以,有人这样评论沉默:“沉默,却犹如雷鸣般地震耳,这的确是伟大的真理。实际上,沉默并非无声,它仍有真实的声音,只是因为音阶和声波的不同,一般人听不到罢了。”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过于沉默,也许是积蓄的声浪势能过于宏大了吧。没有人听到,并不能说它并不存在!
看看那些哗众取宠、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的人,他们不是沉默的,但他们的言语往往如同河中的泡沫,在气味尚存之时,就迅速消失了。看看那些虚伪的诡辩家、演说家,无论其声势如何逼人,如何活灵活现,他们所得到的,都只是无知的欢呼和掌声。而他们最怕的,就是人们的沉默!因为他们明白,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会摧毁所有的虚伪和谎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在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何不就这样一个人静静坐着,默默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你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何不就这样放弃毫无意义的语言,让自己在沉默中醒来?
孔子说:“君子敏于事,而慎其言。”鲁迅后来将其诠释为:“于无声处听惊雷。”沉默是一种大智慧,是临水而居的静观默察,是心领神会后的凝神自信,是彻本穷源后的心照不宣,是尘埃落定后的淡然从容。
有这样一段关于沉默的描述,墨子与公孙班探讨“非攻”的学问。
公孙班: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我也知道怎么来对付你,我也不说。
于是,两个都不说的人,用沉默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智慧的较量。我们看武侠当中的高手决斗,在一切有形的招数开始之前,必定是长长的沉默。也许两个人正在观察对方的心跳跟呼吸,也许意念上的决斗已经开始了……
梁漱溟,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就是这位当代的“孔夫子”,在十年动乱中,“四人帮”要他写批判孔子的文章,他却只说了一句话便缄口不言:“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以沉默完成了自己无声的对抗,以这样的人格从容立世,鄙夷了历史的荒谬和世相的班驳。他用超拔的心智,默视乱世沧桑,显示了一个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的正统知识分子的不屈血性。
要对付谣言,消灭诽谤和中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沉默。因为所有的流言蜚语都如举焰焚天,终将自熄。
日本的禅师白隐,因修行纯净而备受乡民的敬仰。一天,邻居的女儿怀孕了,这时就有人散布说孩子是白隐的。于是,冷嘲热讽铺天盖地向他扑来,对此,他始终保持沉默。
孩子生下来后,姑娘的家人把孩子送给了白隐,白隐又默默地挑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终于有一天,姑娘良心发现,道出了真情。
姑娘的父母连忙带着女儿来向白隐道歉,对此,白隐只淡淡地反问了一句:“是这样的吗?”此事传开以后,禅师白隐声名远扬。
横遭不白之冤和世人的讥笑、嘲讽,禅师白隐以无言的沉默获得了胜利。当然,沉默是以自信为基础的,只有对自身人格力量的高度自信,沉默者才会产生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沉默也是以坚忍豁达为内涵的,一个没有强大内在道德力量的人,是无法按捺住内心的躁动而不张扬的。
白隐以包含万物的沉默唤回了迷途者的良知,不仅洗刷了自己的不白之冤,还使迷途者幡然悔悟,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沉默不是屈辱中的不声不响,不是恐惧中的默不做声,不是无奈中的偃旗息鼓,更不是得意时的浑然入睡。
沉默是智者澎湃的心音,是深山古寺马蹄轻踏后的万籁俱静,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默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的旷古悠情,是心灵深处的大吕黄钟,是感天动地的大音稀声。
年轻的郑智化满脸不屑又略带伤感地唱:沉默对我来说,也许是一种反驳。
已经离开的张国荣深情款款又充满落寞地说:沉默是金。
哲学家维特说:“凡不可言说者,必保持沉默。”
一些人,也许生来就注定要沉默的。
人,也许注定要从沉默中来,又回到沉默中去的。
天空,就在头顶;大地,就在脚下;万物,就在虚空。一切都是这么不言而喻的完美、自足,我们又有什么好聒噪的呢?!
因为懂得,所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