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袁绍来说,这些都是小事。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大事。选定自己的接班人。
逃回冀州惊魂未定的袁绍本来不想这么早就选接班人的,可他老婆刘氏对他说,做人是有风险的,不选接班人也是有风险的,什么叫人生真谛?结婚、生子、立后就是人生真谛!
刘氏不是谋士,但说起话来很有谋士的范儿,让袁绍刮目相看。
袁绍决定立后。事实上这是个三选一的游戏。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出守青州,次子袁熙出守幽州,三子袁尚在自己身边。刘氏的意思是立袁尚为其接班人,不为别的,只为袁尚是她生的,另外两个不是。
袁绍不想这么裸,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要民主不要嘛。
于是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四人被请了过来共同商议立后大计。此四人看上去一脸大公无私、忧国忧民。但其实,这只是表象。
因为他们都是有帮派的。审配、逢纪是袁尚利益的代言人,辛评、郭图是袁谭利益的代言人,所谓泾渭分明,井水不犯那个河水。
袁绍不知道这一切。袁绍只知道,今天必须议一个结果出来。袁绍清了清嗓子,开腔了。袁绍说,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是定调子的会,是议前途的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形势逼人啊。曹操他不是人啊,从官渡到冀州,曹操步步紧逼,我是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办?为了让我今后有喘气的时间,为了我们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立后问题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只有解决了立后的问题,才能解决向前也就是向前进的问题。下面我把我三个儿子的情况说一下,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呵呵三子尚,大家说说,都说说……
袁绍本来想说“三子尚,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我欲想立他”之类的话,但又觉得太过裸,就把球踢给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四人,希望他们把自己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说出来。
审配、逢纪心里那叫一个暗喜。作为袁尚利益的代言人,此二人愉快地发现,不需要铺垫也不需要暗示什么了。袁老大的意思傻瓜都听得出来,还需要多说什么呢?
郭图却不想愿赌服输。郭图以为,在赌场上服输的赌徒不是好赌徒。不错,袁绍是给暗示了,可暗示又怎么样呢?在这个世界上,暗示其实是这样一种东西,你接受了它那是暗示,你视而不见那叫屁也不是。
郭图决定让它变得屁也不是。他开始跟袁绍摆事实讲道理,说老大的三个儿子中,袁谭为长子,现又在外带兵;如果执意废长立幼的话,毫无疑问会导致乱相频生。再说官渡之战新败后,曹操大兵压境,这样的非常时刻,倘若我们父子兄弟自相争乱,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副场景啊……
所以郭图的建议是,暂时搁置立嗣之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袁绍犹豫了。此时的袁绍突然发现,人生真是机锋处处,曲径未必通幽,曲线未必救国。人生的常态是欲速则不达。虽然他很想将三子袁尚扶正,可郭图描绘的可怕场景让他止步于立嗣之争。审配、逢纪也只能是空欢喜一场。
当然最失望的那个人儿是他老婆。尽管在此之后刘氏锲而不舍地在袁绍身边尽吹枕头风,却已然是作用不大了。
曹操攻过来了。如影随形地攻过来了。袁绍和他的儿子们仓皇迎战。战事的结果是袁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这场战争老天爷看来继续在帮曹操。因为袁绍吐血了,在袁熙被箭所伤,军马死亡殆尽之后。随后袁绍带着儿子袁尚逃入冀州养病,深深体味人生低谷的感觉。
刘备却想有所作为。在曹操准备宜将胜勇追穷寇之时,刘备同志带着关、张、赵云等人,引兵欲袭许都。当然,从计谋学上来说,这叫趁虚而入,也算是一狠招。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能想出如此招法,真是难为他了。
但曹操却小瞧了他。
曹操以为,计谋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若想事半功倍,一半靠计谋,一半靠实力。刘备的实力已然不行。自保尚且不足,怎么可以进攻呢?更可笑的是刘备进攻的理由——当时两军对垒,刘备与曹操都义正词严,为即将的开杀寻找理由。曹操给出的理由是小刘啊,我一直待你为上宾,你怎么可以背义忘恩呢?刘备则伸出一根兰花指,试图将自己变作正义的化身:老匹夫!你托名汉相,实为国贼!我乃堂堂汉室宗亲,现手上有天子密诏,我是奉诏讨贼!
曹操笑了。狂笑不已。因为刘备接下来的举动让他大跌眼镜。他看见刘备煞有介事地拿出一张形迹可疑的纸,然后在马上大声朗读起来。刘备的口音很重,曹操皱着眉头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刘备读的那些话敢情是骂他的,借天子之口骂他。曹操太清楚这是矫诏了,因为那个所谓的天子在他面前绝对不敢这么骂。相反的情形倒是有可能的,那就是曹操将天子骂得狗血喷头。
刘备读完之后神情自得,仿佛真理已在手中,接下来只需雷霆一击就可以了。
雷霆一击开始了。结果却是伤感的。
刘备被击垮了。一直逃到汉江边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刘备这才明白,原来人世间最靠不住的东西就是密诏了。密诏密诏,一个“密”字说明了一切。它是见不得天日的,是没有底气的,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也是要伤人的。而被伤的那个人注定是将密诏当一回事的当事人。比如他,刘备。
此时的刘备残兵败将不满一千,年纪也有一把。跟过吕布,跟过曹操,也跟过袁绍,终究一无所获,没有根据地,也没有未来。有的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所谓江湖名声。
江湖名声害死人啊!刘备一声长叹,仿佛顿悟人生真谛。
于是,汉江之畔,刘备对着关、张、赵云推心置腹。他说你们这些人啊都有王佐之才,可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跟错人。人生最可怕的是什么?站错队,跟错人。你们不幸跟随我刘备,苦吃尽了,福没有享到。我愧对你们啊。我刘备命窘,累及诸君。到今天身无立锥之地,实实在在是有误诸君啊。不如就此分手,我往这汉江里去,你们呢各投明主,以取人生功名,怎么样啊?
刘备一番话没有说话,已是声泪俱下。关、张、赵云人等也是掩面而哭。
这真是人生的绝望时刻。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可以走出低谷。因为一直在低谷里,从来没有看见山峰的样子,所以接下来如何安慰刘备或者说自我安慰也就无从谈起。
这个江湖一惊一乍
不过,孙乾还是抬起了头。孙乾是这样一个人——乐观,相信未来。一般来说,很多人都相信未来,但孙乾不一样,他是在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依旧相信未来。
在人生的绝望时刻相信未来。在从来没有看见山峰样子的时候,相信未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是刘备能做到的。尽管刘备已不是一般人。
孙乾认为,未来不相信眼泪。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到一个落脚点。人必须活着才能有未来,可当下刘备最苦恼的就是,世上再无落脚点。
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再投袁绍,最后都仓皇逃离,现今,还有谁会是他的保护伞?最后的保护伞。
孙乾觉得,还有一人。刘表。
刘表虽然不是称王称霸之人,却是自保有余之人。刘表坐镇九郡,兵强粮足,最重要的,他与刘备都是汉室宗亲,怎么不可以投他呢?孙乾如是建议。
刘备却犹豫不决。他仿佛看到了希望,又仿佛看到了绝望。因为在他眼里,刘表的心胸不够开阔,不是可以容人之人。他担心自己自讨没趣。
孙乾站在了刘表面前。他不担心自己自讨没趣。理由是他找到了一个角度。说服刘表的角度。
不错,刘表是很牛,万事不求人。可刘备有一样东西更牛,是刘表不具备的。义气。
孙乾对刘表说,刘备是天下英雄,这一点连曹操都承认的。曹操为什么对刘备要赶尽杀绝,就是怕他日后威胁他啊。怎么?你不相信?不错,刘备现在是兵微将寡,可他有一颗心,一颗匡扶社稷的心。我们说英雄道英雄,不看他打过几次胜仗,而要看他为什么打仗。屡败屡战,百折不挠,这样的人才是英雄啊!汝南刘辟、龚都和刘备无亲无故,为什么要以死相报?一句话,钦佩刘备是英雄。现在刘备新败,想去江东投孙仲谋处。孙仲谋也说了,刘备是谁,大英雄啊,刘备要来,我十二万分地欢迎。但是刘备没去,为什么?心中有刘将军。刘备说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士归之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他因此特派我先来向将军报道。
刘表踌躇复踌躇。
应该说他被孙乾的话打动了,却只打动了一半。在刘表听来,孙乾的话有水分——江东孙仲谋处要肯收留刘备,他们为什么退而求其次,转投他刘表呢?一种鸡肋的感觉在刘表心中油然而生,在留与拒之间,刘表首鼠两端。
孙乾大声呐喊:刘将军心中可以没刘备,刘备心中可时时有将军啊!刘表心头一动,觉得人世间最可怜的情状莫过于此。
他准备收留刘备了。
蔡瑁却在此时跳出来阻拦道:“不可。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蔡瑁这话说得比较狠,把刘备说成了水性杨花的人,基本上有强壮的男人可靠他就靠上去,没有从一而终的观念。要命的是蔡瑁所说的确是事实,不是捏造出来的。刘备确确实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四处依靠中讨生活。
孙乾张了张嘴巴,说不出什么来。刘表也张了张嘴巴,说不出什么来。
蔡瑁则继续侃侃而谈。他对刘表循循善诱:主公啊,我们今天要是接纳了刘备,后果很严重。因为曹操很生气,他一定会迁怒于主公,到时兵祸不请自来。为今之计,不如砍了孙乾的脑袋,献给曹操,曹操必定重待主公……
刘表看了看孙乾的脑袋,不做声。
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在琢磨砍脑袋的若干种方法。一切需要时间来做出判断。孙乾闭上眼睛,觉得这个江湖一惊一乍的,心脏不好的人还真是不能随便涉足。
建安七年的春天
几天之后,谜底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