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干枝(1 / 1)

统计师 付均 1038 字 17天前

冬月末,腊月初。天寒地冻,积雪皑皑。这是上山捡干枝的大好时机。父亲跟赵大爷借了牛车。准备明天一早上山捡干枝。

三星斜在西北天边,还没有落下去,妈妈就把早饭做好了。我和父亲刚吃完饭,赵大爷就把套好了的牛车赶了过来;我坐到车上,父亲把车赶出大门外。

为了抵御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妈妈为我准备了棉手闷子、皮帽子、日本军用毛线脖套,毡疙瘩(矮腰毡靴)里面还穿了一双狗皮袜头子。即使是零下四十度,也不怕。

天没有亮,借着星光和积雪的白光,老牛习惯的慢腾腾慢腾腾地向北行走。花轱辘车碾轧坚实的积雪,发出美妙动人的声响,它清脆、悦耳。好像是春天北飞雁群的鸣叫,又像是胡琴独凑。满天星斗渐渐地稀疏远去。

日头露嘴,冻死小鬼。一天最冷的时刻到了。我和父亲的皮帽子的毛上挂满了白霜,通过鼻孔的空气感觉有些发黏,鼻子有时发酸。

车辙弯弯曲曲地向山里延伸。车右侧的天底下透出了绯红的霞光;漫山遍野的白雪染上一层淡淡的玫瑰紫色。突然,车左侧的山坡亮了起来,山尖上的玫瑰紫色迅速消褪,现出白雪的闪亮;右侧山岗的凹陷处冒出血红血红的一块,那就是初生的太阳。东边天空由淡红色很快转变成淡青色;星星消逝得无影无踪。

走着走着,老牛突然向左急转弯,拐向不远的山根儿。父亲拽住缰绳,不停地吆呼:“喔(向右的意思),喔,喔!”老牛非但不服从,反而加快了脚步。父亲再次用力拉紧缰绳,高喊:“吁(站住的意思),吁,吁!”老牛不但不停住,还颠颠地跑了起来。父亲对我喊道,“把住!坐稳!”

到了小山根儿底下,老牛终于停住。我和父亲跳下车的时候,老牛已经把嘴伸向一个泉眼,吱嘎吱嘎地喝起水来。老牛的这个行径,令人诧愕不已,我惊叹:“哎呀!老牛还知道这里有泉眼啊!”

泉眼冒着蒸汽,从老牛的耳后、脖子周围向上散发。喝了一阵子,老牛抬起牛头,伸出粉红色、带刺的长舌头左一下、右一下舔舐自己的两个鼻孔。老牛惬意地眯缝着眼睫毛上了霜的的大眼睛,向后退了一步,好像是说,喝足了!我乘机趴到泉眼上,喝了一口,沁人心脾,我喊道,“好喝!真好喝!”父亲也到泉边喝了几口,赞叹不已。然后说道,“怪不得老牛往这跑!”

喝了泉水的老牛,又回到正道,还是不紧不慢地向山里进发。天已经大亮。进了山沟,过了歪嘴砬子,转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向东走去。歪嘴砬子在黑台平缓的北山山峦中可谓奇石异峰:在一个开阔的山谷中,两座相距三、四百米远,兀立的石山拔地而起,茕茕孑立,相向对峙;每座山峰之上,各有一块巨大嘴形岩石凸向对方,人们称其谓歪嘴砬子。

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密。太阳斜歪在南侧山头上方时,到了我们捡干枝的目的地。我们在两面的山坡较缓一些的一个山谷停下。父亲把车上带来的半麻袋草料放在老牛跟前,卷起麻袋口,露出草料,老牛习惯地吃了起来。

离开牛车不远的地方,有人用雪垒了一个没有上盖的雪屋,雪屋东、西、北三面是两米多高的厚厚的雪墙,南面留了一个较大的豁口。雪屋里堆积着烧过的木柴和灰烬。父亲在周围捡了一些干柴,在雪屋里生起来一堆火。父亲说:“你在这好好看着这堆火,别让火星子飞到外边。我先到山上去看看。对了,你把带来的大饼子放在火上烤一烤。”说完,父亲走进了右侧的树林子。

烤煳了的苞米面大饼子发出诱人的香气。受了这股香气的引诱,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

父亲拽着两棵枯干的树木枝杈,走下了山坡,放到车旁。山上的树木,遭受虫咬、风袭,经常有树枝、树杈折断,在山上干枯后,是很好的烧柴。我们到山上寻找、收拾这些枯木就叫捡干枝。

我和父亲吃了苞米面大饼子、酱黄瓜,又抓了两把雪塞到嘴里,一顿午餐结束。父亲:“把火盖上雪,弄灭了,咱们上山!”

在山上,我的任务就是寻找干枝;父亲把干枝弄到山下去。

在一处灌木丛生的低洼处,我发现一个黑洞。洞口周围的茅草和荆棘上挂满了一串串白霜。我好奇地凑了上去,想看看洞里面有什么东西?父亲从山下上来,我高声喊道,“爹!快来看,这里有一个大窟窿。”父亲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走到我的跟前。看到洞口之后,父亲十分惊恐。几步蹿到我的身旁,伸手拉住我的胳膊,疾猝地把我拽离了那个地方。我莫名其妙地问道,“怎么啦?”“你知道那个洞是什么洞?”“什么洞?”“你没看见那个洞口有霜吗!里面一定有活着的能喘气的野兽。”我听了之后吓了一跳,问,“能是什么东西呢?”“洞口那么粗,一定是个大家伙,我估摸不是老虎,也是黑瞎子、野猪什么的。”

我和父亲离开右侧的山坡,到左侧的山坡又捡了一些干枝,拽到山下。装好车之后,用绳子在干枝上拦几道,确信树枝不会散落之后,我爬到车上。坐稳后,父亲牵着老牛,走上了回家的路。走上大道之后,老牛自知是回家,一改来时那种慢慢腾腾的状态,牛劲十足,越走越快。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大黑了。

在学校里,我和同学讲述了捡干枝的情况以及山上还有泉眼和野兽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好几个同学表示,也要跟家里的大人进一趟山。

(2005-05-04~2007-07-2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