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五”之后,学校停课,学生没有人管,都呆在家里,每天只知道玩儿。
秋末。南街的马老师、东街赵老师、西街姜老师、铁道南林老师经过商量,决定让全村孩子们上学复课。受到家长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校舍选定原来的日本学校。开学前,有些家长把从日本学校捡回来的课桌和椅子主动送回学校。各闾的闾长和热心人也在大街上挨家挨户的动员大家把学校的桌椅或是教学用具献出来。几天来往学校送东西的人断断续续,课桌和椅子送回来了八、九成。
马老师请来几个打井师傅到学校掏井。日本学校这口井是村子里海拔最高的,也是最深的一口井。掏井师傅先是从井中一桶一桶往外打水,快到中午了,才算见到井底。之后。他们从井里掏出了一个钢盔、两只步枪、皮带、饭盒子……,最后掏出两个手榴弹。
开学后大约来了四、五十个学生。头两天,老师领着我们打扫教室和走廊。大家把老师办公室和一个准备上课的大教室里的玻璃和地板都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上了地板蜡。进屋的时候把鞋都脱到走廊上;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坚持几天。
学生有大有小,年级有高有低,一个年级也只有十个八个人,无法分班。所学的课程也不好确定。后来,老师决定,四、五十个学生不分班;只开三门课,有国文、音乐、体育。国文课本的内容是四个老师挑选的;姜老师把课文用蜡纸刻了钢板,油印后,装订成册,发给大家。这册书大约有二、三十篇文章。我至今尚能记住(题目)的课文有:《总理遗嘱》、《中华民国国歌》、《孔融让梨》、《狼来了》、《瞎子摸象》、《爱迪生》,还有几首古诗,儿歌等等。
国文课主要是由林老师和赵老师教,除了讲课文,又讲一些历史、地理知识,还讲一些《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故事。
写大楷是我们的唯一的作业;当然,即使不写,老师也不会管。林老师水笔字写得好,同学们写大楷所用的“仿影”(仿影是老师写的“标准”字贴,写大楷的同学把半透明的仿纸铺在仿影上,模仿老师写的字)都是请他给写的。
开学不久,铁道南的“老饱学”李老师也来到学校教书。李老师没有具体的讲课任务,在不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讲故事。在学校开学的三、四个月里,他给同学们讲了《三侠五义》。
李老师个儿不高,小眼睛,颇有表演才能。讲《三侠五义》的时候,总是绷着脸,只是在讲到故事里的人物对话时,他才会维妙维肖的把那个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他说话口齿伶俐,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有关包公铁面无私的故事,就是那个时候听《三侠五义》开始知晓的。
马老师教体育,姜老师教音乐和画画。音乐课,体育课,实际上就是玩。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上这两门课。
日本学校遗留一些教学用品,如风琴、大鼓、军号……,还有图画纸、蜡笔、水彩……。这些东西(包括粉笔,笔记本和纸张,油印机和蜡纸、钢板,铅笔,钢笔尖和钢笔水;还有很多日文教科书,还有体育器材……)都是我们在收拾教室时从地板下面找出来的,它们成了我们这几个月以致解放后一段时间里读书上课的物质基础。
第一堂音乐课是学中华民国国歌。林老师摁风琴,姜老师教歌词。姜老师告诉我们,国父孙中山先生作的歌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学国歌的时候,同时介绍了国父孙中山和国民革命。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孙中山。
第一堂图画课是画房子。姜老师在黑板上画,我们在纸上用铅笔照着画。这个房子很简单:横着画三条线,竖着画三条线,斜着画三条线(俩条线向左斜,一条线向右斜)。这九条线围成了房盖、正面墙和山墙。然后,在正面墙中间画一个门,门两边各画一个窗户。大家画完了,姜老师要求再画一遍;又画完了,他要求我们再画一遍。严凤学有些不耐烦了,“干啥呀?姜老师,有完没完了!”姜老师:“让你们画房子的教学目的是锻炼你们的画直线的功夫。只有多画、多练,线条才能画得直、画得准。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给我好好地练,谁也不许偷懒。直线画好了,我们再学画圆。”
体育课,充分利用已有的器材和场地。地板下面的体育器材主要是皮球、网球、垒球,网球拍和垒球手套等。网球拍和手套比较少,上课时玩一玩,下课后马老师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放到办公室。玩皮球是那个时候同学们的一项经常性运动。我们每到放学后,或者是星期天,都要聚集一群同学“打皮球”。
“打皮球”是当时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还是学生们的“发明”?弄不清楚。它和棒球、垒球的玩法有些近似,也可以说是一个变种。我记得是这样玩的:
玩时分甲乙两队,有攻方,有守方,每方十个人左右,可多可少。在操场上画出两条十米左右长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相距十五米至二十米左右,一条线为出发线,一条线为到达线。出发线的右端画出一个突出的倒U字形起跑区。运动器材只有两样:皮球和打球的木板制作的球板。木球板的功能与棒球棒一样;其形状也类似棒球棒,不是圆的,是扁的,所以,我们把它叫木球板。
玩之前,两个有权威的同学选队员。两个人划拳(石头、剪子、布),赢者优先选一个人,之后,输者也选一个人;接着第二次划拳,赢者先选,输者后选;第三次……,直到把要参加打皮球的同学分完为止。如果人数为奇数,最后一个人可以加入任何一方,因为这个同学一定是能力很差,无足轻重的小同学。
打皮球游戏从守方投球和攻方击球开始。攻方击球手与守方投球手站在出发线上,相距大约两米左右;投球手抛出的球,不得高于击球手的头部、低于臀部;高于头部、低于臀部为坏球,投球手投三个坏球,击球手可以自动进入起跑区,准备跑向到达线;击球手三次没有击中投球手的好球,则被淘汰出局。击球手击出的球超过出发线为好球;如果击出的皮球落地之前被守方接住,该击球手出局。击球手击球成功,则进入起跑区,准备跑向到达线。在起跑区的攻方队员应伺机跑向到达线,然后,再伺机跑回出发线。在跑去或者跑回的过程中,守方队员可以用皮球击打攻方队员,被球击中者,出局。顺利跑回出发线,一个人得一分。出局队员达到三个人,攻守双方交换。最后以成功跑回出发线的队员人数(得分数)多少决定胜负。
除了打皮球,那就是踢皮球。踢皮球更简单:场地大小不限,人数多少不限;只要双方用书包摆好大门,就可以开球。
当时属于无政府状态。老师没有报酬,学生也不交学费。每天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不超过两节课;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户外活动。在那几个月里,上学确实是同学们最快乐的事情!
讲故事很有吸引力。上课时,赵老师或是林老师讲完《三国》或者《水浒》,同学们不过瘾,还想听“且听下回分解”以后的故事。这时,严凤学成了讲故事的主角。老师讲课之后,大家就会围着他,要求他接着往下讲。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卧龙诸葛亮、白脸曹操、红脸关公……都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严凤学的父亲是木匠。他父亲的木匠手艺高超,在黑台的木匠中他是鹤立鸡群。平时我们常常到严凤学家看他父亲做木匠活。一次,看他父亲做大车的车轱辘,他父亲把铁箍烧红,然后套到车轮木头轮毂外面,铁箍凉了以后,牢牢地箍住车轮轮毂。当时同学们问严凤学,为什么把铁箍烧红了才往木车轮上套?他说不知道。回家问他父亲,他父亲说,不烧红套不进去;烧红了套上铁箍永远也不会掉下来。上中学学了物理,我才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他家是“八一五”挨苏联飞机轰炸的老白家的邻居。那一天他们家都猫到防空洞里,没有受到伤害。
严凤学学习的书桌、书架都是他父亲亲手做的。书架上摆了一些线装书。他给我们讲故事除了听他父亲讲的,再就是从那些书上看的。有的同学知道他家有《聊斋》,大家后来就让他专门讲鬼狐传。
1946年春季,苏联红军撤走前后开始闹中央胡子,学校停课。
(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