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如何发明和发展的(1 / 1)

印刷术最早的发明,是受古代的印信和刻石启发的。印信盖到纸上,本身就是复印;刻石通过拓片的方式,也能把文字复印在纸上。于是,最早的用木板刻字印刷的雕版印刷术被发明了。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的一部唐代印刷的《金刚经》,具体印刷时间是公元868年,这说明最迟在公元9世纪,中国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

雕版印刷虽然有利于文化传播,但是缺点也很多,主要有:雕版对木材的要求很高,成本很贵;雕版费工费时,而且书印成后,如果雕版不再使用,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大规模的雕版印刷不是一般人家或机构在财力上所能承担的。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北宋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就是把原来刻在整块木板上的字,刻成单个的字,印刷时可以根据文字的内容重新组合、反复使用,这大大降低了印刷的成本。由于毕昇使用的是胶泥刻字,所以被称为泥活字。后来经过元朝王桢等人的改进,先后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字、锡(铅)活字等。而随着这种发展,活字印刷技术也开始传到国外,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记录与传播,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