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宇宙的一些区域中有着大量的小行星,后来科学界把这些区域命名为小行星带。那么这些小行星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区域当中呢?小行星带是怎么回事呢?
小行星带是小行星高度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太阳系内介于火星的轨道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在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其数量可达到50万颗之多,这样的区域被称为“主带”,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之所以高度集中在小行星带中,木星的引力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太阳引力也起着一定作用。
小行星带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小行星,在小行星带靠近木星轨道的外侧,主要是富含碳的小行星,它们的颜色偏红,而在靠近木星轨道内侧的部分则是含硅的小行星,它们的反照率比较高。小行星带中小行星的数量多、密度大,因此天体碰撞频繁,碰撞会产生大量的小行星碎片,而一些残骸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时候会成为陨石。当两颗小行星低速碰撞时,有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个谜,但普遍认为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地方未能形成一颗大行星,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小行星。而另一种观点是爆炸说,认为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外的另一个大行星在亿万年前的大爆炸形成了大量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