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美学的先驱——培根(1 / 1)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出生于伦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和哲学家。近代西方思想史上,培根是第一个将人生理想由观照转为行动的人。他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文艺复兴时期,自由的科学精神在英国的体现。

中世纪时期,经院哲学曾经一度控制人们的思想。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僵化的思维形式,并将它比喻为一只蜘蛛,只会一味地自己吐丝织网。在他看来,真正的哲学家要像一只蜜蜂,从各色各样的花朵上采集花粉,通过自己的消化,将它们转化为甜美的蜂蜜。换句话说,培根认为,哲学家应该从感性的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机械僵化的概念出发。

不过,在培根看来,感性经验也是有虚假成分的。这是因为,人的感觉器官天生就有诸多缺陷与不足,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尤其是当人们头脑中充满迷信、成见或者偏见的时候,就往往看不到真理的存在。因此,想要获得真知灼见,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和实验,去纠正或者完善从感官那里获得的认识。

由此,重视观察和实验,成为培根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的最重要途径。在他看来,自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以来,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严重阻碍了人们的认识。为此,他提出了一套与之完全不同的认识论。他说,从个别事物上升到一般原则,更有助于人们突破认识的局限,从而发现新的东西。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归纳法。

这样,培根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认识观和方法论。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人们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培根将人类获取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第二部分是诗歌,第三部分是哲学;他也将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三种,分别是记忆、想象和理智。

在培根看来,记忆用于历史,想象用于诗歌,理智用于哲学。关于想象,培根又将其划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在这里,培根已经隐约指出想象这一心理活动的两种重要方式——联想与分想。由于诗歌天然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在培根看来,诗歌是一种虚构的历史。那么,既然是虚构的,为什么人们又需要这种历史呢?培根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他说,与人的广阔心灵相比,世界的范围是远远不及的。因此,要想使得人的精神感到愉悦,就必须找到超越于自然事物之上的宏伟与变化。然而,真实的历史当中,几乎是找不到这样的宏伟与变化的。而诗歌却可以虚构出此种宏伟与变化。因此,英雄式的事迹和行动,就源源不断地从诗歌中涌现。这样,诗歌就有助于拓宽人的胸怀,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也更有益于人的欣赏。诗歌能使事物的景象服从人的内心需要,从而振奋人心。所以,自古以来,诗歌被人们视为带有神圣性质的艺术形式。

自从罗马的西塞罗去世以后,关于美的看法,人们一致推崇美在形式。到培根生活的时代,这一主张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流行观点。然而,培根却不这样认为。在《论美》里,培根认为,秀雅的、合适的动作,才是美的精华所在。像这样的美,一般的绘画是没有办法表现的。

他说,画家笔下的面孔,想要比实际看起来更美,恪守规矩并不是最佳的办法。相反,画家要做的是,凭借得心应手的技艺打破常规。很明显,在培根看来,艺术家进行创作,重要的是运用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而不是严重依赖机械的拼凑。

关于美学,培根没有提出多少主张,但是他所创立的科学实践观和归纳法,开辟了美学发展的新方向,使美学第一次从玄学思辨的范畴转而进入科学的领域。在此基础上,英国的美学派别朝着科学的道路前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审美对象的心理学分析方面。正因为如此,后世将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美学派称为经验主义美学。此外,培根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与虚构,主张艺术家应该发挥自身的奇思妙想,这为后来的浪漫主义美学埋下了伏笔。

培根之死

1626年3月,65岁的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郊。他当时正在潜心研究物理学中的冷热问题。当马车经过一片雪地时,培根突然想到一个实验方法。他命人杀了一只鸡,将雪填进鸡的肚子,来观察低温对腐烂速度的影响。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导致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