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美与建筑美(1 / 1)

文艺复兴时期,活跃在思想领域内的学术流派,除了人文主义者,还有新柏拉图主义者。其中最活跃的人要数马西尼奥·斐奇诺。他第一次将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普罗提诺的著作翻译成拉丁文,并且将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也翻译成拉丁文。

斐奇诺提出,美是非物质性的,只与有生命体征的事物相关联。在他看来,美不仅是视觉与声音,更是一种德行。在他之前,很多人用物理学的术语,比如尺寸、比例等,来进行美的分析。而这种分析方式他是极不赞同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只有合成的复杂事物才能称得上美。不过,他也承认,遇到复杂的事物,如果不适用比例来加以分析,就没有办法达到那种让更多人接受的美的程度。

虽然斐奇诺没有指明怎样使用这种范式对不同种类的美加以验证和解释,但是他很明确地提出了一种确定的美,那就是超越于不同种类美之上的范式美或者理念美。不难看出,他的这种观点其实与柏拉图的理论是一致的。

新柏拉图主义者不仅有高深的思辨力、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在实践方面他们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建筑学家吉贝尔蒂。尽管他的艺术著作是以理论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它们与以往的文艺著作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将系统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了理论渗透到实践当中。

在吉贝尔蒂之前,艺术家将绘画看作对事物外在形象的再现。这种传统的观念认为,绘画就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平面上,覆盖着线条与色彩,作为标记事物的符号。到了此时,吉贝尔蒂开始将绘画看成视觉的设计,用他的话说,绘画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人们看到了可见世界的一部分。

图形、线条和色彩,是传统绘画必不可少的东西。然而,在吉贝尔蒂看来,仅仅有这些还不足以构成绘画,绘画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向人们展现戏剧性的题材或场景。他说,画家的功能在于,在任何平面或者墙壁上,用线条勾勒,用色彩涂抹,将人体画在平面之上,最终表现出某种题材或场景。并且,为了成就这样的题材或场景,画家首先必须避免不合时宜的东西,比如,一条狗像一头牛那么大,一瓶酒摆放在婴儿的摇篮中;其次,还应该避免通过使用过多的人物形象和动作来打动欣赏者。

除了绘画,吉贝尔蒂还论述了建筑的美。他认为,美是建筑的最高目的。一幢完美的建筑,起码应具备三个标准:实用,强韧耐久,赏心悦目。在他看来,赏心悦目是其中最为高贵的,也是最有必要的。明确完美建筑的标准后,吉贝尔蒂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建筑美做出说明。他说,建筑的美,全在于建筑各部分的和谐。只要建筑物上有美,那么它一定是以和谐的比例结合在一起的。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增加一点,或者减少一点,就会变得不美,或者失去原来的美。

此外,吉贝尔蒂还区分了建筑装饰和建筑美之间的区别。他认为,美是一种性质,是固有的与天生的,并流淌于事物全身。而装饰则不同,它不是事物天生的、固有的,而是某种附加在事物之上的东西;美是内在的,装饰则是外在的。除此之外,事物各部分的关系与连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致性,给予事物整体以美和优雅。这种让事物优美的一致性,与其他事物相比,是独一无二的。正是由于这种一致性的存在,使得本性上不同的部分放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和谐的美的整体。因此,当这样的事物通过视觉,或者其他感觉器官,呈现给心灵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感知到这种一致性。吉贝尔蒂根据自己的这些建筑理论,创作出了不朽的杰作——《天堂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