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风雨摧残之前,一朵玫瑰折了下来(1 / 1)

G·E·莱辛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也是德语文学的奠基者。《爱米丽雅·迦洛蒂》是莱辛最出色的剧作之一,也是德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剧本,取材于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维吉尼雅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意大利。爱米丽雅·迦洛蒂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她与阿皮阿尼伯爵相爱,两人即将结婚。亲王赫托勒在一次晚会上见到了爱米丽雅,从此爱慕难舍。这天画家孔蒂带来一张画像,赫托勒意外地发现画中的人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爱米丽雅。赫托勒的手下马里内利侯爵打听到爱米丽雅将要结婚的消息,赫托勒得知爱米丽雅将要嫁给自己的仇敌阿皮阿尼,心中很是愤怒。其实赫托勒是有未婚妻的,是邻国的一位公主,而且他还有一个情人奥尔西娜伯爵夫人,但是这些都不能使他对爱米丽雅的欲望停止。

爱米丽雅要结婚了。结婚当天,爱米丽雅到教堂做弥撒,赫托勒跟踪而去,向爱米丽雅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遭到了拒绝。赫托勒既恼又怒,决定将阿皮阿尼调离当地,但是没能成功。爱米丽雅的婚礼将在庄园举行,她坐着马车去往婚礼现场,突然出现一群歹徒,他们杀死了阿皮阿尼,劫走了爱米丽雅。这群歹徒是马里内利雇来的,阿皮阿尼在临死前向爱米丽雅的母亲克劳迪雅说出了马里内利的名字。克劳迪雅找到马里内利,让他交出自己的女儿。爱米丽雅在见到母亲后,终于撑不住晕倒。赫托勒将母女二人送到了内室中。奥尔西娜伯爵夫人来了,她被赫托勒抛弃,赫托勒坚决拒绝见她。于是,奥尔西娜跑去向爱米丽雅的父亲奥多雅多说明了赫托勒的企图。作为一位传统的父亲,奥多雅多为了荣誉忍痛亲手杀死了爱米丽雅。

对于剧作故事的取材,莱辛说:“作家之所以需要一段历史,并非因为它曾经发生过,而是因为对于他的当前的目的来说,他无法更好地虚构一段曾经这样发生过的史实。如果他偶尔发现一桩真实的不幸事件是合适的,他会满意这桩真实的不幸事件。”

剧作成功地塑造了亲王赫托勒的形象,他用情泛滥,有着强烈的情欲和轻佻的性格。他本来有一位情人,但是在与邻国公主订婚后,便将情人抛弃。当爱米丽雅出现的时候,他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得到爱米丽雅,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一位高高在上的亲王,在情欲面前,如同白痴一样,这就是莱辛笔下的人物。莱辛细腻地描写了赫托勒,并对他进行了嘲讽和同情。

爱米丽雅是一个正直而传统的女子,她安守道德,不谙世故,非常单纯。而她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没落贵族,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一身傲气。他不满意贵族们的荒**无道,不愿意与他们来往,他还要求女儿在结婚后与丈夫一起离开喧嚣的城市。最后,为了“道德”,他甚至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

亲王的心腹马里内利在剧中是一个小人的形象,他为了讨好主人,不惜用劫杀这样卑劣的手段。他在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事件发展的催化剂。而亲王的情妇虽漂亮妖娆,但性情暴躁傲慢,正是这样一个虚荣又做作的形象,与爱米丽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了爱米丽雅的单纯和善良。

《爱米丽雅·迦洛蒂》的语言通俗流畅,没有丝毫华丽的词汇。莱辛在《汉堡剧评》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认为雍容造作和悲剧是一码事。不仅许多读者持这样的看法,甚至许多作家也是这样。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悲剧的真正风格。感情绝对不能与一种精心选择的、高贵的、雍容造作的语言同时产生。这种语言既不能表现感情,也不能产生感情,然而感情是同最朴素、最通俗、最浅显明白的词汇和语言风格相一致的。”“没有什么比朴素的自然更正派和大方。”

《爱米丽雅·迦洛蒂》是莱辛花了15年的时间创作的一部悲剧,其中蕴含了莱辛对美学及戏剧学的重要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