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中,老舍是很特别的一个。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特别是城市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与命运,塑造了很多“老派市民”的形象,他因此被称为“市民作家”。
老舍本名叫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24年夏,老舍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担任中文讲师,在教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他的处女作,1926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后,老舍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讲述了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本是个善良、勤劳、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可惜当时黑暗的社会却不肯给他这样的底层市民一点出路,他本想靠勤奋劳动改变命运,然而一次次的残酷现实无情泯灭了他对生活的所有**和希望,最终导致他彻底绝望,不再拉车,自甘堕落,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的悲剧,这赋予了小说极高的社会价值。
此外,小说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问世的年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多以知识分子和农民为主角,少有描绘城市底层市民生活的作品。《骆驼祥子》的出现填充了这一空白,为文学创作开拓了全新的题材。
老舍在描绘祥子的经历时相当写实,把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境遇,在祥子身上真实呈现了出来,没有半分刻意的美化修饰,从而使祥子这个人物和他整个人生经历都显得真实可信,极具冲击力。
老舍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北京方言成分,当然这种融入并非完全照搬,而是经过细致提炼和加工的,这对中国白话文学的语言艺术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老舍的这一语言特色在《骆驼祥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创作这部小说时,他的语言艺术已非常纯熟了,书中语言集艺术语言的精炼和民间口语的生动于一身,淳朴自然,通俗易懂,极具生活情趣,连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市民也能很容易地读懂。
《骆驼祥子》问世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另外,小说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上演,并先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流传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