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市人,郭沫若是他的笔名。郭沫若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后来弃医从文,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写下大量新诗。1921年,郭沫若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女神》,这同时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主要诗歌作品,多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所作,连同序诗共计57篇。这些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题思想:
第一是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比如《炉中煤》一篇,诗人将自己比作“炉中煤”,将祖国比作自己“心爱的”“年青的女郎”。诗中两次写道:“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现了诗人心甘情愿为祖国献身的热忱。又如《凤凰涅槃》一篇,用悲壮雄浑的笔调描绘了凤凰自焚,然后在烈火中重生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彻底摧毁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热切期盼。
第二是表现诗人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比如《天狗》一篇,诗人自称为“天狗”,可以吞没宇宙中的一切,借此赞美个性解放:只有吞没一切,摆脱一切旧有的思想束缚,才能张扬个性,追求解放。
第三是表现诗人的叛逆思想和反抗精神。比如《匪徒颂》一篇,赞颂了华盛顿、马克思、哥白尼、达尔文等历史上有名的反抗者,表示自己将效仿他们,与当时中国的黑暗势力抗争到底。
第四是展现诗人的创造精神。比如《笔立山头展望》一篇,赞颂了20世纪的科技文明。
郭沫若的《女神》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中国的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诗中有大量奇异的想象和夸张,比如《天狗》中想象天狗可以吞没全宇宙,简直匪夷所思,却因此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很多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种形象,如历史人物、自然景物等寄寓自身情感,而这些形象往往十分新颖别致、恰如其分。
在表达方式上,《女神》多直抒胸臆,这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这种畅快淋漓的宣泄式表达,能使诗歌更具力度,而郭沫若豪放派诗风的形成也与此关联甚密。《女神》中的诗歌阳刚壮美,天马行空,气势磅礴,堪称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
在语言方面,《女神》的语言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总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诸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诗歌的感染力也因此大大增强。
在格式方面,《女神》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不遵从任何一种固有的格式,只听凭内在的情感节奏,自然而然地组成诗歌韵律。其中每首诗的格式都各不相同,但都与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十分契合。比如《凤凰涅槃》一篇,全诗篇幅很长,句式长短不一,变化多端,形成了很强的节奏感,正吻合了诗歌雄浑悲壮的基调。可以说,《女神》开创了自由体诗歌新风格,为此后诗歌的创新树立了很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