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他们之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家,如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秋瑾等人。
黄遵宪的文学成就基本都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有两大主题:反帝爱国和变法图强,代表作有《哀旅顺》《感事》《今别离》等。《哀旅顺》是黄遵宪最负盛名的诗歌之一,创作于1895年,也就是甲午战争中旅顺军港被日军攻陷的第二年。全诗真实再现了旅顺失守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的悲愤与谴责,对民族危机的深切忧虑,充满爱国情怀。《感事》等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惋惜,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同时又坚信变法是历史大趋势,不可逆转:“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散文大家,在散文界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他的散文思想超前,直抒己见,融合了古今中外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句式灵活,词汇丰富,条理清晰,感情充沛,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评价为“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并影响了之后的五四文学革命。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说希望》《变法通议》《新民说》《自由书》等,其中很多名句被时人和后人广为传诵,比如《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即便在今人看来也毫不过时。
除梁启超外,康有为、谭嗣同的散文也都十分出色。康有为擅长写政论文,逻辑严明,分析透彻,手法灵活,语言通俗,极具感染力,代表作有《上清帝第二书》《应诏统筹全局折》等。另外,康有为在诗歌方面也造诣颇深,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视野开阔,想象雄奇,情感奔放,大气磅礴,代表作有《登万里长城》《出都留别诸公》《戊戌八月国变纪事》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散文锋芒毕露,对封建旧制度的批判力度极强,代表作有《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徵》等。
进入20世纪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以秋瑾、苏曼殊、柳亚子为代表的优秀的革命诗人。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她积极投身革命,参加革命组织,最后因组织起义被捕,从容就义。秋瑾身为女子,却有不逊于男子的勇气与坚定,反映在她的诗歌中,往往壮怀激烈,充满爱国**和不惧牺牲的豪迈气概,震撼人心,代表作有《宝刀歌》《对酒》《吊吴烈士樾(yuè)》等。以《对酒》为例: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短短四句诗,已使秋瑾轻视钱财的豪侠性格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
苏曼殊擅长七绝,现存诗歌百首左右,多是感怀伤时或是写景之作,风格幽怨婉转,受李商隐影响颇深,但也有一些苍凉悲壮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忱,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柳亚子的诗歌紧密联系当时的民主革命,集中反映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充斥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主**,风格慷慨激昂,沉郁苍凉,代表作有《放歌》《元旦感怀》《吊鉴湖秋女士》《孤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