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等,浙江安吉人。他1844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刻印、书法。他能书写隶书、楷书,也能书写篆书,在书法印刻行业颇有成就。在移居苏州期间,他有幸接触大量的名人书画真迹,阅览之后,有心旷神怡之感,于是产生了向画界发展的决心。
吴昌硕步入绘画行业较晚,他用“三十学诗,五十学画”来形容自己。其实他并不是从50岁才开始学画的,只是他认为自己早些年的作品常有很深的书法痕迹,无法真正实现从“写”到“画”的飞跃。他一直想拜师学艺,但苦于无师可寻,只好闭门自学。然而他自认为难以突破的东西,反而成为其绘画中的最大优势。一次,经朋友高邕的介绍,吴昌硕师从任颐学习绘画。任颐让他先作一幅画看看,吴昌硕认为自己手笔不行,就随意画了几笔。任颐看后惊奇地说,昌硕下笔用墨绝非一般,早已在自己之上,如果稍加历练,日后必成大器。有了师傅的赞许和朋友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昌硕从此自信十足,绘画事业一路发展。最终,吴昌硕成为画界“后海派”的代表人物,与任颐、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不但传承师学,还融合徐渭、朱耷、扬州八怪等诸家所长,不断潜心研究,综合提炼,终于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善画花卉、蔬果,常以书法之笔入画,笔锋洒脱自如,用墨浑朴有力,画成之后再配以诗文画印,别有一番特色。他画的花卉更是清新亮丽,别具一格。以大写意手法挥笔,笔锋、笔势都带有浓郁的书法气息。线条粗犷,下笔遒劲,气势潇洒,纸面纸背都透露出挺劲的力道。每种花卉从他的笔下一出,内在的气质自然流露。他画兰花时,以力挺的篆书入画,配以浓淡墨色,兰花的高洁性格一下就体现出来,连师傅任颐都对他篆体绘画的方式拍手称奇。
吴昌硕在构图上也采用书法模式,他常用“之”字或“女”字格式安排所画之物,使物体之间虚实有度,更能突出绘画主体。他画**时,以岩石或细高形花瓶为衬,布局安排合理,突出**的主体地位。再用黄、红设色,情趣妙韵自不必说。
吴昌硕在设色上偏爱红色,他常用西洋红或胭脂红点缀花朵,色泽鲜艳浓郁,与其他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画的牡丹,敷以鲜艳的胭脂红,在绿叶的相衬下,显得娇艳欲滴。他画的红梅,用红紫颜色设色,即使在清冷幽寂的时节,也为人间增添了一分生机勃勃的色彩。
吴昌硕的传世作品很多,有《大富贵》《佛像图》《红梅图》《蔷薇芦橘图》《秋艳图》等,其中画梅的作品占大多数,因为梅花是他钟爱的花卉。
《梅石图》是吴昌硕晚年的作品。整幅画面节奏富于变化,笔势收放自如,苍劲之中带着雅致,令人观后心胸开阔,流连忘返。吴昌硕的另一幅梅花作品《红梅图》也很有特色。《红梅图》是吴昌硕在79岁高龄时创作的。他采用“画梅无全树”的一贯风格,用篆书的笔法蘸染浓墨“一路直上”,画出梅的枝干。浓浓墨迹的树枝虬曲相交,如铮铮铁骨般硬朗刚劲。梅花用没骨法画成,不用勾画,直接用胭脂红晕染,使其疏密有致地出现在枝头,娇美亮丽,鲜艳无比。他还在旁边配以长诗一首。如果说作者画的红梅充满画意,那么其题写的长诗就更能体现诗意,这种诗情画意的交汇融合,使作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