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因作品“古雅秀润”,被归为“华亭派”。华亭在明代是比较发达的商业城市,很多文人墨客、绘画名家来往于此。顾正谊、黄公望、孙克弘等人的画风都属“华亭派”,而顾正谊是最早开创此派的人,董其昌起初作画也受到顾的启发,后来因为名望与地位皆在顾之上,所以被人们视为“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华亭派”也称“松江派”,派下还有陈继儒、莫是龙等名家,他们与“吴门派”的画风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从唐志契在《绘画微言》中写的“苏州(吴门派)画论理,松江(华亭派)画论笔”可以看出两派的区别。而董其昌的作品则更能体现“华亭派”的特点。
董其昌出身于官宦家庭,34岁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平坦顺畅的仕途生涯。他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不但在官场平步青云,且“执艺坛牛耳数十年”。董其昌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禅理、诗文、书法、鉴赏无所不通,其在绘画上也造诣颇高,可称为“四方之才”。
董其昌师法于黄公望与董、巨二人,善画山水画。他的作品柔和温婉,清爽秀美,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水墨画中的浅绛山水是他时常涉及的一种风格,青绿山水也有涉及,但不常见。董其昌非常重视传统技法,常以临摹古画代替创新。人们对他这种“闭门摹古”的方式持不同态度。有人认为他仿古而不泥古,在笔墨运用上有其独特创意,是能够推陈出新、自成一家的人。还有人认为董其昌太过重视传统技法,无法突破自我,导致笔墨层次不均,气势不足,略显死板。
董其昌除临摹古画外,也创作出不少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江干三树图》《疏林远岫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青弁图》等。
《青弁图》是董其昌传承古法的代表作品。该图并不是对青弁山景观的真实呈现,而是董其昌集众家笔墨画法,吸收酝酿,再创新而成的脱离现实的山水作品。画中高大的山体由几个独立凸起的山石堆积而成,山间无小路连接也无山谷隔离,呈密集趋势。作者用笔墨轻重造成的阴影来体现山体蜿蜒扭转的走向,给人带来一种新鲜奇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山水布局多处用到书法起落笔的走势。图中有大部分留白,更能突出山体走势。山顶处的白云缭绕与山腰间的重墨松林遥相呼应,虚实形成鲜明对比,使景物显得更加浑厚。
董其昌的作品重在笔墨气势,突显文人画的特征,他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王时敏和朱耷。沈士充等人也认同他的观点,并和他保持着一致的画风。
南北宗论
董其昌有一部专门论述山水画的著作《画旨》。其中的“南北宗论”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以唐代李思训父子创立的青山绿水为北宗,是行家画(职业画);以王维创立的水墨山水为南宗,是文人画。他进而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而贬抑行家画的北宗。这一分法对元末及整个清代的绘画产生了负面影响,制造了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