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的平远寒林
李成,字咸熙,五代宋初画家。他的祖先为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山东营丘,因此他又被称为“李营丘”。
李成擅长画山水,虽师承荆浩、关仝,但经过研习创新,后自成一家。他多画平远寒林,以显示郊野树林的平远开阔著称,并独创寒林“蟹爪”画法。他还有“惜墨如金”一称,这缘于他画法简练,常用淡墨,真可谓视墨如金子般珍贵。
李成的山水画有“古今第一”的美誉。他善用淡墨突显空间的层次感,使画面看起来虚旷而广阔。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其画中山多为北方的挺拔壮观之山,下笔勾勒甚少,骨干挺拔,峰峦层叠,给人一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美感。
《晴峦萧寺图》现收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该图未见李成的落款,但仍被视为李成之作,因其画山有“峰峦重叠,间露祠墅”的特点。打开画卷,近、中景为落叶凋零、尽显枯枝的寒林,一看便知这是北方寒冬的山谷景象。画面以群峰耸立为背景,山石壮丽而秀美,皴染用笔富于变化。中景有楼阁坐立山间,旁边瀑布飞流直下,直接把观赏者的目光吸引到山脚下的茅舍、板桥以及人物的活动中来。李成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范宽的手法,描绘出山岩的轮廓以及皴笔的短直细腻;还兼并关仝画法的雄浑特色,再融入自己的清润画风,使景色显得清远而幽寂。
《寒林平野图》是李成又一幅以寒林为主题的作品,也是其传世精品,显示出其在画寒林上的独特创造力。这幅画把北方的山川地势与季节变化成功地表现出来,并把作者心中一种淡淡的情感寄托其中。该图绘有两棵长松,松树枝如蟹爪般伸展,在寒冬的平野中屹立不倒。两边枯枝寒树叠杂,老根盘结。土坡岩石的轮廓清晰,线条硬朗,有平远之感。一条河道曲折,似乎为这冬日的寒冷所凝固。这种场景是李成最擅长的,他只用淡墨作少量晕染,便把这深冬的清冷淡雅表现出来。该图为绢本水墨画,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李成在山水画创作上标新立异,很多画家师法于他,如翟院深、郭熙、许道宁、李宗成、王诜、燕文贵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王诜和许道宁。王诜善从李成画技中吸取长处,作出“浮空积翠如云烟”的画作。许道宁也受李成画风影响较大,因此被孙士逊评论为“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
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这个成语的本意是爱惜墨就像爱惜金子一样。它本是一种中国画术语,意即用墨要恰如其分,不可任意挥霍,尽可能做到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后来也引申为写字、作画、作文要态度严谨,力求精练。出自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八“李成惜墨如金,是也”一句。
范宽的浑厚山林
范宽,字仲立,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北宋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他早年师法于荆浩、李成,随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而移居大山,长期观摩写生,将山川之壮丽气势铭记于心,终于成为绘画界大师级人物。
范宽虽师承李成,但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所画景物和画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就迥然不同。北宋人说范宽所画山水“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而李成山水则“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二人在技法上可谓“文武双全”。范宽的画不同于李成的“近视如千里之远”,他更善于表达“远望不离坐外”的意境。
范宽的这种意境源于他长期居于中南、大华山中“写山真骨”。他早晚观察云淡风轻、日出日落的景色,风吹雨打不曾停止。他的作品用笔浑厚有力,坚韧挺拔,多显磅礴大气之美。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其山水“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匀,人屋皆质”。
范宽的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的有58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溪山行旅图》和《雪山萧寺图》。
《溪山行旅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浅设色,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图中高山巍峨耸立,占整个画幅的三分之二,作者从俯瞰的角度把山顶的密林展现出来,予人山峰浑厚的印象。画幅下方为横向构图,把巨石、溪谷、山间驮队真实呈现,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作者用笔顿挫转折,苍劲有力,勾画出山岩清晰的棱角,再用直短的线条,时而拖拽,时而点缀,由浅至深地刻画出岩壁的肌理。作者还为不同树木描绘出不同的外形,足以看出其对待作品一丝不苟的精神。范宽是中国山水画中最早表现雪景的画家。《雪山萧寺图》是雪中山水的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在构图上不同于其他作品。画中白雪皑皑的山石树木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让观赏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寒气逼人。在这些雄壮巍峨的群山密林中,隐藏着一座萧寺。山峦由近而远地堆叠,有“折落有势”之意。山下寒树苍劲挺拔,显示出作者“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画上还有王铎的题词“画之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韵雄迈,尤为古今第一”。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自成一家,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据文献所载,宋代画家高洵、黄怀玉、刘翼、纪真、商训、宁涛等人都师法于范宽,南宋的李唐在山水绘画上也吸取了范宽的优点。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合称为“宋三家”。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
千变万化的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于平民,喜爱游山玩水。其作画亦如畅游山水,能抒**怀。他用笔雄健有力,墨迹清晰,变化万千,有“独步一时”的美誉。
郭熙画山水本无师法,后向李成学习技巧,因此在画艺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郭熙虽师承李成,但能吸取众名家之长处,描绘出云烟环绕、山峰若隐若现之状态。他重视画面意境,把高山峻岭和平远小景这一大一小、一远一近的景物安排得富有新意。因此,他的作品受到很多名流大家的赞赏。其传世作品有《窠石平远图》《幽谷图》《溪山访友图》《树色平远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等。
《早春图》描绘了寒冬过去,早春来到,万物复苏的季节变化。作者通过层次安排,把高深平远的山水意境表现出来,观赏者虽不能直观地看到鲜花绿柳,但也能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暖意。该图为绢本水墨画,纵158.3厘米,横108.6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善于观察自然景物,并把山体的外观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山水在四季中的变化铭记于心,他强调“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窠石平远图》则是他细心观察的最好体现。该图描绘的是北方深秋田野清远辽阔的景象。作者用平远法描绘远处的山峦,看似若隐若现,近处则为寒林、松树、窠石,中间有流淌的溪水,整幅画纵深有度,空间感强烈,能把人引入秋高气爽的风景之中。
郭熙的著名作品还有《树色平远图》。该图以河流为界,展示出两岸树色平远的景象。画面分为两个部分。河流前方有数株古树,在平地坡石上生长,它们的枝干曲折,枝头有枯藤盘绕,还有一根垂下的藤条,伸展到水面上。作者在构图上简单明了,尽显景色开阔纵深之感。画面用墨浓淡相宜,树枝犹如蟹爪,营造出一种真实具体的境界。显然,郭熙在创作此画时颇受李成画派的影响,但其独特的风格还是能够显露出来的。
郭熙在神宗赵顼在位时期,受命整理秘阁收藏的名画,他借为画作修订品目的机会将历代名画“尽收眼底”。郭熙在绘画鉴赏方面的阅历不断增长,终于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界的一代名家,与李成并称为“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