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大师傅山(1 / 1)

傅山,字青主,号丹崖翁,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加上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成为清初最有名的学者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擅长书法、绘画和篆刻。尤其他的书法,潇洒多姿,造诣很深,开清代之书风。

傅山初学赵孟頫,后来改学颜真卿,他对颜真卿的字和为人都十分敬佩,而颜体字也算是其一绝,写得端庄典雅,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颜体字。此外,傅山的楷书中有别人没有的剑拔弩张的气息,这正反映了他坚硬的一面。明代灭亡后,傅山因为参与“反清复明”被抓入大牢。傅山在狱中绝食数天,以死抗争。就连他的母亲也说,我儿子死得其所,不必营救。他们一家人的气概由此可见。

傅山的行草书代表了其书法的最高成就。从代表作《草书诗轴》上看,下笔多用使转,笔画回旋缠绕,下笔飞快,字字相连,折笔和提按动作几乎被省去;结体上看,大小有致,左右敧斜,气脉连贯;气韵上看,字与字相互纠缠,像是有无限心事在心中,欲说还休,让人如坠云雾。

傅山的性格率真、豪爽、耿直、刚烈,这一点在前面提到的狱中绝食自尽之举便有体现。此外他还不愿意给不喜欢的人送字,很多人崇拜他的书法,向他求字,但是因为市面上太多假字,便要求他当面书写。越是如此,傅山便越是不写。他喜欢晚上一个人独自写字,如果有人这时来拜访,乱了他的兴致,他也会摔笔罢工,不再书写。傅山的这种性格对他的书法影响很大。

因为性格豪迈,他写字更多出于自我的发挥,对古法的掌握不是那么精到。他虽然也学过前人,并且擅长模仿颜真卿,但是到了草书中,一下笔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笔画矫捷,线条跌宕,俊迈飘逸,在其中很少见到古人的影响,主要是书者个人的发挥。

率真的性格让傅山坚持选择表现主义的道路。他的书法讲究宣泄真性情,将满腔豪气、怨气、怒气宣泄到纸面上,正是因为如此,他下笔才会跌宕腾挪,肆意洒脱,极少走媚俗路线。在当时,艺术更多地被文人墨客和王公大臣用来把玩,就书法而言,手卷、扇面、楹联等形式都是为了方便把玩。但这与傅山的表现理念有冲突,所以傅山打破了这种传统,不顾及他人看法,多作一些大幅作品,讲究整体效果。他的这种做法也对后来的书法家有一定的影响。

在书论方面,傅山提出了他著名的观点:“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表面上是崇尚“拙”“丑”,实际上是提倡率真,不要谄媚,不要轻浮,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显现一副奴气。傅山提出这个观点,主要是对清代初期人们竭力崇尚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回击。傅山自己早年也曾临摹过赵孟頫和董其昌,并且临摹得以假乱真,但是最终还是觉得他们太过轻浮和俗气,于是提出了这样的书论。在当时,这是一个大胆的言论,不过倒也符合他豪爽率真的性格。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傅山之所以反对赵孟頫和董其昌,是因为清代初期的皇帝喜欢这两人,而傅山一直致力于反清复明,还为此坐过牢,差点连命都丢了。无论如何,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标志性的、划时代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法领域,对整个美学都深具影响。而他自己也用作品阐释了这一观念。不过,虽然傅山提出这一理论是在清初,但它真正发挥影响力、被人们推崇却是在清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