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上凌两宋,下视明清(1 / 1)

赵孟頫是宋末元初的大书法家,特殊的时代背景,让他经历了同蔡京相似的遭遇。他是宋代皇族后裔,且入朝为官,却在宋代灭亡之后又为元代效力,被人认为不忠。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书法成就受牵连,被刻意贬低。不过,赵孟頫要比蔡京幸运得多,人们对赵孟頫大体上还是能客观公正看待的。赵孟頫的书法,尤其是楷书,得到人们推崇,被称为“赵体”,他也因此被列为中国四大楷书家。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宋代灭亡之后,他在元代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博学多才,精通音乐、诗词、绘画、篆刻等,当然最擅长的还是书法。

北宋的书法在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带领下,极其旺盛,发展出了“尚意”的书风。但是到了南宋末期,这股势头变得疲软衰弱。元代入主中原之后,更加摧残了书法的发展。此时的赵孟頫决定站出来,挽回书法颓败的局势。赵孟頫打出复古主义的旗号,提出回归对晋唐书法的学习。中国书法最注重的两点,一是“形”,一是“意”。唐人尚法,唐代书法十分严谨;晋人尚韵,晋代的书法韵味十足。宋人的书法是从晋唐书法中发展出来的,所以,赵孟頫重新回归晋唐,从根本上对书法的技巧和意蕴进行梳理和学习,而非简单地从宋人那里临摹描绘。

赵孟頫的努力见到了成效,很多跟他志同道合的书法家,如鲜于枢、邓文元、管道升〔赵孟頫的妻子,二人创作了《欧波亭图》〕等也都加入到尚古的学习和创作中,使得元代的书法得到振兴。赵孟頫自己也身体力行,从晋唐书法中汲取养分,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成为一个大书法家。

赵孟頫五岁开始学习书法,有人曾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赵孟頫不仅临习范围广,而且功力深厚,据说他“一日写万字”,可以以假乱真。据元代柳贯记载,当初赵孟頫临写了颜真卿、柳公权等几个人的字帖,然后让人拿出真迹来比对,结果发现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有的字写得神采飞扬,胜过真迹。有人问他为什么临得如此相像,他谦虚地说不过熟练了而已。

赵孟頫擅长各种书体,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行书,样样精通。

草书方面,自从魏晋之后,章草几乎断绝,而赵孟頫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将其重新带回到大众的视野中。不仅如此,他还对章草进行改革,加入了今草和行书的一些笔法,让人耳目一新。赵孟頫的草书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

行书方面,赵孟頫下笔有活力,运笔洒脱,结体端正,布局开朗,气韵上秀丽干净,有一种月下清水般的通透感。他的很多行书作品都是给书画作的跋文,如《画山水轴》。赵孟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人物,也开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绘画视觉艺术相结合的先例。从此,以书法入画、书画合流成为后世众多书法作品的主要呈现方式。

真正奠定赵孟頫书法地位的,是他的楷书,他也因此被列为中国四大楷书家,与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齐名。楷书在唐代建立了森严规范,铸就了巅峰时期。而在唐楷之后,只有赵孟頫遥接唐人,上凌两宋,下视明清,在楷书史上又树立起一座丰碑,乃至被后人评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由此足见赵孟頫楷书的成就和影响。

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有《汲黯传》《洛神赋》《无逸篇》《过秦论》等。《洛神赋》书风清新秀丽,笔法和章法都有王羲之的神韵。《汲黯传》是赵孟頫评价最高的小楷作品,元代的倪瓒称赞道:“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明代的文徴明说它是“楷法精绝”。清代笪重光评价:“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于山阴耳。”

赵孟頫的大楷主要学习颜真卿和李邕,也从别的书法家和民间汲取了部分营养。他的楷书特点被归纳为“楷中带行,流动飞舞,矫劲多姿”,以及“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人称“赵体”。

《妙严寺记》是赵孟頫的大楷代表作。《妙严寺记》全称《湖州妙严寺记》,据落款“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可知,创作这件作品时,赵孟頫正在泰州任职,由此推算,当时赵孟頫的年龄在58岁到61岁之间。此时他的书风已定,笔法更加熟练,算是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件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他对传统的吸收,又能看到他在传统之上的创新。笔法上看,多用方笔,内含圆意,下笔放肆,但不失厚重,偶有连笔,行书痕迹会时有展现,线条流畅,温和感人。结体上看,处处严谨,这与他尚法唐书有关,也与他自己的经历和处世态度有关。字体修长,有晋人风骨,中宫收紧,外延略疏,有一股严谨又不失洒脱的感觉,让人心生敬仰。《妙严寺记》雍容典雅,清秀又有活力,明代李日华称赞道:“有泰和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也。”

赵孟頫的楷书很多被刻成碑文传世,如《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可能与碑文这种载体有关,这些楷书笔法稳健、结体端庄、布局庄严,是“赵体”最典型的体现。其中《胆巴碑》是赵孟頫晚年的作品,笔法圆润,内含筋骨,起承转合流畅;结体均匀规范,典雅秀丽。那时他的书法技巧已经非常熟练,下笔随意,炉火纯青。

赵孟頫的书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无论哪种书体都能向上找到师承。他的行书中有王羲之的影子,楷书是对唐人的继承。他尚法古人,又以古创新,使自己的书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书法史上看,他虽然不及王羲之和颜真卿,但在元代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杨维桢

如果说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唯美优雅的代表,那么杨维桢的书法就格外不拘一格、标新立异。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的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字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融为一体并加以发挥,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其代表作有《真镜庵募缘疏卷》等。

杨维桢的书法继承了张旭、怀素所创狂草的美学精神,也对明代徐渭放纵狂肆的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