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1 / 1)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放学回家,没有妈妈做好的饭菜;周末,也没有爸爸陪着踢球。相反,他们要去洗衣服、做饭、做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缺少了爸爸妈妈陪伴的童年显得灰暗。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因为他们过早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困难。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

具体说来,诱发留守儿童厌学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缺位。在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当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56%;无人监护的有26%;其他亲戚监护的有18%。我们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的监护为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的缺点在于,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这些孩子不仅心里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有可能因认知有限而失误。

江越是安徽省凤台县的一个孩子,他出生没多久,父母就到北京经营一些小生意。他被寄养在奶奶家里,从小爷爷奶奶就一直特别护着这个小孙子,爸爸妈妈因为常年在外,无法照顾江越,所以在物质上都尽量地满足他。

江越很聪明,上小学以后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次在考试中江越马虎做错了一道题,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如果父母监护的话,一般都会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学习很可能会更上一层楼。但是江越的奶奶并没有这么做,她认为是老师“欺负”了她的小孙子,到学校大闹一场。

就这样,老师对江越的看法从此改变了,平常江越在学习、思想上出了什么问题老师也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而江越自己呢,则认为老师偏心,一些事情是专门针对他,认为老师是在给他“穿小鞋”。他越来越不喜欢上学,经常逃课,等到春节父母回家的时候,江越的成绩已经一落千丈。

第二,父母亲情淡薄,让孩子感觉孤单。在对3500例留守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母是不经常联系的。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然而,很多父母由于缺少教育知识和教育经验,加之因生活所迫,很难做到与孩子经常沟通,更少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感觉孤单,丧失学习的动力,从而厌学。

南南在学校一直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成绩也是中上等,王老师一直很喜欢他。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师发现,南南开始不喜欢学习了,由开始的上课精神恍惚,到后来干脆就逃课。

为了弄清楚原因,王老师对南南进行了家访,发现南南住在小姨家里。原来,南南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只好把南南寄养在亲戚家里。

为此,王老师特意同南南的父母取得了联系,最后南南的父母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原来,南南这么做的原因竟然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然后让老师找家长,这样就可以和爸爸妈妈见面了。

父母了解到南南厌学的真正原因以后十分内疚,最后两人商量,不管多忙都要尽量经常回家看看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帮助下,南南终于走出了厌学的阴影。

第三,家务劳动占用孩子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生活能力,这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家务劳动不是太少,而是过于繁重,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燕子就好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子,成绩不错,对同学也很好。可是有一段时间老师发现燕子经常不到放学的时间就开始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一下课就拿着书包往外冲。每天早上也经常迟到,上课的时候呵欠连天。

老师找燕子谈了很多次话,但是都不管用,终于有一天燕子对老师说想要退学。

经过调查,老师才知道,原来燕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留下14岁的燕子和6岁大的弟弟,还有年迈的奶奶。每天,在家的时候燕子都要照顾弟弟和奶奶,前段时间燕子在学校的时候奶奶不小心摔伤了腿,燕子觉得十分内疚。这以后她身上的负担更重了,要照顾弟弟和奶奶,所以还不到放学的时候燕子就开始想着早点回家,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学习了。

了解了具体情况以后,老师在班上成立了爱心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燕子家里帮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燕子的学习终于回到了正轨,人也重新开朗了起来。

第四,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更大。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孩子往往遇事拿不定主意,加之思念父母,就会感到孤独、失望、烦恼,认为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对今后的生活感到迷茫。这些情绪对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老师们可以把这些留守儿童组织起来,让那些阳光、懂事的孩子充当领导者,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所有的孩子。这样既可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倾诉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帮他们找到“家”的感觉,让他们从此不再孤单。

总之,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他们顺利成长。

我们应该把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