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穷并不可怕,也不是你的错(1 / 1)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般来说,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孩子懂事一般都很早,因为他们都知道父母的艰辛,所以他们一般都不会把兴趣放在玩乐或者其他事情上,只想通过好好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状态。

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学校,尤其是在高等学校——如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家庭贫困的孩子很明显地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吃苦耐劳,学习用功,成绩优异;另一部分则厌学、逃课、迷恋网络游戏和小说等,学习一落千丈,甚至不得不离开校园。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教育心理学家分析说:一般来说,家庭贫困的孩子要比家庭负担小的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可以转变成为动力,现在流行的挫折教育就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手段。

但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肩上的压力是不可抗拒的,他们在这种“压力教育”当中,只能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质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那么这样的孩子就可以成为一个“早当家”的典范;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质差,或者经过一些感情的纠纷、居住地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等较大的冲击,或者经济上的压力过重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无心学习。

高考失利的小吴无奈之下上了一所职业专科学校,为了给他凑学费家里负担了两万多元钱的债务。可是,只差一年就可以毕业的他却面临着失学的危险。

就在刚回学校没几天,小吴就接到了一则让他坐卧不安的通知:凡是在9月8日下午6时以前未缴学费和住宿费的同学,按自动退学处理,清出宿舍。

一纸通知无异于晴天霹雳,不管最后会不会被责令退学,小吴都认为学校此举“很让人寒心”。

“我已经横下一条心,学校真那样做的话,退学就退学。”小吴叹了一口气,“没办法啊,为了我上学,家里已经欠了两万多元的债了,都已经没有地方借钱了。”对小吴来说,退学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他不知道父母将会怎样面对这种残酷的打击。

因欠缴学费而面临失学的巨大压力,明显改变了小吴这20多天的生活轨迹。他撕毁了曾经踌躇满志写下的学习规划书,很少逃课的他经常不上课了,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去图书馆自习。集体活动能躲就躲,而以前,在同学眼中,他总是一位积极的参与者。

“现在随便什么时候去寝室找小吴,十有八九都会在。”同班同学小林说。他也是一位贫困生,和小吴常常一起逃课。他害怕上课的一个理由是,有时“一边上课,一边想着家里的难处,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

随后的一个星期,小吴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了,上床以后常常要熬到深夜一两点才能入睡,而早上五六点就醒来了。

幸运的是,学校做出了相应的让步,最后在相关机构的帮助下,小吴终于可以继续留在学校学习。可是家庭的债务和仍然没有缴齐的学费一直是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也没什么心思学习。

根据调查,因家庭贫困而厌学的孩子,大学的孩子要比中小学的孩子多,主要是因为大孩子比小孩子更“要面子”,也就是更有自尊心。自尊心越强的孩子在受到打击以后,就越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贫困孩子的厌学,固然有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心理素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社会风气、现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想解决贫困孩子的厌学问题,仅仅从经济方面着手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家长,除了在经济上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持以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要一直在孩子面前反复提醒家里欠了多少债务,希望孩子努力学习,早点赚钱云云。一般来说,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理解家庭的艰辛,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减压。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出身贫穷并不可怕,也不是他的错,进而克服自卑心态,重燃学习的热情,成为自信快乐的人。

作为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贫困孩子在经济上提供帮助。比如减免学费,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贫困孩子联系助学贷款,等等。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贫困孩子的心理辅导,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贫困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通道。

社会方面,大家要对贫困孩子的现状给予必要的关注,对他们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给予更多的经济上的帮助和人文上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