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对比,孩子,你就是最棒的(1 / 1)

很多父母有这样一个通病: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在比较时,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优秀,会很得意,产生优越感,而一旦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其他的孩子,就会很失落,继而对孩子严厉,鞭策孩子在某方面追上比他好的孩子。父母为什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父母没有接纳孩子。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感触,当对一个人的能力足够肯定时,是不会做出或不屑做出将其与他人做比较的举动的。同样的,父母如果真正地接纳了孩子,就不会做出将其与他人比较的举动,只有不曾接纳,才会去比较,哪怕比较的初衷是建立在孩子必赢的基础之上。

其次,比较是中国人的通病。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人都有与人比较的陋习,譬如比较薪酬,比较房子汽车,比较衣服饰品,等等,等有了孩子之后,这股比较之风又会蔓延到孩子的身上去,拿孩子的学习成绩、特长、能力等来做对较。

拿孩子来做比较,父母获得的是虚荣心,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获得的却是无尽的灾难。那么,拿孩子做比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元宵身上发生的故事。

小元宵今年9岁,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然而,小元宵没有她这个年龄该有的快乐和纯真,她每天都表现得闷闷不乐,心事重重。她会变成这样,其实与她妈妈习惯拿她与其他小朋友比较有很大的关系。

譬如,小元宵从小就学习舞蹈,在舞蹈上颇有天赋,参加的比赛几乎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而这也成了妈妈将小元宵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的资本。

有一回,小元宵家的隔壁搬来了一位新邻居,新邻居有一个女儿,和小元宵同岁。更巧合的是,新邻居的女儿也在学习舞蹈。有一天,妈妈带着小元宵乘坐电梯,恰巧碰到了新邻居和她的女儿。

小元宵的妈妈和新邻居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身上。她非常自豪地告诉新邻居,自己的女儿小元宵舞蹈跳得非常棒,并且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新邻居听完后,笑着说自己的女儿也参加了。小元宵的妈妈便问新邻居的女儿有没有获奖,新邻居说获奖了,而且获得的是比小元宵更好的奖项。

小元宵的妈妈见自己的女儿不如对方的女儿,既尴尬又气愤。而她也将这股负面的情绪发泄到了小元宵的身上。她当场勒令小元宵,让她以后加倍练习,努力追赶上新邻居的女儿。而小元宵在听完妈妈的话后,立马羞红了脸,低着头不敢说话。

为了追赶上新邻居的女儿,小元宵每天都会多练几个小时的舞蹈。因为练习舞蹈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妈妈看她的学习成绩也比不上别人,对她更加严厉了。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渐渐地,小元宵变得沉默寡言,脸上不见丝毫笑容。

从小元宵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盲目地比较会让孩子的性格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在与他人做比较时,如果一直处于下方,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有研究表明,当孩子的年龄越小时,比较会令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变得敏感多疑。如果与他人做比较时,孩子一直处于上方,孩子就会变得骄傲、虚荣心强。

此外,经常拿孩子做比较,会令孩子的眼界变窄。孩子的思维是广阔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父母不将孩子做比较,其实就是不为他们的眼界划界线,而一旦将孩子作为比较的工具,孩子的眼界只会落在与其比较的人的身上。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都是极其不利的。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父母经常拿孩子作为比较的工具,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比自己孩子更加优异的孩子。作为父母,只有完全的接纳孩子,不拿孩子做比较,做攀比,孩子才会发挥出他的潜能。

为此,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在生活中,要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他强有力的后盾。如此,他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行,为他精彩的人生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