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从孩子懵懂之际,就开始培养他们,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补习班。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累得喘不过气来,家长也忙得像个陀螺。更加残酷的是,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孩子却没有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呢?想要他们学习成绩优异,想要他们多才多艺,想要他们性格外向健谈,想要他们品德高尚等等。但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孩子的才艺学得一般般,成绩马马虎虎,性格内向孤僻,品德也没有多出彩。
孩子为什么没有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知道孩子想要成为的样子。这就好比是一次旅行,如果目的地不是我们想要去的地方,我们就会兴致缺缺,没有动力抵达终点。如果目的地是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才会格外留意沿途的风景,对目的地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期待。同样的,如果让孩子按照我们期待的模样成长,孩子会心生抗拒,效果甚微,倘若知道孩子想要成为的模样,我们在沿途中加以辅佐,孩子长大后的样子也会令我们感到欣慰。
大双和小双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她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之后大双跟着妈妈生活,而小双跟着爸爸生活。
就这样,这对双胞胎长到了9岁,姐姐大双成绩偏下,学习的才艺也不出色,而妹妹小双的成绩却很好,学习的才艺常常获奖。为什么这对双胞胎姐妹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原因是,姐姐大双活成了妈妈想要成为的样子,而妹妹小双活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学习上,妈妈希望大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所以除了正常的上课,她又给大双报了许多的补习班。每天放学后,大双都要去补习班补习,从周一到周末没有一天缺席。然而,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不仅没有令大双的成绩提升,反而让她的成绩越来越差。在特长上,妈妈觉得学习舞蹈可以塑形和培养气质,于是就让大双去学,但学了几年,肢体依然不协调,很显然,大双没有跳舞的天赋。
反观小双,爸爸虽然对她也有所期望,但最终还是选择尊重孩子,让她自由发展。在学习上,爸爸发现小双很抗拒补习班,便没给她报补习班。但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他格外关注小双的学习方法,培养她的学习习惯。在特长上,爸爸没有强求她学习他中意的特长,而是询问小双想要学什么。小双对围棋很感兴趣,他就送她去学习围棋。正是因为感兴趣,才让她的棋艺越来越高,因此获得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奖项。
可见,让孩子按照我们想要的模样成长,他不仅不能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还会与我们想要的模样背驰而行,并且渐行渐远,反倒是让孩子按照他自己想要的模样成长,再由父母掌控大局,孩子长成的模样也是我们想要的模样。
其实,父母想要将孩子培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这不难理解的。因为很多时候父母所期待孩子成为的样子,正是父母的遗憾。
作为父母的你不妨扪心自问一番,你所期望孩子未来从事的职业,你所期望孩子掌握的才艺,等等,这些是不是你曾经的梦想呢?正是因为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所以希望孩子代替你去实现。但是你需要明白的是,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那是你所期待的样子,不是孩子所期待的样子。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他人要求我们按照他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我们一定会感到拘束压抑,如果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就会觉得轻松自在。对孩子来说,你的梦想于他而言就是拘束和压抑,而属于他自己的梦想才是轻松和自在。作为父母,我们不该让孩子成为我们手中的提线木偶,应该尊重孩子,接纳孩子,让孩子按照他想要成为的样子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想要成为的样子呢?答案就是聆听孩子的想法。我们需要明白,孩子虽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只要耐心的聆听孩子的想法,就能获知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得知孩子的想法后,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试着接纳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这些想法,在成熟的父母眼中,可能会显得滑稽可笑,可能会显得不切实际,可能执行起来会注定失败,但这都不是扼杀孩子想法的理由。要知道,失败能够让孩子总结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孩子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有了这些,孩子才能变得更好。
譬如阿姆斯特朗,他是登月第一人。在他小的时候,就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登陆太空。在他人看来,他的想法无疑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有些大人在听到他离谱的想法后,劝说他的母亲管一管他。但阿姆斯特朗的母亲并不在意,她反而为儿子天马行空的想法感到自豪。
阿姆斯特朗的母亲尊重孩子,让阿姆斯特朗按照他想要成为的样子成长。所以,她支持阿姆斯特朗的太空梦,并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他鼓励。也正是因为母亲的支持,阿姆斯特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活成了他想要成为的模样。
或许,孩子所成为的样子与我们所期待的样子相差甚远,但只要在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想要孩子变优秀,就必须接纳孩子,主动获知孩子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