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开心快乐地成长,但是,孩子的快乐有多少是你创造出来的呢?
快乐是一种情绪,它不会平白无故的出现,它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某个人或某个事物。那么,这个给他带来快乐的人是你吗?这个给他带来快乐的事物与你有关吗?如果没有,只能说明你与孩子之间还存在着一条鸿沟。
有这么一则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王子和一个穷小子的故事:
小王子生活在皇宫,他有穿不尽的华服,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但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感到快乐,反而还常常使他闷闷不乐。穷小子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从小到大,他穿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吃的也是清汤寡水。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但他依然开心乐观。
有一天,小王子和穷小子相遇了,小王子羡慕穷小子的快乐,而穷小子羡慕小王子的华服美食。当小王子提出与穷小子互换生活时,穷小子鬼迷心窍地答应了。在巫婆的魔法下,两人互换了人生。
小王子来到了穷小子的家庭,在最初的时候,他因为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丰富美味的食物、没有佣人等感到很不习惯,但渐渐地,他发现在生活中没有人管束,身边有许多真诚的小伙伴,当他学会了对物质的满足后,他渐渐体会到穷小子的快乐,那是一种由内而发的快乐。
穷小子来到了王宫后,美丽的衣服、丰盛的食物、随叫随到的佣人,这些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开心。他甚至还嘲笑王子傻,竟愿意舍弃王子这个身份。但一段时间后,他就被王宫里的规矩、身为一名王子的日常作息等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使他穿着天底下最华丽的衣服,吃着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他也感觉不到快乐。所以,他无比怀念过去的生活,因为他渐渐明白,过去的生活能使他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绝大多数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有给孩子创造快乐,譬如给孩子买好吃的,给孩子买好玩的。不可否认,物质上的满足确实能为孩子带来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是空虚的,就像海市蜃楼一般。一旦孩子对好吃的、好玩的失去了兴趣,那么他内心的不快乐就会被无限放大,对快乐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望。
因此,真正的快乐不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只有孩子的精神上是快乐的,他们才会一直快乐下去。
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为孩子创造快乐呢?在此之前,我们不妨看看小雨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小雨今年7岁,她的妈妈性格强势,因为与丈夫性格不合,两人离婚了。而小雨的抚养权落在了妈妈的手中,这些年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小雨的妈妈是个非常要强的女人,她想向别人证明,即使她离婚了,也可以给孩子好的生活。所以,这些年她拼了命的工作。既然有付出,那么就会有回报,她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在衣食住行上,她也给小雨最好的。
很多人会觉得,小雨生活优越,一定非常快乐。但事实上,她一点也不开心。到后来,妈妈给她买再好再贵的东西,她的内心也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渐渐地,小雨变得沉默寡言,她的脸上再也没有浮现出一丝笑容。
小雨的妈妈发现小雨的异常后,恍然醒悟自己这么多年只顾着赚钱,忽略了陪伴孩子。为了让小雨重新快乐起来,她减少了工作量,开始陪伴孩子。
小雨的妈妈会亲手给小雨做吃的,有时候还会让小雨来帮忙;每天吃过晚饭后,她会和小雨看一会儿她喜欢的电视节目;每天睡觉前,小雨妈妈会给小雨讲晚安故事;在周末的时候,她会带小雨出去踏青……在妈妈的陪伴下,小雨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任谁都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是快乐的。
可见,我们给孩子创造快乐时,既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在物质需求上,并不是说没有尺度地去满足,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因为,一旦突破了尺度,带给孩子的不再是快乐,而是灾难。在精神上,父母要给予孩子陪伴,譬如可以与孩子说说心里话,可以陪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带孩子外出游玩,等等。
只有父母用心地为孩子制造快乐,孩子才能真正地快乐起来。当看到孩子露出灿烂的笑容时,你会发现你的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