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来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从孩子诞生起,父母本能地想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正是这份期望,令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欲越来越重。当孩子抗拒或质疑父母的决定时,父母便会用“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来说服孩子。然而,“我是为了你好”,是真的对孩子好吗?
不可否认,有时候父母口中的“我是为了你好”,确实是为了孩子好。因为,父母作为成年人,有着比孩子多得多的阅历和经验,在某些事上,可以令孩子少走弯路,避免失败。但是,我们也需要面对“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带给孩子的伤害。
想想今年7岁了,他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关系融洽,按理说,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成长的他,应该很快乐才对。可事实却是他一点也不快乐。这是因为,他的妈妈常常对他说“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
譬如在不久前,想想家的隔壁搬来了新邻居,是一位女士和她7岁大的儿子。想想在小区里并没有同龄的玩伴,这位新搬来的小伙伴的到来立马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主动出击,想跟新来的小伙伴做好朋友。
想想会将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分享给新来的小伙伴,还会跟对方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新来的小伙伴也很友善,他也将好吃的、好玩的分享给想想。就这样,两个同龄的小男孩不知不觉成了好朋友。
然而,在想想的妈妈发现想想和隔壁的孩子走得很近后,她禁止想想再找对方玩。想想怎么也想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让他和小伙伴玩耍,他生气地质问妈妈原因,妈妈却对他说:“我是为了你好。”
原来,妈妈发现隔壁的女士是离异人士,脾气不是很好,有时还会打骂孩子。妈妈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有缺陷。她担心想想受到不好的影响,才制止想想和新伙伴玩耍。
想想在妈妈的看管下,没有机会再找新伙伴玩耍了。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也一点点消失不见了,整个人愁眉不展,而性格也越发的孤僻。
成长在离异家庭的孩子就一定有性格上的缺陷吗?想想和新伙伴玩耍就一定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吗?这一切仅仅是想想妈妈的预想。这些预想没有给想想带来伤害,反倒是妈妈的“我是为了你好”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不可否认,父母在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好”时,初衷的确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有很多时候,父母的为了孩子好,并不见得对孩子有多好,甚至有时候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那么,“我是为了你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
首先,会令孩子的情绪低落。当孩子有一个想法,并主动地告诉父母时,他的内心是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的,倘若父母以一句“我是为了你好”来扼杀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内心一定是非常不快乐。
其次,会令孩子散失独立性。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其实就是一次独立的旅程。这个旅程中或许有不快乐,或许是失败,但却能令孩子收获满满的经验。但是,父母如果以“我是为了你好”来阻断孩子旅程,那么只会令孩子失去独立性,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如此看来,“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就像是一颗糖衣炮弹,它看起来很甜,尝第一口时也很甜,但这些甜始终无法磨灭它是一颗炮弹的事实,无法磨灭它终会爆炸的残酷。所以,“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更像是举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
有一部电影,男主人翁是一个名叫米格的小男孩。米格很爱音乐,但他的祖母却很不喜欢。这是因为祖母的丈夫为了寻找自己的音乐梦想,他离开了家,抛弃了自己的妻子,这让祖母认为,是音乐毁了她的家庭和幸福。
然而,米格太爱音乐了,他尝试过很多次说服祖母同意他追寻音乐梦,但每一次都没有说服成功。不仅如此,他的祖母还砸坏了他自制的吉他。祖母的所作所为令米格既伤心又愤怒,他觉得这个家庭太冷漠太讨厌了,便在一个夜晚收拾好行李离开了。
后来,米格认识了很多伙伴,并与伙伴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在最后,他意外地进入了亡灵的世界,而他想要重返人间,必须要得到至亲长辈对他的嘱咐。米格除了祖母外,没有其他亲人,祖母愿意给米格祝福,但她却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准再接触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东西。
对此,米格难受极了,他不明白祖母为什么要如此倔强地反对他喜爱音乐。祖母说:“我是为了你好。”因为,在祖母眼中,音乐是害人的东西,会令家庭破碎,她爱米格,不希望米格被音乐伤害。
米格的祖母爱米格吗?当然是爱的。但是她的爱却是建立在对米格的控制之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与米格的祖母一样,对孩子爱之深责之切,也正是因为爱,才借着“我是为了你好”之名对孩子各种干预和控制。殊不知,你的爱对孩子来说是负担,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极其抗拒这种爱的方式的。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不是父母的物品。作为一个独立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决定。我们必须明白,父母可以保护孩子一时,却保护不了他们一世。在需要孩子独当一面时,他们能否适应呢?显然很难。如此可见,我们对孩子的爱成了溺爱,这种爱正在一点点地伤害他们。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为自己的前路披荆斩棘,才是快乐所在。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快乐,我们只要做孩子的港湾,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