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吃亏是福”的道理。为什么说吃了亏反而是一种福?因为“吃亏是福”其实是一个利益交换公式,现在吃亏其实是想换得将来的助力、回报。但是,吃亏时,我们要让对方明白,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否则就会变成“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真正的智者大都会吃亏,但是会把亏吃在明处。蒙牛集团的董事长牛根生是闻名遐迩的企业家。不知你是否相信,正是他的养母的两句耐人寻味的俗话,造就出一位非凡的商业明星。
1958年出生的牛根生未满月就以50元人民币被卖给了养牛的牛家,因此改名为牛根生。牛根生回忆道:“唯养母嘱咐我的两句话终身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第一句:“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对于这句话,牛根生曾经这样感慨道:“经营中的98%关乎人性,只要换位思考,将对方关心的利益想清楚了,凡事就可迎刃而解。”所以,牛根生在创业初期采用“韬光养晦”的方式,他曾经说过:“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因为他不是蒙牛的注册法定代表人。牛根生还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从而避免与老东家发生正面冲突。甚至当蒙牛的广告牌被砸之后,牛根生也是讳莫如深,闭口不谈。
在牛根生参加伊利十周年的庆祝大会时,他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这一做法,恰恰是牛根生“要想知道,打个颠倒”的又一有力证据。他真心实意地希望伊利集团能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思考他应不应该自立门户。
第二句:“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其实,在牛根生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深知此道。他因为养父母的特殊身份遭人殴打,却打不还手,因为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深深明自:“不还手挨的打会少得多,一旦还手就可能没完没了地挨打!”
领导奖励给牛根生的豪华轿车,被他换成四辆面包车,然后奖励给下属;而108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年薪,甚至还曾经被下属欢天喜地地“瓜分”。
在牛根生成为蒙牛的董事长后,他的车、办公室、工资、住房、股份等等均不如其副手,为此他满不在乎地“自嘲”为“五不如”董事长。2000年,他还出人意料地把林格尔政府奖励给自己的一台价值104万元人民币的凌志车,换成捷达车交给副董事长。牛根生成立“老牛基金”,捐出自己的股份。最终让自己“千金散尽”。
正是因为牛根生深谙“吃亏是福”的道理,而且还知道把亏吃在明处。所以牛根生才能深得人心,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吃亏是福。善于吃亏,会把亏吃在明处,就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愿意来和你合作,帮助你成就事业。前“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也很懂得“吃亏是福”,“把亏吃在明处”的道理。李嘉诚是中国香港十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每年都可以从每一家公司里领到或多或少的袍金(袍金,就是董事为公司工作的报酬,包括薪金、佣金、花红、车马费等),但他总是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到长实公司的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以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像长实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的主席袍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5000港元还没有公司里一名清洁工的年薪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袍金更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而李嘉诚30多年来袍金的处理方式依然维持不变。
李嘉诚每年放弃上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并且更加信任长实系的股票。甚至,当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的股票时,那些投资者也会紧随其后。李嘉诚是大股东,长实股票被抬高,长实股值大增,得大利的自然还是李嘉诚。就这样,李嘉诚每次想办大事时,总会很容易便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吃亏是福,把亏吃在明处”的好处于是就体现出来!
李嘉诚一生中与很多人合作过。合作完成后,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些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都不要。正因他信奉“吃亏是福”且善于“把亏吃在明处”,所以令无数人都愿意与他合作,因此他的事业得以越做越大,他在“香港首富”的宝座上一坐就是30多年。
学会吃亏,把亏吃在明处,是一种高明和有远见的做法。勤吃明亏,则是一种加快在朋友之间进行感情投资的步伐和积极行为。须知,学会吃亏,是一项为获得处处助力而必须进行的投资。如果你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前来帮助你,从现在开始,请你学会吃亏,善于把亏吃在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