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放弃”,就拥有选择的能力(1 / 1)

“在两种放在同等距离、发出同等香味的食物之间,一个人纵然自由,也会因吃不上食物而活活饿死。”但丁在他的《神曲·天堂篇》里说。“同样是高度饥渴者的例子,他的饥饿感和干渴感是同样强烈的,这时,如果他和食品与饮料的距离总是相等的话,他必会静静地伫立着。”亚里士多德在《论国家》里说道。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富翁在坐船过河时,遇到很大的风。风大浪急之下,船被打翻,富翁也落入水中。由于身上带着过多的金银钱币,使本来可以轻松游到岸边的他几乎要沉入水中。他在水里拼命地挣扎,但就是不肯放弃身上的金银钱币,最后,他终因气力不支而沉入江底,丢掉性命。

选择,确实是人类永恒的难题。为什么很多人面对重大选择时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选择哪一个呢?就是因为选择是很不容易的。选择之难,难在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选择一种生活,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种生活;选择一种体验,就意味着要放弃体验另外一种感觉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得不到的总是最美丽的”,结果很多人总是很容易在患得患失之间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又该如何去放弃,结果浪费了青春,蹉跎了岁月,一事无成,一无所有。当然,也有一些很懂得及时放弃的人,知道自己只能选择一半的精彩,所以反而拥有了丰厚的收获。

放弃,很多时候不但不等于失去,还能为你带来更大的收获。有些人以为“放弃”就等于消极无奈、痛苦不堪。殊不知,放弃可能意味着新的机遇。同时,对于别人来说,放弃也可能意味着一种解脱。人生充满了无数分叉路口,我们都只能领略这一路的精彩,永远体会不到那一路的风景。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走到不同的终点,就是因为在无数的选择之中,每个人的决定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如果熟悉那些伟大人物、成功人士的生平,就会发现他们都具有这样一种素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除此之外的都可以忽略;也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很可能会收获什么,而很少去奢望自己得不到的那些精彩。当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和能做的事情后,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全神贯注地去做,直到成功。

这些人在他们的回忆录里,往往都会提到几个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选择。他们可能会说,如果当时做了另外一个选择,其人生很可能就会如何如何。这听上去有些遗憾的味道,但他们内心里其实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们很庆幸自己的选择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假如选择另外一条路,他们很可能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他们清楚得很。这既是选择的智慧,更是选择的力量。

萨特说过,英雄是自己选择做英雄,懦夫是自己选择做懦夫。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要看你真正想得到什么。要知道,一旦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人说,剑客是孤独的,因为他们选择不做凡人,所以,在仗剑走天涯的一生中,他们注定体会不到凡夫俗子的家常之乐。从剑客身上我们能体会到选择的残忍,因为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也正是这种残忍,让很多人不懂得放弃。

据说古时候有这样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然后在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当猴子看见了花生之后,就会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导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最终,木板就变成一块活生生的枷锁。当猴子就这样用手紧紧抓着花生时,正是它最容易被人捉住的时候。

猴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把食物看得太重要了。对于动物来说,这一点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一个人也变得如此短视,就很容易得不偿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得到”是好的,是让自己很快乐的;“失去”是痛苦的,所以千方百计地阻止自己“失去”。然而,在绝大多数事情上,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被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也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被自己掌控,反而被他人或那些很可能会摧毁你的力量所掌控。

很多人都知道孟子的这句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但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无法放弃近在眼前的“鱼”,却还总想着那遥不可及的熊掌,所以他们的痛苦就在所难免。

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弃。放弃,不是失败,不是失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正如下围棋,在下围棋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虽然放弃了小的利益,但却得到更大的利益。很多时候,我们对许多个小利益的放弃,却成就了整盘棋的胜利。这告诉我们,当我们读懂“放弃”,也就拥有了选择的能力,也就懂得什么是必须放弃的,哪些是一定要坚持到底的。当你做到这些,你的成功就会水到渠成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