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节的开头,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座位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建议你带他去看看医生。”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说了些什么。这位妈妈一脸微笑地告诉她的儿子:“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原来在座位上一分钟都坐不住,现在竟然可以在座位上连坐三分钟呢!说你比之前进步了很多,让其他小朋友都应该向你学习呢!”儿子听完没有说话,但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并且没有让妈妈喂。
孩子上小学后,有次家长会上,老师把这位母亲单独留了下来,对她说:“全班45名学生,你儿子的成绩排在倒数第一,我们怀疑他是不是智力上有些障碍,建议你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家后,老师的这番原话,她并没有告诉儿子,而是依然面带微笑地对正在看书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只要你能再努力、再细心一些,那么下次考试的时候就能超过你的同桌呢,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18名。”第二天早上上学时,这位母亲发现儿子比平时去学校去得都要早。而且从这以后,儿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提高了,好像突然间就懂事了不少。
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这次老师并没有说任何批评的话,只是告诉她:“以你儿子现在的成绩,想要考上重点高中还是有点危险。”听到这话,这位母亲内心欣喜若狂,走出校门后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只要你再加把劲,将来就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后,当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交到这位母亲的手里时,儿子忍不住哭了,他说:“妈妈,我知道我很笨,我不够聪明,可是你一直都没有放弃我,一直都给我鼓励与肯定……尽管那些都是骗我的话,但我依然喜欢听,因为妈妈说的那些话,就是我学习的动力所在,也正是因为那些话,才促使我在学习的路上不停地奋斗、不停地进取。”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问问为人父母的你,你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吗?当老师质疑你的孩子时,你会和故事中的这位母亲一样,不管自己的孩子表现得如何糟糕,都始终微笑着面对,并鼓励和肯定你的孩子吗?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甚至大部分从来没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与体验。但事实上,孩子在面临生活与学习的压力,或做出某一行为时,他们需要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认同和肯定。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对孩子来说,就是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最好的推动力。反之,当父母不断地批评、否定孩子时,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信,认为自己没用,并缺乏自我认同感。
何谓自我认同感呢?自我认同感就好比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同时也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程度的体现。一个人只有建立了自我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建立自信与勇气。但是自我认同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并最终形成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和肯定。
据一项心理学调查研究发现,生活中有的孩子之所以自我认同感水平高,为人乐观积极、敢于挑战并勇于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是因为他们能经常得到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而那些自我认同感不足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与鼓励,甚至常常被批评,以至于胆怯懦弱、遇事犹豫不决。可见,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对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父母对孩子的赞赏与支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同时也是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建立自信的重要条件之一。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和养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呢?以下三个方法值得一试。
1.坚定不移地信任孩子
信任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是给予一个人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当孩子得到信任之后,就会变得积极向上。所以不管外界如何质疑你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便是坚定不移地信任你的孩子,认可他、赞赏他、鼓励他、纠正他,帮助孩子从中建立起自我认同感。
2.帮助孩子正视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的一生犯错是难免的,更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做错事情后,父母的批评会让他们的内心产生恐慌,并失去前进的方向。此时父母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
3.鼓励孩子多做自我肯定
孩子内心的脆弱会导致他们想法飘忽不定,极需要得到外界的不断强化。所以,父母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多做自我肯定。
强化孩子自我肯定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簙”,记录下每天有意义的日常。比如,帮妈妈扫地扫得很干净、今天作业比昨天提前了十分钟完成等。不需要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只要是生活中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可以记录入册。用这种方式来不断地激励、肯定孩子,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做法是完全赞赏的、支持的,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建立起自我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