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适当的“出格”行为(1 / 1)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接触社会新鲜事物与信息的渠道更广泛、更多样化了。面对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他们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很多父母常常为此感到苦恼,他们甚至严厉斥责孩子的“出格”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就有教育专家指出:只要孩子的“出格”行为没有超出正常的限度,父母都应该理性而宽容地对待。如果父母固执地认为“出格”即是犯错、是破坏纪律、是调皮捣蛋而加以批评和阻止,那么就有可能会因此把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你所划分的条条框框里。

反之,父母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并对孩子的“出格”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引,从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敢于创造的刻苦精神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那么,“出格”的孩子就有可能被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面先来看一个案例,或许你会从中得到启发。

在一次美术写生课上,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小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解了鸭子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画鸭子的方法。紧接着老师给了孩子们每人一张白纸,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纸上画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高兴极了,一边说笑一边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眼看着别的孩子都已经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可5岁的妞妞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她先是认真地看了看旁边的孩子怎么画,然后转身又冥思苦想了好久才开始动笔。看着磨磨蹭蹭半天,才画了半只鸭子的妞妞,旁边那些陪同孩子一起写生的父母们觉得有些诧异,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孩子怎么折腾半天只画了一个鸭屁股呀!哪里有鸭子的样子?”“就是,这么大一张纸,偏偏中间不画,非要画到角落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停议论着,妞妞妈妈见状,于是有些急躁地对妞妞说:“你看你这画的是什么呀,人家都看不懂。赶紧重新画,听到没有?”

老师听到大家的议论,便赶紧跑过来拿起妞妞的画看了看,说:“大家先别着急,孩子肯定还没有画完呢,先让她慢慢画。”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画好了。于是,老师让妞妞来给大家讲述下她所画的内容。妞妞说:“我画的其实是鸭妈妈和鸭孩子的故事。有天,它们一起出去外面玩,可是小鸭子和妈妈被人群给冲散了,于是小鸭子就去找妈妈。它问青蛙叔叔:‘你好!请问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叔叔说没看到呢!小鸭子又去问乌龟阿姨:‘你好!请问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阿姨同样也说没看到。小鸭子不停地找啊找,最后,终于在小湖边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天气太热,妈妈在湖里潜水,所以只露出了一个屁股在水面上。”

这时,大家才恍然明白,原来妞妞画的鸭屁股是一只正在潜水的鸭子。听完妞妞的讲解,老师当场表扬了妞妞的独特创意,而妞妞妈妈也被孩子这份奇特的想法给震惊到了,后悔刚才不该对孩子那么武断。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适当的“出格”行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求异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自身情绪,同时还有助于开拓孩子的独特个性。孩子产生“出格”的想法和行为,实际上也是他们内心勇于突破常规的一种表现。因此,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父母不要急于去纠正,而要适当地允许孩子“出格”,哪怕孩子在“出格”的过程中犯了错,父母也要从中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运用正确而又合理的方法将孩子的“出格”行为引向恰当的地方,才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产生帮助。

虽然说,大部分时候孩子的“出格”行为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父母也不可因此一概而论,把孩子的“出格”行为看作洪水猛兽而严厉地批评孩子。毕竟孩子的“出格”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判断。因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孩子的“出格”行为,其实也是孩子体验生活的一种经历,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

而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出格”也就在所难免。父母如果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过分保护的话,那么就容易使孩子变成蛮不讲理的“混世小魔王”,但如果父母过分压制,也会因此而阻碍孩子主观性的培养。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对自己生理或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与挑战。所以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孩子会因此而学坏,因为这只是孩子个体趋于成熟的一种心理需求与反应而已。

2.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了“出格”的行为时,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来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但方式与方法非常重要,父母应主动给予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方式错误导致误会加深伤害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走向父母所希望的反面。

3.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才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父母应该用一种和蔼可亲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走入孩子的心扉,从中了解他们的想法,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去加以引导,并学会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出格”,正确地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