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一个人如果发自内心地热爱或喜欢一件事情,就会废寝忘食,就会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奋斗。但事与愿违的是,生活中常常有很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兴趣,总习惯于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样随意扼杀孩子的兴趣,不仅容易阻碍孩子的个性与思维发展,更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随意扼杀时,表面上看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与希望。所以,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不能简单而粗暴地加以阻止,因为这样做非但收不到效果,反而还有可能使事情走向对立的局面。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父母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与培养,甚至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那这种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说:“人的大脑存在着多种互不相关的智力领域,不能只用一种尺度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聪明。”这也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有高低,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孩子大脑的智慧领域,来更好地激励孩子多方面的求知兴趣。
一般来说,只要孩子的兴趣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父母就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法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可以说,兴趣比智力更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同时,强烈而持续的兴趣也是一个人从事社会活动或发展个人才能的重要保证。
所以,聪明的父母往往不会随意扼杀孩子的兴趣,而是会充分尊重和守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也是十分顽劣不堪的,而他之所以能够在日后成为伟大而著名的大发明家,与他的母亲对他兴趣爱好的尊重和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视若无睹,强行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会饱受煎熬,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打击和折磨。而父母施加给孩子的这种硬性要求,不仅会掩盖孩子真正的才能,还会抑制他们自我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孩子的成才之路埋下隐患。
下面先来看一个案例。
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可是,他的求学之路非常坎坷。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因为喜欢书法,所以就一心想让儿子也学习书法,甚至还不惜重金聘请名家为其指导。无奈,对此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的左思,不管怎么学都没有进步,最终学无所成。眼看学习书法失败,他的父亲又决定让他学画画,结果同样是学了很长时间,画出来的画却像小孩子的涂鸦一样。
直到这时,左思的父亲才意识到,要想让孩子学有所成,还是得尊重孩子的兴趣才行。于是他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根据儿子过目不忘并对文学很感兴趣的特点,鼓励支持儿子学赋诗。没想到,儿子在这方面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进步更是神速。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后,左思在这方面的造诣更加精深,并最终成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多么重要,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才会爱上学习。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所以,父母若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就必须无条件地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才会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努力奋斗。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不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助孩子发展兴趣呢?
1.发现孩子的兴趣,并为之创造条件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了某些方面的兴趣与爱好时,千万不要以影响孩子学习为由就一味地打击与阻止,而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发展兴趣爱好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还能促使孩子为之努力并取得成功。
2.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只要是健康积极的,父母就应该给予尊重、支持和鼓励。而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时,他的创造力与才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会更加专注、认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
3.理性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切不可盲目跟风
兴趣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大动力,但每个人的喜好和兴趣却是不同的。父母应该理性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切不可盲目跟风,不能以社会上的流行趋势来强迫孩子发展自己并不擅长或喜欢的兴趣,这样只会造成孩子内心的不满,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人的一生常常不停地追逐幸福,都想做世上最幸福的人。但你知道吗?最幸福的就是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自己一生事业的人。每天在幸福中发展事业,在事业中体验幸福,这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所以,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幸福快乐地生活,那么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加以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兴趣,你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能力的孩子、幸福的孩子,这样才不会违背你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