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做事的方式总是和大人有所差别。比如吃饭时,大人常常会把好吃的、喜欢吃的留在最后,而孩子却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先吃自己喜欢吃的菜,把不喜欢的留在最后。
其实,在学习上,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爱玩是天性,他们总是喜欢先玩够了,才会想到学习。孩子遇到喜欢的科目时,总是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学,而遇到不喜欢的科目却提不起兴趣,做作业时也是先做喜欢的科目,久而久之,不喜欢的科目自然成绩就差很多。当孩子不喜欢学习或者不喜欢学习某些科目时,父母总是习惯逼迫他们学。殊不知,一味地督促与指责,只会让孩子原本焦虑的心理变成叛逆,在厌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如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帮父母做家务等。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妨适当地利用“同步心理”让孩子去做原本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脱离群体更可怕,比如孩子常常以“我的同学就有,为什么我没有”来央求父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受“同步心理”的影响。父母可以适当利用孩子这种害怕脱离群体的不安心理激励孩子,利用孩子的心理弱点促使孩子主动学习。下面的案例中,李严妈妈的做法就值得各位父母借鉴。
李严从小就是一个让父母和老师头疼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做作业,无论父母怎么逼迫,都起不到任何效果。最近父母愈演愈烈的逼迫行为,让李严越发厌学,面对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和逼迫,李严大声说道:“我就是不做作业,不想学习!”然后使劲地关上了自己的房门。面对孩子的厌学和反抗,李严的妈妈既生气又无奈。
一天,李严的妈妈与同事聊到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听到同事的方法后,心中也有了办法。当天晚上,李严妈妈回家看到李严在看电视,忍住没有逼他去做作业,只是问儿子想吃什么,然后就去做饭了。吃饭时,李严心情很不错,还多吃了一碗饭,可能是因为妈妈没有逼他学习、做作业。
饭后,妈妈跟李严说:“严严,今天我跟王阿姨、林阿姨商量着准备这个暑假出去旅游。”李严听后眼睛放着光:“我也要去!”
“我们是打算带你们三个孩子一起去的。不过王阿姨和林阿姨都是要求他们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学习,所以我们会在旅游时准备一些关于学习知识方面的小游戏,妈妈担心你没做好准备,到时候输了,妈妈会没有面子的。”
李严想要开口说,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妈妈又继续说:“我们几个妈妈还准备了礼物呢,到时候谁表现得最棒,就送给谁。”听到礼物,李严立刻开口道:“妈妈,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得到礼物的。”于是,从那天以后,李严开始主动学习,放学回家后,也不再先看电视,而是主动做作业,到了期末,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信很多父母都和之前的李严妈妈一样,因为孩子的厌学而无奈、苦恼。“我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对学习提不起精神”“这都快中考了,我家孩子还是天天只想着玩,从不自己主动复习功课”“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请家教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可是不见任何成效,孩子反而越来越不好好学习”……
在生活中,像李严一样无心向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父母想尽各种办法逼着孩子学习,打骂责罚、请家教、报补习班,等等,以为可以让孩子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提高学习成绩。殊不知,父母越逼迫孩子学习,反而越让孩子想要逃离学习。父母讲的道理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打骂也无济于事。
因此,当孩子不主动学习时,父母千万不要逼迫他们,更不要一味地打骂指责他们,否则不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得不偿失。那么,父母要怎么样让孩子的学习变得主动,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呢?
1.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鼓励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压力大,当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很难提高时,孩子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他们会很沮丧,因此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久而久之,就不想学习,甚至厌学。此时,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尽量疏导孩子内心的困惑和沮丧。然后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能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建立信心。有了自信后,孩子自然就不会再那么害怕学习了。
2.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本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很多孩子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已经搞不清楚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到好的成绩和分数给父母看、给老师看,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而学。父母应该让孩子重新认识学习过程中自己想要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来激励孩子学习
例如,案例中的李严妈妈,以旅游、礼物的方式激励李严学习。当孩子有了强烈的目的意识、有了努力的目标后,自然也就会干劲十足,会主动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