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更合群(1 / 1)

有些孩子在家里还挺活泼的,可是一到学校就变了个样,沉默寡言,不爱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在座位上发呆或是做自己的事情,从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得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案例中的媛媛就是这一类型的孩子。

最近,妈妈发现媛媛有些变了,变得更喜欢待在家里,不愿意出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了,刚开始妈妈还挺欣慰的,认为女孩子文静点好,就没有太在意。

后来,妈妈发现每次去接媛媛放学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出来,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即使碰到同学也不和同学打招呼。次次都是如此,这才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妈妈连忙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媛媛在学校的情况。

老师告诉妈妈,媛媛在学校确实有些不合群,从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每次同学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她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在座位上看着,即使有同学主动邀请她,她也总是摇头拒绝。

听完老师的话,妈妈不明白,媛媛在家还是挺开朗活泼的,为什么在学校就不一样了呢?最后,老师安慰媛媛妈妈说:“其实媛媛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有些不太合群,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看完上面的案例,你赞同老师的说法吗?你也认为媛媛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不合群吗?正如案例中所说,老师是在安慰媛媛的妈妈,其实媛媛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不合群,而且适应能力也很差。

一般来说,不合群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孤僻,他们不太愿意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更不会主动地融入集体之中。久而久之,这一类型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合群,即使将来步入社会也会因为适应能力差而失去竞争力。因此,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不合群的现象时,一定要对孩子多加关注,不能让不合群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将来。

然而,现在有些父母不是过分地保护孩子、限制孩子,就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智力发展。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合不合群不太重要。所以,我们常常会见到以下情形:

孩子上幼儿园了,父母忙着给他做营养早餐,忙着给他报兴趣培训班,却没有教他最基本的规矩和礼貌;孩子上小学了,父母忙着给他报各种培优班,忙着关注他成绩是否优秀、有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却没有教他怎样与同学和谐相处,更没有教他尊重老师、感恩父母;孩子上中学了,父母忙着操心他是否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却没有教他如何适应环境,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然而,社会才是检验一个孩子的最终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一个孩子是否毕业于名牌大学,是否多才多艺,都远没有孩子的适应能力重要。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在孩子离你渐行渐远前,送给他一份可以终身受益的礼物——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那么,作为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呢?

1.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个人都是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课。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仅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能学会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交朋友,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告诉孩子同学之间要友好互助,即使偶尔发生冲突,也要学着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2.让孩子知道社会也有残酷的一面

现在的父母都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此,如今的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表面上鲜艳芬芳,可实际上却无比脆弱,经不起一点风雨,可以说毫无适应能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残酷和险恶不是你不提它就不存在的。有些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在安全区内就可以了,可是孩子终究会长大,父母又能保护孩子多久呢?因此,父母要适当地让孩子知道社会也有残酷的一面,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教会孩子爱,让孩子认清社会残酷面的同时拥有一颗爱心。

3.告诉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

2017年7月14日,一则新闻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热议:一个985重点高校毕业的高才生,因找工作时被骗入传销,最后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年仅23岁、对未来满怀希望的少年,就这样离开了。

类似的案件数不胜数,对此,人们无不感到悲痛和叹息。为什么堂堂高才生会被轻易地骗入传销呢?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会输给无良青年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过度庇护孩子、保护孩子,致使孩子适应能力差,最后无法适应社会。总有一天孩子会独立面对这个世界,虽然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是源于爱,但是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保护得太好,而是应该把孩子放入人群中,让孩子自己去摸索,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更好地适应社会。

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在脱离庇护的情况下也能适应社会、独立生存。

家庭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羽翼渐丰的时候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不是一直躲在父母的怀抱里,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聪明的父母永远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孩子需要的是和世界相处的能力,需要的是独立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