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买个电话手表”“爸爸,给我买个变形金刚”……你是否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类似的要求呢?生活中,很多父母常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立马应允,哪怕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父母也会选择满口答应。
但是,这种毫无原则与底线满足孩子要求的方式,并不会让孩子对你感恩,反而还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性格,只会一味地索取,却不懂得考虑身边人的感受。
父母应该明白,满足孩子的要求应以家庭经济条件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不然只会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造成孩子的贪婪。而一旦父母无力满足时,孩子势必就会埋怨父母,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世间万物并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应该果断予以拒绝,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或者哭闹不止就有求必应。应该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所以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
我们来看一下晨晨的爸爸是怎么做的。
吃过晚饭,晨晨在客厅看动画片。动画片里正放着大头儿子喝牛奶的情节。受此影响,晨晨对正在一旁看书的爸爸说:“爸爸,你看大头儿子在喝牛奶,我也要喝,你快去给我买!”
爸爸皱了皱眉说:“刚吃完晚饭,又吃了些水果,就不要再喝牛奶了。”
“不行,我就是要喝!”晨晨态度坚决。
“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呢?晚上吃这么多了,现在喝牛奶,一会儿你身体会不舒服的!”爸爸依然不同意孩子的请求。
“不行,反正我现在就是要喝,你快点去买!”晨晨边说边开始哭闹起来。正在收拾碗筷的妈妈听见了孩子的哭闹声,无奈地对孩子爸爸说:“要不,你就下去给他买吧!”
“不行,现在不是喝牛奶的最好时间!”爸爸严厉地说道,“就让他哭,不要理他!”
眼看着爸爸对自己的要求不予理睬,晨晨只好使出了撒手锏,趴在地板上打起了滚,并且一边哭,还一边偷偷地从手指缝里观察父母的反应。但是,爸爸还是在看他的书,妈妈则收拾厨房去了。
最后,自感无趣的晨晨哭声越来越弱,自己乖乖地从地板上爬起来坐回了沙发上,一声不吭地继续看起了电视。
此案例中,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使得孩子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要求父母是不会满足的,所以最后才选择了放弃。同样,生活中,父母若能在孩子的哭闹中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么孩子也不会轻易用哭闹来胁迫父母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写道:儿女一高兴,爸爸妈妈就高兴,越往后,儿女就越认为自己的行为合理。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导与纠正,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就会被他自己的欲望所驱使,他对生活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要求,对自己的行为却不会加以任何约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的坏人。
所以,对于孩子所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应该学会拒绝,也只有拒绝,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那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1.提前告诉孩子不可提不合理的需求
在外出购物或答应孩子的要求时,父母应提前与孩子约法三章,提早向孩子说“不”,如果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需求,父母也要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及早杜绝在萌芽状态。
2.告知孩子他的需求为什么得不到满足
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要向孩子耐心解释,父母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比如,夜里十一点,孩子要放音乐时,父母就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这么晚放音乐,会把隔壁邻居都吵醒的,这样别人会生气的,因为睡眠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虽然,孩子不一定能听懂,但却可以让孩子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他的所作所为会给别人造成影响,父母拒绝他,是希望他能适当地考虑下他人的感受。
3.采用冷处理的方式
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难免会通过发脾气、撒泼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妨尝试冷处理的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不做任何理睬。事后,父母可以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解释与说明。一定要注意,千万要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哭闹行为,既不可屈服迁就,也不要心生怜悯和孩子讨价还价,不然,孩子以后便会用这一招式继续对你进行威胁。
4.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
盲目攀比通常是以爱慕虚荣为基础的,所追求的是一种“别人有我要有,别人没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态,以此来显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公平”,甚至我好过你的待遇,从而获得自己心理上的满足。
长期处于这种盲目跟风的攀比中,孩子就会养成一种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所以,不管家庭贫穷或富裕,父母都要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5.千万不要向孩子妥协
很多时候,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父母就选择了妥协。殊不知,有时候孩子提出过分需求是在试探父母。一旦父母轻易妥协,那么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以后孩子就会抓住父母的这种弱点,继续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向孩子随意妥协,应该学会坚决对孩子说“不”,果断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