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控制”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词。可是在家庭教育中,这两个词却是紧密相连的,很多父母通常以爱之名来对孩子行控制之实。父母这种自以为爱的控制欲,常在无形中给孩子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影响孩子的自我成长。
下面这个案例,或许会让父母们对自己的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去商场买裙子。进入一家童装店,妈妈和蔼可亲地问女儿:“你想要碎花裙还是公主裙呢?”
小女孩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对妈妈说:“不,我只想要一条白裙子,像天使羽毛那样的白色裙子。”
听到女儿的回答,妈妈微微地皱了下眉,说:“乖,我们还是买碎花裙吧!白裙子太不耐脏。”
“不嘛,我就要白裙子,因为白色的穿起来会让我像个小天使。”小女孩不依不饶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可是小天使如果把裙子弄脏了,也不好看了呀,还是换花裙子吧!”妈妈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女儿,希望女儿能改变主意。
“不要,反正我就要买天使穿的白裙子。”最终,在小女孩的不断坚持下,妈妈还是选择了妥协,购买了那条白裙子。
不过,这位妈妈一边付款一边还不高兴地埋怨着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说了都不听呢,都告诉你白裙子不耐脏了,你还非要买!”
本来如愿以偿购买了自己心仪的白裙子后,小女孩是很高兴的,可是当听到妈妈的埋怨与责备后,小女孩的眼神逐渐变得黯淡起来,之前购买裙子时的快乐也大大地打了折扣。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经常出现。表面看起来,妈妈很民主,也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可实际上,妈妈的控制欲还是显而易见地表现了出来。白裙子不耐脏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这仅仅是妈妈个人的想法与感受,所以她一直试图用各种理由与借口来说服女儿接受自己的观点,当女儿的行为与她内心所期待的行为不一致时,她就有些难以接受了。尽管到最后,妈妈满足了女儿的愿望,但是孩子拥有白裙子的快乐却大不如前。
可能这位妈妈会不服气地为自己辩解:“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好呀,哪儿有去控制孩子?况且到最后不是也满足孩子的要求了吗?”这个理由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是,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会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坚持己见呢?如果妈妈一味地独断专行,那么孩子是很容易屈服于父母的控制之下的。
作为父母,不要试图让你的“爱”成为你控制孩子的借口,成为阻碍孩子身心发展的枷锁与牢笼,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此,父母们不妨这样做。
1.给孩子更多探索的空间
孩子的小脑袋中隐藏了无限潜能,父母千万不要小瞧了自己的孩子。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喜欢的,他都愿意去进行尝试与探索,所以一旦孩子对身边的某项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父母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空间。
2.某些原则可以适当有些弹性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规矩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但规矩的实施也不能太过于死板。比如,孩子正常上学时是6点起床,但在节假日,如果孩子想睡懒觉,父母也不要太过于严苛了。在某些原则上适当地有些弹性、更人性化一些,这样有张有弛,孩子也乐于接受。
3.选择替代的非控制语言模式
同样的话,如果换种方式来讲,孩子听起来觉得舒服,也许就会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了。比如,孩子在洗澡的时间段却依然心心念念着喜欢的动画片而不愿去洗澡时,父母就可以考虑用“你……我……”等非控制性的语言模式来对孩子说:“你特别想坐在这里看动画片是吗,那我们去试试看洗澡时能不能听到动画片的声音,好不好?”孩子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或许就会立刻行动起来了。
4.帮助孩子要注意把握一个度
虽然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但父母在帮助孩子时,也要切记把握好一个度。不仅要注意语言与行为的表达方式,而且不能随意贬低与否认孩子的付出。你的轻视与责备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变得自卑与胆小。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那么请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的选择能力,也请怀揣着美好与希望去教育孩子,不要让爱成为控制孩子的借口。父母必须明白,只有尽早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孩子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生,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