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打着爱的旗号,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1 / 1)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与延续,但孩子却并不依从父母而生。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理所当然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以爱之名,把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还美其名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但他们不知道,自己这份畸形的爱已经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把天真的孩子变成了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

每个人都有得到心理和生理尊重的需求。孩子也是,哪怕他还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一样具备思想和人格,他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当父母明白这一点并懂得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与决定时,孩子才能不断进步,成长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你是我生的,你就必须听我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这也是当下很多父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打着爱孩子的名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孩子虽因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白了也就是亲人与抚养者的关系。父母对孩子拥有抚养权,却不拥有所有权。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认知体现的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境界与修养。父母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境界,拥有了“孩子不属于父母”的这种认知,才能把独立自主当作是对孩子最基础的教育。

瑞士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一旦孩子被当成父母的私人财产,被父母利用以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父母对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础的成长就会被粗暴地打断。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孩子,将他视为他自己生活的中心,这是孩子人格的最迫切的需要。”

现在,已经有不少开明的父母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已经试着做出了些许改变。比如,从小锻炼孩子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独自上下学、一个人坐车等。学会了事事独立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依然融洽,因为他们懂得彼此需要相互尊重,也需要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所以,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与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是让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相反,父母如果一味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牢牢地拴在身边,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难独立、难成长。因为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直接塞到孩子的手里,让孩子照搬执行,殊不知,你的这种爱恰恰是在伤害孩子。

要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你得学会尊重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给予信任与理解,给予肯定与支持,这样才会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当作炫耀的资本,当作完成自己心中梦想的工具。他们表面重视孩子、爱护孩子,实际却并不尊重孩子,其实他们重视的只有他们自己。

他们重视虚荣,所以他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他们重视愿望,所以他们希望孩子努力完成他们年少时留下的遗憾与未完成的梦想;他们重视将来,所以他们希望为孩子做一切他们认为正确的决定,并且认为是为孩子好;他们重视权威,所以他们希望孩子能乖乖听话、守规矩,按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去生活。

但这种以爱之名的重视,却一次又一次地阻碍了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严重阻碍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与自理能力。如果父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不给予孩子精神上的自由,那么总有一天,孩子会在你这种压力的关爱下窒息而亡。

新闻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惨痛的案例。

8岁的女孩妍妍,如花朵一般的年纪,本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可事与愿违的是,她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幸福的童年对她来说似乎是一种奢望。她每天除了准时去学校上课外,放学后还要不停地去上各种补习班,过着单调而贫乏的两点一线生活,没有玩伴,没有自由,更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压力对于一个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何其沉重。妍妍曾多次尝试着与父母沟通,希望能减免一些额外的补习,可父母每次都说:“我们这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可是,报了这么多的补习班,妍妍的学习却并没有得到进步。父母百思不得其解,询问补习班老师才发现,原来孩子由于太累而导致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就算勉强听课也是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听到老师这样的描述,妍妍父母却依然没有做出改变,在他们看来,孩子现在吃点苦,将来才会更轻松,收获更多的幸福。

就这样,长期处于高压政策下的妍妍,最终因不堪忍受父母这份沉重的爱,在一个清晨,从窗台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

此时,妍妍父母才追悔莫及,后悔不该对女儿太过严厉与苛责。只是,再多的后悔与懊恼也无法挽回女儿的生命了。

其实,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无疑就是妍妍的父母,他们自私地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打着爱的旗号,强行干预着孩子的生活。作为父母,你是否有那么一刻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呢?既然是爱孩子,希望孩子一切都好,那么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有尊重过他的想法与意愿吗?你给他自由选择与独立自主的机会了吗?没有,孩子在你的眼里,完全变成了你的附属品,完全得按照你的想法与意愿来做事。

可是,面对孩子的逃避与反抗、叛逆与自残,这样的结果,真的是你教育的初衷吗?你和孩子从中感受到幸福了吗?父母应该明白,养育孩子是你的选择与责任,并不是一种投资。你付出了多少,就要求孩子必须回报你多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爱孩子不应该以占有为目的,更不应该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最后,我想引用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任何一个孩子都只属于他自己,他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尊严,需要有自己为自己规划的人生之路,同时也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走他想要走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父母所不能主宰的,也是不能随便干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