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干涉,孩子会失去成长的空间(1 / 1)

俗话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常常会忘记这一点。中国式父母总是习惯性地过度干涉孩子、替孩子做选择,他们总认为自己给孩子做出的选择是不会错的,是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的,是以爱孩子为前提的。

只是,被爱蒙蔽双眼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替孩子所做的选择越多,对孩子的干涉越多,将来对孩子的危害就会越大。在孩子没有自我意识之前,父母可以什么都替孩子做出选择与安排,孩子只需要照做即可。可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我意识与思考能力后,再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替他们做出选择,孩子便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与不满,而这就是父母口中常说的叛逆。

当然,过度干涉孩子的自由与选择权,除了会引发孩子的叛逆行为,还可能造成孩子缺乏主见、产生依赖的心理。长期生活在这种丧失自主选择权、被父母过度干涉的环境中,孩子会慢慢失去成长的空间,并造成性格的缺陷与心灵的扭曲。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也许每个家庭的方式都不相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当父母打着爱的旗号,以“为你好”的名义来干涉孩子的思想与行为时,都会导致孩子在跌倒之后,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只能依赖于他人的搀扶和帮助。而一味地依赖他人,将来踏入社会、踏入职场后,孩子便很容易身陷迷茫,失去人生的方向。

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父母首先要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过度干涉孩子。当然,这样的放手和不干涉并不是绝对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

有研究表明,一个懂得自己做选择的孩子,比不会做选择的孩子更加独立和坚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懂得适当放手,不过度干涉孩子,让孩子学会真正的独立,健康成长。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乐乐是家中的独生女,在上小学之前一直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乐乐疼爱有加,呵护备至,平日里更是不舍得让乐乐吃一点苦,就连乐乐闲着没事想主动帮奶奶打扫卫生、择菜,奶奶都会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总之,不管乐乐想做点什么,爷爷奶奶都会干涉她,不让她自己动手。

6岁时,由于要上小学,乐乐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可在接回女儿后,乐乐爸妈却发现女儿已经沾染上了一堆的坏毛病。不管做什么,自己都不动手,一定要让父母为她代劳,并且还不愿意与外面的小朋友接触,嫌弃别人玩得太脏。

不仅如此,就连自己想看动画片,乐乐都不愿意主动去开电视,还一脸无辜地说:“那个有电,我会被电着的。”

虽然妈妈一再和乐乐强调家里的电器开关是很安全的,并告诉她只要不用湿手触摸就不会触电,可乐乐依然无动于衷,非等着妈妈来帮她开电视。

看到女儿这样,乐乐爸妈觉得只有早日帮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独立成长起来。于是,他们决定只要是乐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都让她自己做,谁也不要去帮忙,也不过度干涉她。就这样,一年以后,乐乐已经完全改变了之前的不良习惯,不再事事依赖父母了,不仅独立自主,在生活中更是变成了妈妈的小帮手,懂事并且乖巧。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干涉,孩子会失去成长的空间。孩子不仅仅是你的孩子,他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怀抱去独自生活。如果你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做选择,干涉孩子的自主选择权,那无疑是捆住了孩子的手和脚,限制了他的行为能力,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父母培养孩子,就是要让孩子敢说、敢想、敢做,而不是一味地像个机械木偶似的顺从你的意愿去学习和生活。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懂得张弛有度,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个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1.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

既然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父母就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尊重与接受孩子的想法与意愿。即使有异议,父母也应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而不是过度地干涉孩子。

2.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不管贫穷或富裕,父母都应当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孩子在自己的独立空间里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活动,并让孩子自觉地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与不依赖他人的坚强品质。

3.遇到困难或冲突时,让孩子自己面对与解决

遇到困难和冲突时,不要马上试图去干涉孩子或者帮孩子解决,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与解决,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也只有历经挫折与磨难,孩子才会拥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心去处理一切困难。

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之下所有为人父母共同的愿望,但你必须明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龙或成凤,过度干涉只会限制他们的行为能力,让他们失去成长的空间。作为父母的你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做到给孩子更好的爱,而不是全部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