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这词,在传统的家长眼里,它跟品行不端、不学无术等一些贬义词惺惺相惜,被不少家长看作洪水猛兽。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情感的变化,现代人的情感不仅存在于异性之间,更有可能存在于同性之间,而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面对同性之间的爱恋,很多家长纷纷表示“宁愿孩子陷入与异性的早恋中,也不愿孩子卷入同性的恋情中”。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孩子同性恋的倾向呢?它形成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
所谓同性恋,指的是同性之间的恋爱,也是少部分人的性取向之一。青春期的孩子情犊初开,初识爱情的美好难免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份恋情之中,一旦经历失败的苦痛或遭至对方的抛弃,就会对异性产生芥蒂与防备的心理,转而寻求同性的庇护。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对同性产生莫名的好感与喜欢,从而间接影响到自己的性取向。而有的孩子则是源于家庭的因素,家长一味地注意孩子的成绩,坚决反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担心孩子结交异性陷入早恋影响学习等,却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
另外,也不排除有些单亲家庭和目睹父母婚姻生活不幸的孩子,家庭生活圈皆是同性,或者长期缺乏父母一方的关爱而导致的对异性的恨意,从而导致他们更愿意接触同性。
其实,那些具有同性恋心理倾向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这份情感时,内心也多是懊恼自责和充满愧疚的,因为青春期的他们对“同性恋”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因此,他们很容易把“同性恋”与肮脏、丑陋、艾滋病等一些负面的词语捆绑在一起,由此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被接受的,且内心邪恶的人。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有了同性恋倾向,有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家长又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纠正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或许能为你提供好的帮助:
1.鼓励孩子多与异性接触,正确塑造孩子的性别角色
妈妈担心踏入青春期的儿子小杰早恋影响学习,于是便严格禁止他与异性同学交往,相反鼓励他与那些学习好的男孩子相处,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一直延续到孩子上大学。小杰身边的朋友清一色的都是男生,哪怕是在大学校园里,脱离了妈妈的管辖,他也从不主动去参加女生的联谊,面对异性的主动邀约,他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拒绝。其实小杰在学校属于校草级的人物,不仅学习成绩好,人也长得高大帅气,喜欢他的异性非常多,只是他从来都不拿正眼看人家。看到小杰在大学还能这么严以律己地以学业为重,妈妈非常高兴,不仅感叹自己平时对儿子的教导没有白费。直到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依然不交往异性,而是与大他一级的学长在外合租公寓,并整日形影不离,举止亲昵时,妈妈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悔不当初。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同性恋行为,多是因为自身性心理发育阻碍或者后天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故事中小杰就是属于被后天环境压抑所造成的那种,妈妈强硬阻断了他与异性之间交往的源头,导致情感无法宣泄的他对同性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再加上朝夕相处的友谊,所以在情感的天平上他难免会更倾向于同性之间的恋爱。
所以,家长在对青春期孩子与异**往的事情上,不能太过压制,不然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男孩勇敢、大胆,女孩细心、认真,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可以有助于孩子们在生活中互帮互助,还可以借此学习对方的优点与长处,最重要的也有助于塑造孩子正确的性别角色。
2.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更要和孩子保持交流的通畅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案例,内容如下:
一向懂事乖巧的女儿竟然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了简短的一封信给妈妈。她在信中说:“妈妈,我讨厌上学,你知道原因吗?这一切都是您造成的,在您的眼里,似乎只有学习,根本没有我这个女儿,您每天检查我的作业,督促我不停地学习,期昐我考个好成绩。我的压力真的好大,我还只是个孩子啊,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与愿望,但您从来就没问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走了,去寻找我的知音了,以后这位知心大姐姐会陪着我,她不仅喜欢我,而且和她在一起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放松了,没有压力与烦恼……”
生活中,很多家长就和这则案例中的妈妈一样,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更何谈与孩子交流谈心呢?而孩子在学习的压力与家长禁止交往异性的管辖之下,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将压抑已久的情感转向同性的怀抱,寻求同性的安慰与关怀。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离经叛道的性格特点,把同性恋当作一种时尚来看待,所以也容易造成同性恋倾向增加的可能性。
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地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更应该在关心学习之余,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沟通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与想法,遇到问题早发现,早杜绝、早解决,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与发生,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