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级主管,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工作繁忙压力大,平时难免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
有天晚上,李女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到早下班回来的孩子爸爸竟然没做饭,而是在沙发上悠闲地看报纸,顿时便气不打一处来,数落着孩子爸爸:“蕊蕊一会儿放学回来饿了怎么办?你不做饭她待会儿吃什么?”
蕊蕊爸爸一脸委屈地说道:“我不征求你们的意见便做了,万一口味不合适,你们不喜欢吃,不是浪费食物吗?”听到老公这样说,李女士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爸爸妈妈,饭做好了吗,我饿了”,这时,蕊蕊回来了。当蕊蕊看到餐桌上空****的什么也没有,她便明白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做饭,于是满脸不高兴地把房门用力一摔,气冲冲地回房间了。
“这孩子现在怎么这样了,脾气这么坏,以前小时候多听话呀,怎么越长大越没有礼貌了?不行,我得去找她讲讲理,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李女士对于蕊蕊的行为非常生气,正想冲进女儿的房间去找孩子说道说道时却被蕊蕊爸爸拉住了。
“孩子现在大了,有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发脾气是正常的,大人也是一样呀,你刚刚进门时不也发脾气了吗?我们不妨先冷静下来好好想想,理解下孩子的行为……”对于爸爸的一番劝说,李女士仔细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不再生气了。
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是有情绪的,小到咿呀学语的婴幼儿,大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会通过喜、怒、哀、乐等方式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人是情绪动物,人的情绪与生俱来,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善变。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生殖系统的突变等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暂时性的羞涩与困难;与此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会逐渐变成一匹挣脱缰绳的野马,四处狂奔,而情绪也跟随着到处乱撞。这也是有些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然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喜怒无常的原因所在。
所以,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格外留意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体贴和帮助孩子,对他们某些特有的怪异行为举止要给予理解并认真对待。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孩子青春期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快速地度过青春期的迷茫,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那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躁动情绪给予理解后,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帮孩子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控制情绪呢?
1.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对话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正确的认识不同的情绪反应,引导孩子说出心底最真实的感受。比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反应时,趁机告诉孩子“妈妈很高兴”“爸爸非常难过”,让孩子明白人的内心都是充满着各种情绪的。同时,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情绪的来源与出处,例如“妈妈生气的原因是因为……”“爸爸今天责骂你因为……”。此外,父母也可以经常反问孩子内心感受,去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了解自己情绪所产生的原因,例如“妈妈看见你心情不好,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2.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
想要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绪,父母不妨试着让孩子参与一些丰富多彩的益智类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人物故事,从而感受别人的情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除此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探讨故事书、小说中的人物来增加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引导孩子对他人的情绪做一个换位思考,让孩子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慢慢领略到不同环境对情绪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比如,乐观积极的情绪会让对方和自己同时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而悲观消极的情绪只会导致他人和自己的痛苦,既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3.培养孩子理智的个性品质
所谓“千人千面”,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管孩子最终是哪种个性,其过程都是渐变发展的。有些孩子喜怒哀乐很容易表现在脸上,做事莽撞、情绪暴躁,父母如果此时对孩子的这种个性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话,那么孩子就有可能把父母的退让与容忍当成一种示弱,变本加厉的去伤害周围的人;反之,如果父母在生活中能够对孩子的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加以劝解与引导,让孩子全面地了解到情绪化所带来的危害与后果,那么,孩子也能从中汲取到经验与教训,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变得理智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处提供了三点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但这三种方法的运用都必须建立在父母足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如果父母经常采用斥责、辱骂的方式来简单粗暴地压抑孩子的心理,孩子便会产生逆反心理,通过执拗、犯倔等方式来反抗父母的一言一行,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情绪控制的。父母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用理解、劝导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并和孩子打成一片、相处融洽,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