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贫穷二字被冠以的内容都是缺失、匮乏,每个人都在竭力远离它,不想与它有一点儿关系。对于孩子而言,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适度体会“贫穷”,有利于其日后的健康成长。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更不知道何为“贫穷”,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拼车、拼房、拼父母。如果家长没有及时进行引导,不让孩子知道何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孩子就不会真正理解一粒米饭来得有多珍贵,也不能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小琼家境富裕,从小到大吃得好、用得好,接触到的人也都是有钱人。在小琼看来,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换新从来不是等东西用坏了换,而是赶潮流,吃的、用的都要当下最好的。但到奶奶家就不一样了,小琼每次都感觉奶奶说的是“繁文”。奶奶是从饥饿年代过来的,看到小琼对食物不在意,吃不完就扔掉时不免要“啰唆”两句。
“奶奶说的那些是真事吗?还有这样穷的日子?再说了,就算是真事,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要穿破衣服、啃红薯吗?那时代不倒退了吗?”每次奶奶的苦口婆心换来的都是小琼嗤之以鼻的质疑与反感。
案例中,奶奶看不惯小琼不知节俭的行为,忧虑小琼体会不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不知今天的生活从哪里而来。而小琼也读不懂奶奶的苦口婆心,反感奶奶“老掉牙”的桥段,固执地认为奶奶是在编故事骗自己。小琼与奶奶间的矛盾是小琼没有亲身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打出生起就没有饿过肚子,更不知奶奶说的那种“老掉牙”的艰苦岁月。
自古“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对于孩子的“贫穷”教育上,家长不妨先让孩子接触“贫穷”,再让孩子体验“贫穷”。说教式的教育对于现在这些早已经历过“小风小浪”的孩子来说已经无济于事,不妨来点“新鲜”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目睹并真实经历那些贫苦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才会让孩子有真切的感受,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才会真正做到勤俭节约。
◆让孩子接触“贫穷”
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说要节俭、要奋斗,孩子会反感,家长不如让孩子去直面贫穷,真正意识到贫富差距,孩子才会从心底感知到生活的美好。
楠楠今年15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花钱也在不断“提速”。虽说楠楠还是个孩子,但他却总想着贪图安逸,心中没有大的抱负;总想好吃懒做,不好好上学,觉得逃课才酷。总之,家长想要的好孩子模样,楠楠一样都不具备。
看着自己一手教出的孩子长成这样,爸爸焦虑不已,心急如焚。一天吃过早饭,爸爸对楠楠说:“儿子,爸爸今天带你去老爸工厂参观参观”。出门时,爸爸也没有带车钥匙,而是带着楠楠去挤公交,看着楠楠略带嫌弃的眼神,爸爸没有说话。到了工厂,看着满是灰尘的厂房,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工作,身旁的爸爸也换好工装,在一旁指导起来。尘土飞扬的厂房,工人们高强度的工作,震撼了楠楠,耳边不觉响起爸爸那些老生常谈的话语,挣钱不易,美好生活得来不易。楠楠瞬间有了一种罪恶感,眼下的一幕和自己平时生活的样子形成反差,他深深体悟到了爸爸的良苦用心,更知道原来贫富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懂得要知足与珍惜。
在家长眼里,爱孩子就要把最好的给他,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如楠楠一般,越长大越能花钱,也越不知奋斗。最后,家长的宠爱变成了深深的焦虑。
只有做家长的能及时察觉到这一点,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偶尔尝尝“苦”,不要被“蜜糖生活”蒙蔽了双眼,孩子才会珍惜当下的生活,也不忘感激家长的养育之恩。
◆让孩子体验“贫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每天千篇一律地对孩子说要节俭,不仅孩子听不进去,可能家长都要说烦了。不如,爸爸妈妈用个“苦肉计”,让孩子身临其境,真正吃吃贫穷的苦。
大冰的妈妈深谙孩子的教育之道,尤其是在贫富方面的教育上更是有独到的方式。大冰和其他城里的小朋友一样却也不一样,大冰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向妈妈要这个、要那个,对平日里穿的衣服也不挑不拣,用品、玩具也不会天天嚷着要新的。大冰既不和小朋友攀比,也懂得珍惜父母给予的好生活。大冰妈妈的朋友都羡慕她有个听话、懂事、勤俭的好孩子,大冰妈妈笑着回应说:“好孩子都是教育出来的。”
原来,每到寒、暑假大冰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吃喝玩乐”,而是到农村奶奶家“受罪”。假期开始,妈妈就带着大冰体验不同于以往的生活。到了奶奶家,妈妈和大冰换上干活的衣服,每天日出而作,和爷爷一起去田里除草,晚上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吃着奶奶做的油花不多却十分可口的饭菜。
自打大冰懂事起,每年寒、暑假都不落下,大冰和妈妈都会来奶奶家生活一阵子。大冰也由当初的不习惯到习惯再到后来喜欢农村的生活。每次回到城里上学,大冰都会和小朋友们分享在农村的快乐时光。
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繁华,也喜欢淳朴的农村生活中的安静。正是因为这样,大冰才没有城里孩子爱骄躁、爱攀比、爱炫富的毛病,这让我们不得不为大冰妈妈点赞。不过分宠溺孩子,和孩子同甘共苦,平日里妈妈会与孩子一起体验生活的苦乐,让孩子在体悟到生活不易的同时也加深了母子情。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好的学校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拼尽全力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有的家长固执地认为,孩子要啥,我都要满足,这才是爱。正是因为家长这样的行为方式,很多孩子只知道索取、享受,而忘记了奉献和创造。家长一味地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只会丧失展翅飞翔的能力。
“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给孩子稳定、富足的生活并不一定是对孩子真的好,想让孩子早日成才,家长应该让孩子品尝生活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