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左宗棠(1 / 1)

陈玉成的撤军是彻底的,太湖城和潜山的太平军守军都冲出城外,嗅着陈玉成兵团的气息撤回了南京。清军和湘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安庆的这两座前沿阵地。

曾国藩和多隆阿、胡林翼想不到胜利来得如此容易,立即改变原来四路进兵的计划,重新部署。多隆阿率清军进攻桐城,曾国藩则攻安庆,李续宜兵团则变成总预备队,随时对进展缓慢的人进行支援。

多隆阿把最硬的骨头——安庆——扔给曾国藩,曾国藩竟欣然接受。连他本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莫名其妙,胡林翼提醒他,进攻安庆就等于在进攻长毛的老巢南京,你一人能应付得来吗?

曾国藩不知哪里来的干云豪气,说道:“凡事何须瞻前顾后,只要奋勇向前。”

虽是这样说,但曾国藩却谨小慎微,像个大姑娘走夜路一样。他对前线指挥官们提出四点意见。

一、抵达安庆城下,先围困两面,绝不可合围。必须先占据连通湘军其他部队的集贤关、桐城、青草塥之路,通往枞阳、庐江的长毛的后路,可不必扼死,令其可出可入。等兵力强大,再图合围。我们现在不能通水师,将来应该设法通之。

二、集贤关必须扎营以通粮道,百人不成就千人,总之要保证集贤关的通道。

三、青草塥是我军援应之地,要多派探子来往,越熟悉情况越好,桐城处也是如此。

四、粮饷弹药应如何接济,要步步看清。至于攻打安庆的日期,不可轻率而定,没有十足的把握,不得妄动。

以上四点,体现了曾国藩的军事风格:稳定压倒一切,不先求胜,先求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也可看出,曾国藩是个毫无灵性的人,至少在战场上,他的表现没有亮点,毫无激动人心的表演。然而正如世人所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曾国藩正是靠了这种平淡无奇的军事风格,后来创建了光芒万丈的功业。

遗憾的是,在一些天赋异禀的人眼中,曾国藩的军事风格简直比缩头乌龟还不如。这些天赋异禀的人中就有左宗棠,当时他正在曾国藩的大营中。

左宗棠能在曾国藩大营,是曾国藩拯救的结果。此事要从左宗棠的性情说起。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多年,深得骆秉章的信赖,骆秉章让他放手去干,于是本有的狂傲性情,加上外因的推波助澜,把他塑造成了“舍我其谁”“一意孤行”的狂人。

湖南全省官员都发现,骆秉章只是个图章,左宗棠才是真正的湖南巡抚。

左宗棠也真把自己当成了湖南巡抚,对湖南官员吆五喝六,指手画脚。假的若想成为真的,肯定会出事。

某次,永州镇总兵樊燮因有事找骆秉章,骆秉章和从前一样要他去找左宗棠。樊燮就去找左宗棠,但没有和从前的官员一样向左宗棠请安。

左宗棠咆哮如雷:“武官见我,无论大小,都要请安,你是怎么回事?!”

樊燮也是个暴脾气,他指着左宗棠的鼻子,喷道:“老子是二品大员,你不过一个小师爷,我向你请安?你疯了吧。”

左宗棠最忌讳别人提他的师爷身份,这是典型的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他果然疯了,根本不管樊燮是练家子,上去就抽了对方一个大嘴巴。

还未等暴怒的樊燮从椅子上站起来还击,左宗棠又一脚踢翻了椅子,樊燮闹了个四仰八叉。就地一滚,要扑上来和左宗棠玩命,旁边的卫士们急忙拉开他,左宗棠才算没有丢丑。

本来,站在左宗棠角度来说,他得了便宜,此事就该到此为止。他却心气难平,怂恿骆秉章弹劾樊燮。当时地方上的军官,毛病多如驴毛,骆秉章随便找了些樊燮的罪过进行弹劾,樊燮的军服就被剥了。

樊燮为官多年,纵然再无头脑,也会结交一两个好朋友。

樊燮一脱下军服,他的一个好朋友拍案而起,此人非比寻常,正是湖广总督官文。官文对樊燮说,“左宗棠算个鸟,你去告他,我给你撑腰。”樊燮二话不说,一道状子送到了北京。他说左宗棠是“劣幕”——不是劣质幕僚,而是恶劣幕僚,还说左宗棠一官两印,嚣张跋扈,湖南官场尽人皆知。

咸丰闻听大怒,发出谕旨,命湖北官员钱宝青去湖南彻查,如果情况属实,就把这个“劣幕”就地正法!

骆秉章慌得直转圈,左宗棠还强作镇定,对骆秉章的惊慌嗤之以鼻。骆秉章自遇到左宗棠以来第一次训斥起左宗棠:“你呀,圣旨已下,钱宝青正在来长沙的路上。人家指责你那些事有几件是假的?你被砍头,还会连累我!”

左宗棠惊愕地张大嘴巴,骆秉章不管他嘴巴张多大,跑进书房去写求救信了。这些求救信中,曾国藩就非常荣幸地收到了一封。

在骆秉章的求救人中,本没有曾国藩。曾国藩虽然和左宗棠和好,但当年他守孝期间,左宗棠痛打落水狗的一幕,肯定还在曾国藩内心深处刻有印记。骆秉章不相信人性本善,纵然曾国藩不会在此时对左宗棠落井下石,也会袖手旁观。

让他大感意外的是,曾国藩竟然快速地回了信,并且要他转告左宗棠,必死力相救。

这是一种什么胸怀?骆秉章以为左宗棠知道这件事后会感动、羞愧地落泪。想不到,左宗棠只是一笑,说:“你们太小题大做啦,我本无事。”

有事还是无事,恐怕他心里最清楚。曾国藩更是心知肚明,庆幸的是,钱宝青是他的弟子,曾国藩以老师的身份向钱宝青求情,钱宝青当然要卖曾老师这个面子。左宗棠这才毫发无损地离开了湖南长沙。

站在湖南边界,举目四望,内心凄凉。他不知该去哪里,突然想到被樊燮举报的事,不禁仰天长叫:“我要去北京,到皇帝面前说个清楚。”

这意思是,他要去北京做一回自我剖白和辩护!

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慌张失态,急忙向胡林翼明示:留住左宗棠,去了北京,就等于掉进了官文的陷阱。

曾国藩考虑得非常周到,他自己不劝左宗棠,是怕左宗棠那怪异的自尊。左宗棠一向瞧不起他,这个时候他出来劝阻,只能是给左宗棠去北京火上浇油。

胡林翼按曾国藩的指示写信给左宗棠说:“你万不可北上,因为陷害你的人并不会因为你离开骆秉章的幕府而善罢甘休,他或许正在四处布置,你去北京,等于是自投罗网。”

这封信对左宗棠的人生起了关键作用。其实他去北京只是气愤难平的吆喝,根本毫无底气。如今有这样一封信到来,他迫不及待地停止了北上的脚步,一扭头,南下了。

在南下的途中,他四顾茫然。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除了曾国藩外,他再无可投奔之人。但他毕竟是左宗棠,去投奔一个从来就没瞧进眼里的曾国藩,心里还是解不开这个结。

胡林翼的信又适时地到来,信中左旋右转地谈来谈去,最终归结到一点,曾国藩需要人才,您恰好是最出色的人才,您若不去,曾国藩恐难施展;您若去了,曾国藩必心花怒放,如虎添翼。您可以离开他,但他绝对少不了您。

显然,信的内容是曾国藩的意思。他就怕左宗棠放不下面子来投奔他,于是才费尽心机让胡林翼出马。

左宗棠来了,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曾国藩的军营。他不是真被那封信说动了,而是一心想做出点露脸的事的他在当时实在无处可去。

左宗棠昂首阔步地一进辕门,曾国藩的心情就如同当年曹操闻听袁绍的心腹许攸来投奔,忘记了穿鞋飞奔而出一样,但他还是挤出点时间穿上了鞋,因为他几个月才洗一次脚,味道很浓。

他跑向左宗棠,几乎是扑了过去,给左宗棠来了个炽热的熊抱。左宗棠有点受不了,这欢迎的礼节太隆重,显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二人就那样熊抱着,走进帐篷,互相让座,几个回合后,左宗棠发现如果他不先坐,那二人会一直让到明天天亮,于是索性坐下去。

曾国藩也一屁股坐下,开始交谈。

这种交谈据说持续了二十多天,左宗棠被曾国藩的热情感动得眼圈发红,双手直颤。

然而,二人的蜜月相当短暂,当曾国藩在设定围攻安庆的军事计划时,左宗棠马上露出不屑来。不过,他只是嘀咕了几句,并未奔放地发作,因为他还惦念着曾国藩的救命之恩。

他实在看不出曾国藩有什么伟大前途,按他智慧结晶的总结,曾国藩最高也就混个巡抚。无论是他,还是其他人,即使是曾国藩本人,也从未想过,他竟然能混到傲视江南的两江总督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