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黎嵩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秦汉史学者
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专家
01 大一统帝国是必然出现的吗
中国古代历史常有一些时代和王朝会连称,比如有所谓的秦汉、隋唐、唐宋、明清。假如我们把这些王朝根据类型和时代来划分的话,大致上可以认为,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的第一帝国时代,唐宋时代是第二帝国时代,明清时代则是第三帝国时代。
什么叫作帝国呢?它有这样的一些标准:第一,要统一;第二,文化上要发达;第三,在经济和对外交往上有独立自主的一套体系。这样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帝国时代。而作为第一帝国的秦汉时代,它的意义不同于第二帝国、第三帝国,它实质上为中国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格局。
秦汉时代,人们面临的最大变化、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大一统”是汉朝人自己的说法,“大”是一个形容词,“一统”是描述当时国家统一的情形。所谓的大一统的中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大”,是疆域的大;所谓的“一”,是文化上的统一;所谓的“统”,是自上而下有着紧密的结构。“大一统”就是中国古代帝国共有的一些特征。然而秦汉帝国的到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一蹴而就的——秦始皇打了几年的仗统一六国,这个大一统帝国就到来了——并不是这样。可以说在前进的道路上,秦汉帝国碾碎了太多的绊脚石。
我们知道,经过550余年的淬炼,东周时代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到了战国初年,形成了七大诸侯国。那么这七大诸侯国经过重新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西方的秦国,另一个是东方的六国。西方的秦国希望灭掉东边的国家实现统一,而东方的六国用尽一切办法,希望阻挡秦统一的脚步。然而,统一的时代终归还是到来了。
六国想了许多办法阻挠秦国统一。首先是军事上的办法。军事的办法就是六国的合纵。苏秦等人游说各国君主,联合起来共同向西进攻,希望消灭秦国,最少也是阻挡秦国东进的步伐。然而我们看到,在秦的强权之下,六国军队可谓不堪一击,合纵的联盟一触即溃。在发现联盟无效之后,六国又想出了新招数,这就是第二个办法——消耗秦国的力量,那就是疲民。
他们想方设法让秦国的老百姓疲于服徭役,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成为无坚不摧的军人。他们向秦国输送水利专家,让秦国在关中兴修水利,我们知道这就是著名的郑国渠。秦人当然知道东方六国的用意,然而,利用郑国修郑国渠,水利的修治使得秦有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进行农业生产。这些农业生产的成果,则源源不断地成为秦向东方讨伐六国的物资和战略储备。
在发现“疲民”这一招无效之后,东方六国祭出了最后的撒手锏——派刺客刺杀。我们听说过的故事中就有荆轲刺秦王,也有秦统一之后,张良在博浪沙妄图用大铁锤刺杀秦始皇的故事。然而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没有挡住秦统一的步伐。经过了几十年大规模的战争,以及最后数年摧枯拉朽般的兼并战争,秦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秦始皇的时代,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时代——秦帝国。
近千年之后,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面这样形容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是几百年战争状态的结束。秦统一的过程,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同样也是残忍暴力的。无论是秦统一的进程,还是六国反抗的进程,都充满了血腥。到了战国最后一两百年,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几十万人齐上阵。在秦赵的长平之战中,赵国人动用了40万人,结果这40万人最后被秦人全部活埋;在灭楚的过程中,秦国动用了60余万人,希望一鼓作气消灭楚国。大家知道,这样大的战争和这样大的战争消耗,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如何让灾难不再上演,“统一”就成了当时人们的共同期待。有人在战国中期曾经问大思想家孟子,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安定啊?孟子说“定于一”,只有统一了,天下也就安定了。
到了秦始皇时代,统一真的到来了。唐朝诗人李白在一首《古风》当中这样描绘秦的统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东方的诸侯终于偃旗息鼓,臣服于秦人的强权之下。第一时代的秦汉,为后两千年奠定了基本的格局和国家形态。他们为后世中国的统一和国家结构、政权模式都打下了基础。秦汉帝国成为历代帝国的蓝本。
毛泽东同志就曾说,百代都沿秦政法,可以说,这是对秦构建政治制度的极高评价。百代而下,两千年的中国都逃不开秦朝为我们划定的范围。秦帝国的统一尽管从形态上讲是血腥的,是暴力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可是我们也能看到,秦在统一的进程中,它的很多理念是超前的,甚至是现代的。
早在秦统一之前,在设想未来统一国家的制度时候,秦人就提出了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也就是说在统一之后,不仅在文化上要统一,大家要说一种语言,写一种文字,在生活方式上也要统一,所有的车轮要一样大,所有的车辙要一样宽。当然我们知道,同文同轨,这只是统一措施中的一个方面。秦人的统一不限于文字、不限于车轨。通过考古我们发现,秦的统一实际上开启了古代的“标准化”时代。
我们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陶俑可以看出,成千上万的兵马俑是标准化制作出来的,它们的身高、体态、部件,都如标准化制作一样,可以互相易位,拆卸安装;从出土的秦代兵器也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箭镞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甚至可以想象,秦代的兵工厂是一个流水化、标准化作业的大工厂。
可以说,秦的统一将战乱已久、分崩离析的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并不突兀。战国以来,各个国家相互竞争,相互效仿,最终实现了所谓的“同质化”。什么叫同质化呢?就是为了富国强兵,你建立郡县,我也建立郡县;你鼓励工商业,我也鼓励工商业;你奖励耕战,我也奖励耕战。各个诸侯国相互学习,相互效仿。所以说,春秋战国550余年的酝酿,无论从制度上、思想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已经为统一做好了方方面面的准备。
可是历史是吊诡的,秦的统一最终只维持了15年便崩溃了。秦汉这个第一帝国时代的前奏显得短促,秦似乎就像一个打来的大浪,看起来波澜壮阔,然而一阵浪花拍上海岸,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秦帝国的灭亡,使得另一群人从民间崛起,他们既没有贵族的身份,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悠久的传统,他们只是秦帝国之下的编户齐民。然而在秦帝国的废墟上,他们重新搭起了一个大架子。这个架子,就是后来延续了400年的汉帝国。尽管看起来,汉帝国的开头没有秦帝国那长达几百年的铺垫,甚至刘邦本人作为一个市井之徒,远远没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高贵出身。可是这个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模仿着秦朝建立起来的汉朝,却实打实地延续了400年。这400年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最为辉煌壮丽的帝国时代,更为重要的是,这400年给我们这样的民族烙下了一个印记,那就是“汉”。
秦汉的大统一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这些思考是需要用很多很多的资源来回答的。第一,秦这样大的一个帝国,何以二世而亡?汉这样一个起于草根,起于民间的皇室,又何以延续了400年?秦汉看起来相似,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第二,两千年前,在那样一个我们印象中蒙昧初开的时代,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是依靠何种力量,抟成这庞大的疆土?这样庞大的疆土,它的方方面面为何对当时的中央有着向心力?这样庞大的一个帝国没有崩溃,靠的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和凝聚起来的?第三,我们要问,两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这样有着几千万人口的大国?他们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更没有现代化的交通、通信手段。可是从史料和出土的文献看来,秦汉这样的庞大帝国被我们的祖先们治理得井井有条,它的奥秘到底在哪里?第四,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第一帝国延续了400余年之后为何走向崩溃?这种崩溃之后,为何又迎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崩离析,导致中国走向分裂?
秦汉尽管从帝国形态上、政治单元上灭绝了,可是秦汉的文化没有中断,汉语、汉字、汉人、汉族都留了下来。这些文化的符号深深地刻入我们的心里,刻入了我们的血脉。汉灭亡了,却给它的子孙留下一个永远不会灭亡的名字——汉。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变局,这种变局结束了西周以来500余年的分崩离析,结束了战乱,结束了人们朝不保夕的生活。
我们看到一个恢宏的时代到来了,这个恢宏的时代有太多之前没有过的耀眼光芒,我们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时代的改革和变迁?这个时代的皇权有何种特点?这个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氛围又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来评价这个时代?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索以上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