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受原始欲望,接受原始恐惧(1 / 1)

当我们出生,原始欲望与恐惧就已存在。

我们需要自我疗愈,学会知足,享受快乐。

我们出生的时候,恐惧和我们同时出生。当我们还在母亲的子宫那九个月里,我们觉得很安全,很舒适,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当我们出世,环境便全然改变了。他们切断脐带,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呼吸。我们的肺部可能有些**,我们需要把那些**推出体外以吸到第一口气,我们能否生存就靠那一口气,这就是我们原始恐惧的由来。我们想生存,但作为一名幼嫩、脆弱的婴儿,虽然有手有脚,但却不能运用它们,我们需要有人照顾。随着原始恐惧而来的,是原始欲望。即使我们长大成人,原始恐惧和原始欲望仍然存在。

恐惧和欲望来自同一源头。我们害怕死亡,欲望便由此而来,我们期盼有人能够帮助我们生存。每时每刻,我们都期待着这样的人来临,帮助我们,保护我们。我们感到无助,因为无法单靠自己个人生存,我们需要另外一个人。深入观察欲望会发现,我们每一个欲望都是这个原始欲望的延续。由于我们还不懂辨识内在小孩的欲望,我们的欲望因此无法得到满足。我们希望发展新的关系、找到新的工作或者得到更多金钱,但当我们真的得到了这些东西,却并不享受这些东西。欲望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永不停止。

知足是快乐的条件

佛陀讲过关于“知足”的修习,就是在此时此地获得觉知。我们已经拥有幸福快乐的条件,不需要得到更多。Samtusta被翻译为“觉知到一个人拥有很少就已满足”。当我们回到当下,我们会看到自己已拥有所有快乐幸福的条件,我们也可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超过让自己在当下感到快乐所需的条件了。我们必须停止追逐,因为即使得到自己所欲求的对象,我们也不会感到快乐,因为我们会想着要追逐另一个目标。

如果我们有安全感,就可能不会再有更多的欲望。我的小屋够好了,小屋有很多窗门,外部景观非常漂亮,我不需要更大的。我们已有很多幸福快乐的条件,不需要到未来追逐,追求得到更多,我们所拥有的已足够。一旦我们实践这个生活方式,我们立刻能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这样的智慧?很多人还是相信,只有当我们拥有很多金钱以及权力时,我们才会快乐。环顾四周,我们看到很多人拥有很多钱,也享有权力,但还是深受着压力与孤单之苦。因此,权力与金钱并非答案,我们需要的是教导自己正念生活的艺术。

与痛苦的回忆告别

藏识就像一间私人房间,总是放映着过去的影片。在那里,我们保存了创伤和痛苦的记忆。我们在理性上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但过去的影像仍然停留在那里,时而浮现,可能是在我们梦中,也可能是在我们清醒时,我们会回去再次经历过去的痛苦。我们有被过去监禁的倾向。原则上,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早已不在,记忆只是影片或是照片,但那些影片持续播放,每一次播放,都使我们再度受苦。

假设我们在一间电影院内,那部影片在银幕上播放。坐在座位上看这部影片,我们可能以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甚至会哭泣。那痛苦的感受是真实的,那眼泪是真的,但那经历不是在当下发生,那只是一部电影。

如果我邀请你和我一起走近银幕,触摸那个银幕,我们会知道并没有人在那里,只有光在银幕上闪烁。我们无法和银幕上的人交谈,无法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喝茶,因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并不真实,但它产生了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忧郁。

知道内在的小孩还在那里,沉溺于过去,这个很重要。我们必须拯救他。

安稳地坐好,安住当下,我们应该与内在小孩讲话:“我亲爱的小兄弟,我亲爱的小姐妹,你该知道我们已经长大,现在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护自己了。”

享受当下的快乐

如果我们在七岁时曾受过虐待,我们的内在就会有一个脆弱、充满恐惧的七岁小孩。当接触到一些事情让我们忆起痛苦的经历时,我们会自然地接触到那个旧影片。我们在当下看到、听到或者经历的很多事情,会令我们触及痛苦的记忆。如果我们在幼时曾受过虐待,几乎所有我们看到或听到的,都会触及那受虐待的记忆。持续触及这些影片会产生恐惧、愤怒以及绝望,我们称之为“不适当的注意”,因为它牵引我们远离了当下的时刻,进入过去的痛苦之地。我们要记得的是,每当我们的注意力进入令我们痛苦的地方,播放令我们痛苦的影片,我们会有方法来处理在内心升起的悲伤、恐惧及痛苦。

钟声提醒我们停止思想和交谈,返回自己的一吸一呼。钟声可以将我们从痛苦的影片中带回来,享受深呼吸,平静身心,对自己微笑。当痛苦升起的时候,我们修习吸气和呼气,说:“吸气,我知道痛苦在我之内。”识别和拥抱心识的各种思想现象(心行)就是我们的修习。修习得好,我们便可再进一步。当修习到具有正念和正定时,我们回到那影片就能明白是什么令它浮现:我有“这个”,因为我曾经接触到“那个”。

很多人无法脱离影像的世界。有了正念的能量,我们就能够觉知:以前痛苦的经历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如此,我们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是可能的,那时我们就有能力改变整个境况。

从痛苦中学习慈悲和爱

了解痛苦能够带来慈悲与爱。没有理解、爱以及慈悲,就不可能得到幸福。我们的理解和慈悲都来自对痛苦的了解。当我们明白痛苦,就不会再抱怨;当我们接受痛苦,就会具有慈悲心。

因而,痛苦是有用的。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痛苦,就会沉溺在苦海之中;如果懂得处理痛苦,我们就可以在痛苦中学习。

我们倾向于逃离痛苦。寻找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们需要指示自己的心,告诉自己,痛苦有时是很有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良善的痛苦”。

感谢痛苦,我们才能开始了解。没有理解与爱,我们无法得到一点幸福。痛苦能带来快乐,我们不该害怕痛苦,而是该握住痛苦,深深观看痛苦,温柔地握着它,从中学习。要知道,我们能从痛苦中学习。

痛苦的“良善”是真实的,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快乐,就如没有淤泥就没有莲花一样。当你懂得“如何痛苦”时,痛苦就不再是一回事了。从痛苦之中,幸福的莲花得以盛开。

修习“五念”,疗愈恐惧的种子

佛陀说,每个人都有恐惧的种子,但大部分人压抑它,并将它锁在黑暗中。

为了帮助我们辨识、拥抱以及深观恐惧的种子,佛陀为我们提供了“五念”的修习方法。

1.本质上我会老,我无法避免年老。

2.本质上我会病,我无法避免疾病。

3.本质上我会死,我无法避免死亡。

4.我所爱的人和物,在本质上会改变。我无法避免要和他们分离。我无法保留任何东西。我空手而来,空手而去。

5.我所造的业是我唯一的所有。我无法逃离我的行为(业)的后果。我的行为(业)是我站立之地。

每一天我们都要这样修习,抽一点时间,跟随呼吸,沉思每一项练习。我们修习“五念”,让恐惧的种子能够流动。我们必须邀请它浮现,辨识它,拥抱它。如此,当它返回内心深处的时候,它就变小了。

当我们邀请恐惧的种子浮现时,最好已懂得看顾自己的愤怒。恐惧给予愤怒生命,当恐惧出现,我们失去了平静,就会赋予愤怒生长的土壤。恐惧来自无知。除了恐惧,缺乏理解也是愤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