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之死背后的深层原因 01(1 / 1)

鲁肃死后,孙权与刘备的分裂已是不可避免。

联刘抗曹的主张是鲁肃最先提出来的,事实证明此战略确实是高瞻远瞩,正是孙、刘联手,才有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不过,胸怀大志的刘备岂肯甘心成为孙权的小喽啰,他先借了荆州,而后又夺取益州、汉中,自立门户。孙、刘的关系越发恶化,倘若不是鲁肃从中斡旋,双方早就兵戎相见了。

孙、刘交恶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便是关羽的嚣张跋扈。鲁肃考虑到曹操雄踞北方,势力强大,他以大局为重,对关羽采取容忍的态度,抗曹统一战线得以勉强维持。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其职,驻兵于陆口,监视关羽。与鲁肃温和派的立场不同,吕蒙属于军队中的鹰派人物。鲁肃是政治家,更多考虑的是政治方略;吕蒙则是军事家,更多考虑的是军事战略。

自从刘备借荆州后,吕蒙便视狞猛枭鸷的关羽为心腹大患。在他看来,关羽绝不可能老老实实待在荆州,一有机会一定会向外扩张;更令人担心的是,关羽驻兵于长江上游,倘若发兵攻吴,则可顺江而下,占尽地利。因而此人不可不除。

除掉关羽,就意味着与刘备彻底决裂,那么凭东吴的力量,能否独自抵抗曹操呢?吕蒙有自己的分析,他晋见孙权,秘密进言道:“若我们全面夺取荆州之地,可派遣征虏将军孙皎守备南郡,潘璋驻扎于白帝城,蒋钦率一万人马作为机动力量,游弋于长江一线,我亲自屯兵襄阳。如此一来,曹操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何必非得倚靠关羽呢?”

说实在的,孙权对刘备的背信弃义早就一肚子牢骚,无处发泄,听吕蒙这么一说,眼睛为之一亮。

吕蒙继续说道:“刘备、关羽君臣一伙,诡计多端,狡诈多变,反复无常,着实不可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如今关羽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东吴用兵,只因为主上圣明,还有我吕蒙等人在,他不敢轻举妄动。倘若不在我们强大时摧毁其力量,一旦我等去世,想要跟他们较量,还有可能吗?”

这些话可说到孙权的痛处了。在他看来,当年要不是他出手相助,刘备、关羽早不知死到哪去了,他们非但没有报恩之心,巧取豪夺益州后,还赖在荆州。每想到此,孙权心里都很窝火。还有一件事,孙权也一直耿耿于怀。当初孙、刘结盟,孙权为了拉近关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后来又打算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孙权派使者前去提亲,不料关羽破口大骂并把使者赶了回去。这件事,着实让孙权很没面子,要知道他的地位可是比关羽要高的,以高就低已经是很看得起关羽,没想到自取其辱。

想到这些,他更加坚定信念,全力支持吕蒙的计划。

其实关羽对吕蒙也有很强的防备心,他北攻樊城时,考虑到吕蒙有可能乘虚而入,故而在后方留下许多兵力,提高警惕。兵者,诡道也,为了迷惑关羽,吕蒙放出一系列烟幕弹。首先,他对外宣称自己病重——由于长年带兵打仗,吕蒙身体状态确实不好,比较虚弱,时常生病,不过这次所谓的“病重”只是挂出来的幌子;紧接着,孙权也登台演戏,发布公开命令,召吕蒙返回建业治病,同时还调回一部分驻军。

在东吴的将领里,关羽比较忌惮的便是吕蒙。在几年前的荆州军事冲突中,吕蒙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其军事才华不能不令关羽刮目相看。很快,关羽就打探到消息:吕蒙病重,离开陆口返回建业,连军队也撤走一部分。关羽不禁窃喜,他认为在这种情形之下,东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动进攻。

吕蒙的伎俩不仅把关羽蒙在鼓里,就连东吴其他将领也一无所知。

在吕蒙返回建业途中,经过芜湖时,时任定威校尉的陆逊前来求见。

陆逊是东吴将领中的后起之秀,他出身江东大族,二十一岁入孙权幕府,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县长。他年纪轻轻便在军政上崭露头角。当时海昌连年闹旱灾,百姓民不聊生,陆逊开仓赈贫,劝督农桑,积极发展生产以自救,得到百姓的感激与爱戴。当时在会稽山有一伙以潘临为首的强人,东吴多次进剿都没能打垮。陆逊招兵买马,深入险境,剿灭潘临,自己的队伍也扩大到两千多人。后来在剿灭鄱阳盗贼尤突的战争中,陆逊再建奇功,被提拔为定威校尉。

孙权对陆逊的才华非常欣赏,便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还不时前去拜访,和他商议国家大事。针对东吴境内山寇众多的情况,陆逊指出“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建议孙权把治理重心放在清剿境内盗寇上。孙权言听计从,任命陆逊为帐下右都督,负责清剿山寇。盘踞于丹阳的山寇费栈接受了曹操颁给的印信,鼓动山越人造反。陆逊巧施疑兵之计,正面佯攻,暗地里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贼兵,体现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吕蒙以病重为由,从陆口返回建业,陆逊大惑不解,遂前往相见。

一见吕蒙,陆逊便问:“您的防区与关羽相邻,怎么竟在这个时候离开,难道不为此担忧吗?”此时关羽威震华夏,势力臻于鼎盛,吕蒙竟然置防区于不顾,这着实令陆逊无法理解。

望着陆逊忧虑的神情,吕蒙打心底佩服他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东吴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不过,吕蒙迷惑关羽的计划属于绝密,即便对陆逊也不能泄露,故而他淡淡地说:“确实如您所说,只是我实在病得很重。”

陆逊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提议说:“关羽向来自负骁勇,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今在战场上又立下赫赫战功,居功自傲。他一心北伐,不把我们当回事。倘若他听说将军病重,定然放松戒备,我们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可一战将其擒获。足下见到主上后,应该好好筹划一下这件事。”

听到这里,吕蒙更是暗暗称奇,陆逊的计划与自己的竟然不谋而合,他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欣悦。自周瑜死后,吕蒙成为东吴军事的顶梁柱,但他疾病缠身,恐怕时日无多了。若是自己死了,谁能接此重任呢?今天吕蒙发现陆逊有高远的战略见解,有缜密的思维,确是难得的帅才,这令他看到东吴的希望。不过,吕蒙仍然不肯吐露真言,只是说道:“关羽勇猛过人,我们很难打得赢,况且他已占据荆州,对百姓施恩德、讲信义,再加上最近取得一系列胜利,势力如日中天,不容易对付呢。”

这番话令陆逊深感失望,他暗暗叹息吕蒙老矣,已失去往日的进取精神了。其实陆逊万万没想到,这次会面竟然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返回建业后,吕蒙前往谒见孙权。孙权问他:“您离开陆口后,有谁可代替您前往呢?”吕蒙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一个人:陆逊。他对孙权说:“陆逊深谋远虑,才堪负重。我细细观察过,他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在诸将领中,陆逊名气并不大,关羽对他一点也不顾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倘若主上能任用他,要提醒他对外韬光养晦,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必可一战而克。”

对陆逊的才华,孙权是心里有数的,否则也不会把侄女嫁给他。陆逊所立战功,主要在于清剿山贼,故而东吴之外知晓其大名的人并不多。如今连吕蒙都对陆逊赞不绝口,证明孙权的眼力不错,孙权便提拔陆逊为右都督,接替吕蒙的职位。

陆逊走马上任后,才知晓吕蒙的计划与自己的如出一辙,心里也佩服吕蒙的智慧。这场戏,吕蒙开了头,陆逊就要接着唱下去。他抵达陆口后,就给关羽写了一封拍马屁的信,极力吹嘘关老爷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表示自己的崇拜景仰之心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关羽本来就是个自视甚高的人,陆逊这么一吹,他更加飘飘然了。在他看来,陆逊就是个无名小辈罢了,虽然心底瞧不起,但觉得这家伙还算识时务,知晓老子的厉害。以关羽的性格,光夺取襄阳显然还填不饱其胃口。荆州三分,曹、刘、孙三家各占一块地盘,如今曹军溃败,以关羽的本意,吞掉樊城后,还要回头收拾孙权所占的荆州地盘。不过陆逊的这封拍马屁信让关羽挺高兴,觉得这小子比吕蒙识相,可以暂时放他一马。于是关羽放松戒备,从大本营中又抽调精兵前往樊城,他要一鼓作气攻下敌垒,生擒曹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关羽想着猎杀曹仁,陆逊却瞅准机会,打算掷出一记致命的飞刀。

冷面杀手陆逊把关羽主力北调的消息汇报给孙权,并附带呈上一份擒获关羽的作战计划。可是,孙权却有一个忧虑。俗话说,师出有名。发动战争,总得找点借口,找点理由吧?孙权与刘备尽管矛盾重重,表面上还是同盟关系,自己突然倒戈一击,偷袭关羽,岂非说不过去?

就在这时,突然从边关传来急报:湘关的粮食被关羽给抢了!孙权的脸上顿时浮现出笑容。有没有搞错,粮食被抢了还这么开心吗?是的。既然关羽抢粮在先,我就有攻击的理由了。

之所以要抢孙权的粮食,是因为自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后,关羽陆续收降曹军数万人,在兵力膨胀的同时,一个大问题也来了:没那么多粮食啊。没有粮食,这些降兵就打不了仗,甚至可能哗变。关羽不是一个识大体的人,既然没饭吃就抢呗,抢不到曹操的粮,就抢孙权的粮。这么一来,正好让孙权找到了出兵的理由。

军队早就集结好了,谁来担任统帅呢?

孙权以征虏将军孙皎为左部大督,吕蒙为右部大督。问题是,左部大督与右部大督地位相同,到了战场上,到底要听谁的命令呢?吕蒙便说道:“主公倘若认为征虏将军孙皎行,就让他担任主帅;如果认为我吕蒙行,就让我担任主帅。主公难道忘了吗?当年周瑜、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部督,进攻江陵,虽然最终拍板由周瑜决定,可程普自恃为老将,同样也是统帅,与周瑜不和,差点坏了大事。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了。”

军队只能有一个头,不能有两个头。孙皎是孙权的堂弟,也是一员猛将,不过若论战略战术还是不如吕蒙,孙权便拍板道:“你来当大都督,孙皎作为后援。”

东吴的利剑已出鞘,关羽却还完全蒙在鼓里。

在吕蒙秣马厉兵的同时,曹操的多路兵马驰援樊城。

曹操亲自统率大军从洛阳出发,南下救援樊城,同时命令驻守宛城的平寇将军徐晃驰援前线。这时距关羽水淹七军已过去两个多月,暴雨已停了,但樊城仍被洪水浸泡。徐晃马不停蹄,率步骑兵抵达前线。

关羽看不起徐晃,懒得自己动手,只是派部将率一支军队驻扎在樊城以北的偃城,阻击曹师。徐晃并不急着攻击偃城,安营扎寨后,他派工兵部队走小道,绕到偃城之南,挖掘壕沟。偃城守军大惊,担心壕沟挖成后,退路将被截断,于是仗也不打,烧了自己的营寨后撤走了。

不战而下郾城,曹军士气高昂,部将纷纷慷慨陈词,要求立即杀奔樊城,解救曹仁。军事参谋赵俨认为不能冒险,因为其他路援军都还没抵达呢,孤军深入没有胜算,他便对诸将领说:“现在关羽把樊城团团围困,水势仍很大,我军兵力少,与曹仁又联系不上,不能协同作战,倘若冒险前往,不仅我们没胜算,还会拖累城内守军。依我之见,现在首先要跟曹仁接头,让城内守军知晓援兵已至,激励其士气。我估摸着主力援军在十日内可赶到,十天之内,樊城还是守得住的,到时里应外合,定可大破敌军。如果朝廷追究迟缓救援的责任,我一个人承担,绝不连累诸位。”

大家一听,好吧,要出什么意外,反正有赵俨顶罪,便异口同声地同意了。

徐晃徐徐进逼,迫近到距离关羽包围圈仅三丈远的地方,安营扎寨。这个距离之内,双方的军队都可以互射箭矢了。曹仁在城头上看到援军到来,心头略安,只是来了多少人,城外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清楚。徐晃想出两种办法与曹仁通消息:第一种办法是挖地道,从城外挖到城内;第二种办法是把信捆在箭矢上,用强弩射入城内。这样一来,城内与城外的曹军便能遥相策应。

就在这个时候,东吴大军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