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的真正策划者(1 / 1)

这支三万人的东吴援军,由周瑜、程普担任左右都督(司令),鲁肃为赞军校尉(参谋长)。周瑜与鲁肃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出任左都督与赞军校尉是合适的,那么担任右都督的程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程普是东吴军队的元老级人物。

东吴将领大约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早年追随孙坚南征北战的老将,包括程普、黄盖、韩当等人;一是孙策、孙权时代崛起的后起之秀,周瑜、甘宁、吕蒙等属于这类。

周瑜是“少壮派”,而程普则是“老人帮”。“老人帮”总会瞧不起“少壮派”,总会说些“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之类的话,谁也不能否认老人阅历多、经验丰富,因而老人有时难免会倚老卖老。在东吴老将中,程普年龄最长、资历最深,被人尊称为“程公”。他追随孙坚打天下时,周瑜还是小屁孩一个。可是周瑜却后来居上,成为军界一哥,这无疑让程普十分没面子。

程普经常找碴儿,一有机会就要羞辱周瑜一番,两人的关系势同水火。周瑜知道程普能打仗,人品也不差,不愿跟他计较——挨骂就挨骂吧,毕竟有些事,你怎么解释也没有用,只能用实际行动证明。

孙权把周瑜、程普这两个冤家凑在一起,确实也有苦衷。他既要倚重周瑜这样的“少壮派”,又得对以程普为首的元老们表示尊重,否则老将们岂不都心凉了。从职位上看,周瑜与程普分别为左、右都督,属于平级,实际大权则是掌握在周瑜手中。

盼星星,盼月亮,刘备盼来了东吴援军。

当周瑜的座船出现在樊口江面时,早有人跑去向刘备禀报。刘备大喜,当下派人送去酒肉以慰问,并请周瑜登岸,打算搞个欢迎仪式。

周瑜对来人说:“我有军务在身,不可以擅离职守。若是刘将军能屈尊前来,我盼之不得。”

刘备既是有求于人,当然得放下架子,便搭一条小船上了周瑜的座船。

见到周瑜后,刘备拱手道:“今日能联手对付曹操,这个决定非常明智。不知您带了多少兵力来呢?”

周瑜微微一笑,答道:“三万人。”

刘备一听,不由得露出失望的神情:“唉,太少了。”

曹操有二十几万人,周瑜才带三万人前来,只是对方的一个零头,就算加上刘备与刘琦的部队,也不过五万人。五万人要对付二十几万人,这怎么够呢?

然而周瑜十分自信:“够用了。您且看我如何大破曹军。”

说实话,刘备心里没底。周瑜对他不够友好,既不肯下船相见,又说大话,明显不把他放在眼里。当然,周瑜前来的目的,并不是拯救刘备,他没这义务,他的任务是阻击曹操,确保东吴安全。联合只是权宜之计,打败曹操后,刘备就是东吴强劲的对手,所以周瑜并不把刘备当朋友,也没必要对他客气。

此时的刘备可以说相当尴尬,他虽然长期寄人篱下,但无论是公孙瓒还是曹操,无论是袁绍还是刘表,对他都客客气气,没让他难堪。唯独周瑜着实不给他面子,两人聊了几句就聊不下去了。这时刘备便提议说:“不如请鲁肃过来一起聊吧。”鲁肃性格比较温和,有他当中间人,不至于把天给聊死。

不料周瑜还是不给面子,只是说道:“军令在身,他也不能擅离职守。如果您想见鲁肃,可以到他的船上去。”

刘备听后,又愧又喜。愧是羞愧,刘备虽以脸皮厚而著称,被周瑜轻视未免羞愧;愧之外,也有几分喜,喜的是周瑜带兵有方,军令如山,上至将军,下至士兵,唯军令是从,这让刘备对胜利燃起希望。

此时曹操已控制荆州大部,集结了大约二十三万人的军队,从江陵出发,沿长江水陆并进,过洞庭湖,向刘琦驻守的夏口挺进。周瑜与刘备会师后,从樊口溯长江西上,在夏口与刘琦大军会合后,继续向西进发。

两支舰队,在一条长江上,一支向东,一支向西,最终必然要相遇。

一场大战已是在所难免。

分析两支舰队的实力之前,有必要说说中国的水战史。自春秋时代始,水面战斗多发生在南方而非北方。原因是北方河流比南方少,且流量小,大大限制了水师的发展。有趣的是,在春秋末期,水师最发达的两个诸侯国,便是吴国与楚国,如今东吴的地盘,约略是古代的吴国,荆州的地盘,是古代的楚地。吴楚之地的水师,到三国时代仍是中国水师中的精锐。

荆州军队原本有十余万人,被曹操收降的有七八万人,包括水面部队。曹操的如意算盘是利用荆州的水上力量,一举**平刘备与孙权,平定江南。不过他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荆州水师远不及东吴水师精锐。孙权几度讨伐江夏郡,都是以水师进攻,每战必胜,可见东吴水师的素质要远高于荆州。第二,荆州刚刚投降,这些士兵肯定不肯卖力作战,故而曹操作战的主力,仍然要以中原部队为主,而中原部队又拙于水战。

反观东吴水师,有像周瑜这样卓越的统帅,鲁肃这样聪明的谋士,军纪严明,水战经验丰富,战船性能优越。不仅如此,还有刘备与刘琦的部队助阵:刘备剩下唯一建制完整的部队,就是关羽指挥的水军;刘琦继任江夏太守,江夏地处要冲之地,其水师向来也是荆州部队中的精锐。

从双方兵力来说,曹操居于绝对优势;但从水上力量来说,周瑜并不十分吃亏。

两支舰队在赤壁相遇。

赤壁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之所以闻名天下,就是因为这里爆发了一场改写历史的战争。

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大加渲染,固然是因为这场战役太重要了,同时也是为了突显主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非凡才华。罗贯中的立场是倾向刘备的,因而态度并不十分公正。赤壁之战的核心人物,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

周瑜是东吴军队的灵魂人物。他长年在外带兵,打造出一支东吴劲旅。

周瑜打仗一不靠吹牛,二不靠侥幸,靠的是实力。周瑜对情报的分析与判断十分精准,如他所料,曹操军队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传染病蔓延,大批士兵病倒。

不过,曹操并不在意。当年自己兵力居于劣势,仍大破袁绍,打下了堪称战争史上经典一役的胜仗。一个以少胜多的统帅,在以多打少时,还会被打败吗?

在曹操的眼中,刘备不是对手,周瑜不是对手,整个天下没有一人可以称得上是对手。与周瑜一样,曹操是自信的。但自信往往也容易沦为自大。在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在战术上却必须重视敌人。曹操是战术天才,但仅仅只是在陆战上,在水战这方面,他是个门外汉——他显然忘了这点。

两支舰队在赤壁附近水域相遇,曹操要给周瑜一个下马威,立即挥舞大旗,迎上前去。可是他着实没弄明白水战究竟要如何打,光凭那支懒洋洋、无心恋战的荆州水师,如何与东吴水师交锋呢?至于剽悍善战的北方战士,上了船就晕船,上吐下泻,两眼抹黑。第一战的结果,人多势众的曹操竟然落入下风,被打得有点难看,赶紧鸣金收队。

曹操水师撤往北岸乌林,周瑜抛锚于南岸赤壁,两军隔江对峙。

惯于骑马的中原战士,在颠簸的船上有力也使不出,晃几下就会晕船,人都站不稳,这仗还怎么打?看来得先解决晕船这个大问题。曹操智慧过人,这点小问题自然难他不倒。他命人把战船首尾相接,连在一起,这个办法十分有用,当战船相互连接后,战士们如履平地,个个精神抖擞。

方法好是好,却有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被周瑜的部将黄盖觑见了。

黄盖对周瑜说:“敌众我寡,难以持久作战。我观察到曹操一方的战舰相连,首尾相接,这正犯了兵家之忌,可采用火攻战术,一把火把敌船烧光。”

火是光明的象征,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他成为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他成为古代的圣人。火给人类带来便利,同时也是战争的利器。对曹操来说,火攻是他的拿手好戏。官渡之战,他能大胜袁绍,很大程度也得益于他多次火烧敌方的粮食辎重。

我们且来了解一下黄盖这个人。

黄盖与程普一样,是东吴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他很小就成了孤儿,备尝人世艰辛,但他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击倒,反而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尽管日子很苦,黄盖仍然争分夺秒地读书学习,钻研兵法。凭着这股韧劲,他先是在零陵郡当了一名小吏,后因举孝廉而得到提拔任用。孙坚担任长沙太守时,零陵爆发大规模民变,孙坚越境作战,消灭作乱者。黄盖对孙坚十分仰慕,故而在孙坚兴义兵讨伐董卓时,他毅然投其麾下,因战功升为别部司马。

在东吴将领中,黄盖以作战勇猛而著称,史书上称他“擐甲周旋,蹈刃屠城”。同时他也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为人刚强坚毅,特别长于带兵。他手下的兵士们都乐于为其效命,每有征伐,大家都争先恐后。

火攻战术确定下来了,具体要怎么做呢?

要焚烧曹操的战船,用火箭是没有用的,火太小,一下子就会被扑灭。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火船,然而火船守备很弱,要靠近敌方舰队,显然不容易。想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必须有新思路,于是周瑜与黄盖策划了一个诈降计划。

黄盖炮制出一份诈降书,派人交到对岸曹操手中。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我黄盖蒙孙氏的厚恩,被擢升为将帅,所受的待遇不薄。然而放眼天下,大势已定。以区区江东六郡之地,抵抗中原百万雄兵,众寡悬殊,天下人都看得出来。江东的将领官吏们,不管是蠢材还是聪明人,都知道不能这样做,只有周瑜、鲁肃这两个家伙,浅薄又鲁莽,一根死脑筋,以卵击石。我想来想去,最实在的办法,还是尽早归降。至于周瑜的部队,很容易搞定,等到交战的那天,我会被派为前锋,到时我随机应变,改旗易帜,为您效命。”

曹操看了信后,心中有所怀疑。仅凭一封信,很难确定黄盖是真降还是假降,他决定从信使身上下手。他命人把黄盖派的信使唤来,旁敲侧击,详加查问。信使一一作答,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判断黄盖是否真心投降,要看他的理由是否充足。从这点看,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他说的是实情。东吴内部,抵抗派绝对只是少数,多数人是倾向投降的。多年的政治经验让曹操明白一件事,人是善变的,特别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总是趋利避害。因此黄盖的说法完全站得住脚。

曹操对信使说:“我只是怕你们使诈罢了。黄盖说的倘若是真的,我将给他加官进爵,封赏会超过其他人。”这个承诺不是随便给的。有时候敌方阵营的一个叛变者,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官渡之战,许攸投降直接导致袁绍战败;河北战争,袁谭投降直接导致袁尚战败。若是黄盖投降,周瑜必败;周瑜一败,刘备、孙权都要完蛋。这一战是决定天下命运的一战,黄盖临阵倒戈,理应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奖赏。

信使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唯唯而去。

此时黄盖正在对岸做火攻的准备,他把艨艟战船改造为火船。一来艨艟战船比火船大,烧起来更猛;二来要作出投降的样子,当然不可能搭乘火船。经过改造的艨艟战船有数十艘,船内堆满木柴、干草,灌进膏油,外面用帷幕遮住。为了迷惑曹操,船上还升起牙旗,看上去像是一艘真正的战船(其实是经过巧妙伪装的大火船)。每艘大船后面还拖着几艘小船,以作逃生之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三国演义》中,有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毕竟是小说,不能当历史来看。

周瑜确实在等待东风的出现。所谓东风,实际上是东南风。赤壁战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一般是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时值农历十月,已是初冬,风向以偏北风为主,而不是偏南风。也就是说,风向对周瑜是非常不利的,倘若在偏北风下发动火攻,那么火势将向南蔓延,不仅不能重创曹操船队,甚至还可能毁了东吴水师。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季节,东南风持续的时间一定不会很久。因此,一旦风向转为东南风,必须果断、快速地投入战斗,否则谁也不知道风向什么时候会逆转。

起风了,东南风。

必须马上行动!

黄盖把数十艘改装为火船的艨艟战舰集合起来,挂上自己的旗号,向江心奔去。到了江中,黄盖下令把风帆升起,此时风力正劲,扬帆的艨艟战舰行进速度更快。黄盖让战船上的众兵士冲着对岸大喊:“我们是来投降的!”一时间喊声震天。曹军将士听说东吴人来投降,谁也没做战斗准备,纷纷探头观望,指指点点,谈笑风生——谁也没怀疑这将是一场轻松的战争,这不,敌人不战而降了。

艨艟战船离曹操舰队越来越近,此时黄盖亲率十艘大船行驶在最前面,后面还跟着一二十艘。大约距曹营两里时,黄盖手持火把,把上了膏油的木柴干草点燃,迅速撤向小船。很快,数十艘船变成数十座移动的火堆。东吴士兵们弃了大船,大船在风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仍继续前行,直冲向停泊在北岸的曹操舰队。

看热闹的曹营士兵一下子傻眼了,谁也没想到他们迎来的不是投降的东吴士兵,而是一艘艘烈焰冲天的火船。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火船撞上来,却无法闪躲,因为他们的船左右相贯,首尾相连,根本不可能拔碇而走。

曹操不禁大叫道:“不好,中计了!”

可是已经迟了,悲剧不可避免。

所有的战船都是木制的,被熊熊烈火一烧便着,在东南风的助力下,一艘接一艘地烧了起来。许多士兵被活活烧死,还有许多人跳入冰冷的江中,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冻死。不仅如此,火势还蔓延到江岸,把曹军设在江边的大营也烧个精光。大家都知道,在火灾中,很多人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烟熏死的,所以跑得慢的人,即便没有引火上身,也可能毙命。

周瑜可不会仅仅满足于一把火。

他早有安排。火烧曹营的同时,他已经集结了一支精锐部队。曹操的军队是从西向东进军,逃跑时定会向西逃窜。此时曹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制止军队的溃逃了。周瑜立即出动水师,向西挺进,截击曹军。

老将黄盖宝刀不老,不愿错过杀敌的机会,也乘着小舟跟着冲锋。小舟没有什么防护能力,曹军在岸上放箭,有一支箭飞来,射中黄盖,黄盖一个踉跄,掉入江中。东吴的搜救船把他从水里捞上来。由于黄盖成了落汤鸡,又受了伤,浑身哆嗦,说不出话,士兵们没认出他来,只是把他当作普通老兵,带上岸后随便安置在厕所旁的一个坐**。您想想,黄盖年龄本来就大,又受了箭伤,还掉进冰冷的水中,若不及时救护,恐怕要一命呜呼。恰好大将韩当来上厕所,黄盖使出全身力气,猛地吼了一声:“韩当——”韩当也是吴军老将,正在为黄盖下落不明而焦急,忽听得有人叫唤,一眼望去,就看到了浑身湿漉漉、半死不活的黄盖。他一时激动,眼泪哗地掉下来,赶紧上前给黄盖换了一套干衣服,又找来医生,总算保住了英雄的性命。

此时,周瑜正急速追击,扩大战果。

周瑜以轻型战船从水路追击,刘备也把关羽的精锐部队投入战斗。原本已经混乱不堪的曹操大军,完全失去战斗力,一路弃尸累累。这时曹操的舰队基本覆没,他无法沿长江北岸撤退,因为那样只有被周瑜追着打的份儿。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一条狭窄难行之路以摆脱追兵。

这条路就是华容道。

当然,历史上的华容道不曾发生过“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

但华容道还是成为曹操的心头之痛。

华容道不仅狭窄,还有大片沼泽地,泥泞难行。十余万大军进入后,几乎无法通行。更糟的是,天公不作美,竟然狂风大作。莫非一代枭雄就要被困死在这荒郊野岭?曹操自然不肯束手待毙,无论代价多大,都要想法子突围才行。他下了一道狠命令,以老弱残兵开路,让这些人背着薪草填平沼泽,为后续部队铺路。这些人本来就体力不支,不小心就陷在沼泽中,死者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周瑜与刘备的追兵还在不停地骚扰、追杀。曹操且战且退,终于逃了出来,一路狂奔,撤退到南郡,依城固守,总算惊魂稍定。

曹操仰天长叹,知道攻略江南的机会已经丧失,他垂头丧气地返回许都,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镇守襄阳。

在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中,曹操军队被烧死、淹死、杀死、饿死、病死以及被踩踏而死者,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曹操自称有八十万人马,以周瑜的估计是二十三四万。保守算来,曹操军队的死亡人数超过十二万人。在曹操的军事生涯中,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败战。

赤壁之战终于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会战,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所以经典,在于对手是伟大的曹操。有伟大的对手,才有伟大的传奇。在数年前,曹操指挥的官渡之战,同样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那一次战役,同样入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例。只是风水轮流转,这次轮到曹操倒霉了,他遭遇了生平最大的耻辱。

同样,这一战也成就了周瑜一代名将的美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的睿智、胆略、从容,无不令人钦佩。

赤壁之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此。

此役打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美梦,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此之前,曹操横行北方,摧强折锐,所向无敌。他挟中原雄兵猛将、驱荆州降兵,以雷霆之势,直取江夏、进窥东吴,却遭当头一棒,扩张势头也戛然而止。

凭借水师的优势,东吴挫败曹操的南侵,孙权得以保住自家地盘;刘备因祸得福,由于刘琮的投降,他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取荆州之地,将其据为己有。赤壁之战后,由于强敌尚在,孙、刘两大势力仍然保持联盟态势,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